APP下载

80例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及临床意义

2012-11-13陈志刚雷明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2期
关键词:分叶征分叶毛刺

陈志刚,雷明军

(1.攸县人民医院,湖南 攸县 412300;2.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78)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数量超过110万,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女性患者发病率),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是常见的肺癌类型,系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以腺癌、鳞癌最为常见,癌组织容易通过局部淋巴管或侵入肺内扩散到肺小叶内生长,形成肿块或结节。影像学诊断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PET检查等,此外还有细胞学检查、镜检等检测方法[1]。但由于一般医院不具备MRI检查与PET检查、细胞学检查技术平台,而多以X线检查与CT检查为主,其中X线检查时,在癌瘤早期,瘤体较小,可呈小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甚均匀,边缘不清,极易误诊。因而发展与完善CT检测诊断技术,研究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征象,对周围型肺癌的正确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本研究结合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旨在通过认识周围型肺癌CT征象,以提高对周围型肺癌CT的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0例,均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0.2岁。

1.2 扫描方法

扫描方法:用PQ2000S螺旋CT机,10mm层厚连续扫描全肺,矩阵512×512,电压120kV,电流100mA,扫描时间2s。照片条件:纵隔窗窗位35~50Hu,窗宽250~750Hu;肺窗窗位550~700Hu,窗宽700~1500Hu。对病灶处行增强扫描时,采用增强造影剂优维显双相注射,注射速度为2mL/s,注完20mL后用1mL/s的速度维持,造影剂总量为60mL,在注射后20s开始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多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对每位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确认,意见不一致时,经共同讨论后确定。

2 结果

2.1 病灶的大小、形状和密度

肿瘤大小、形状、密度见表1。

表1 病灶大小、形状和密度

2.2 病灶的征象

本组病例中,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图像以分叶征52例(65%)、毛刺征51例(63.75%)、胸膜凹陷48例(60%)、14例血管集束征(17.5%)占主要征象。病灶的征象见表2。

表2 病灶的征象

2.3 增强扫描强化前后结果

80名病例中有22名病例接受增强扫描,以CT增强值在20~60Hu作为诊断肺癌的一个指标,22例中有19例CT增强值在此范围内,1例小于20Hu,2例大于60Hu。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癌组织很容易侵入肺内或通过局部淋巴管播散到肺小叶内生长,形成肿块或结节[4]。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症状经常出现较晚,这就为其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周围型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而CT检查在周围性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5-6]。

本组22例直径<3cm肺癌,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小结节影,形状类圆形或不规则,增强CT扫描发现病灶内可见空泡,边缘呈小分叶状,有细小毛刺。肿块直径≥3cm有58例,其中20例病灶密度比较均匀,CT增强值接近肌肉等软组织影像,此外,生长较快的7例肿瘤,其内部有液化、坏死,肿瘤密度极不均匀,2例可见钙化表现为细砂粒状,分布弥散,或偏瘤体一侧。3例有空洞,洞壁厚薄不均,形状不规则。5例有空泡,空泡系癌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及/或癌细胞呈覆壁生长,使该部肺泡仍保持充气状态,常见于瘤体中央,呈点状边界清低密度影[5]。

周围型肺癌的特性征象主要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空洞征、空泡征、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等[7]。本组80例患者中65%的结节显示有分叶征,主要是指肺结节有明显的分叶甚至形成较深的脐凹样切迹者,结节的轮廓并非纯粹的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凹凸不平且深浅不一。主要是由于癌组织不规则生长或受周围肺组织阻挡所致,在临床上一般分叶程度越深,肿瘤恶性程度越高。本组80例患者中有65%的结节显示出此征,在本组中检出率最高,说明分叶征对于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毛刺征表现为肿瘤周边或部分边缘的放射状短细毛刺影。是由于肿瘤间质与血管向瘤外生长以及瘤细胞对周围组织进行浸润而产生的影像[8]。本组80例患者中有63.75% 的肺结节可见此征,检出率仅次于分叶征,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胸膜凹陷征是由于瘤体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瘤组织挛缩,收缩牵拉使胸膜凹入形成典型喇叭口状。在本组80例患者中有60%的肺结节可见此征,其检出率仅次于分叶征和毛刺征,对周围性肺癌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血管集束征是指由于癌组织破坏肺小叶结构,造成小叶间隔受牵拉或(和)肺小叶不张,导致肿瘤的附近小支气管和供血小血管向瘤体聚集而形成。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可产生肿瘤血管形成因子,诱发肿瘤形成新生血管[9],恶性肿瘤使血管生长丰富,肿瘤的供血血管会代偿性增粗,血管集束征中断或包绕肿块时常提示恶性结节。本组80例患者中有17.5%的肺结节可见血管集束征。因此我们认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为周围型肺癌主要CT征象,这些征象能反映瘤体内部特征、瘤体的生长方式以及肿瘤周围的病理变化,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很有价值[10]。

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主要有:①结核球,其病灶特点是边缘光滑清晰,无分叶或呈浅分叶,可有点状、斑片状钙化及卫星病灶,空洞呈偏心性或裂隙样,于两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多见;②球形肺炎,其病灶形态多呈不规则状,边缘模糊,且病灶周围一般有局部充血征,邻近的胸膜多有增厚;③错构瘤,其特点是其病灶内多有爆米花样钙化灶,边缘光滑清楚,有浅分叶或无分叶。

因此,对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除了要分析病灶的形态学表现外,还应采用增强CT扫描观察肿块血供,主要体现对比增强前后CT值的变化,为病灶的定性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可以将CT值增加20~60Hu作为判断良恶性结节的指标,CT增强值小于20Hu提示病灶可能为结核,而CT增强值大于60Hu则提示可能为炎症[11]。本组22例增强扫描病例中,有19例CT增强值与平扫对比在20~60Hu范围内。由此可见增强CT扫描准确性较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分叶征、毛刺征合并上述其他一项以上征象出现时提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大。

[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2-514.

[2] 郭亚鹏,曾新艳,邝世晏,等.国产多西他赛单药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药学,2011,1(2):104-106.

[3] YANKELEVITZ DF,REEVES AP,KOSTIS WJ,et al.Small pulmonary nodules:volumetrically determined growth rates based on CT evaluation[J].Radiology,2000,217(2):251-257.

[4] 竹青.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4):508.

[5] 沈春林.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6):61.

[6] 魏文洲,李俊,章志霖,等.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5):338-339.

[7] 马大庆.早期周围型肺癌的 MS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5,20(4):284-286.

[8] 李惠民,肖湘生.肺结节CT影像评价[J].中国计算机杂志,2001,7(1):30-34.

[9] 陈为军,陈书林,张辉,等.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附36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8):673-674.

[10] 陈境弟.肺癌临床CT诊断[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235-238.

[11] 刘士远,周康荣,肖湘生,等.周围型肺癌动态增强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0,6(3):172-175.

猜你喜欢

分叶征分叶毛刺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不规则创面△
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MSCT征象与Ki67、PKM2、SPIN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新型铜合金化学去毛刺剂的研制
一期分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多手指皮肤缺损
高分辨CT征象对肺内孤立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