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临床观察
2012-11-13陈红林
陈红林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淘金门诊 针灸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95)
中风后遗症是指因脑血管意外,如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等遗留下来的症状,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因脑部出血或血流受阻,使受累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或软化、水肿[1]。临床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言謇涩等。中风后遗症为中老年性疾病,往往病程较长,治疗困难,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2]。我院自2009年1月以来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脑梗死、脑血栓、脑溢血等。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50~76岁,平均(62.8±5.2)岁,病程6~12个月,平均(6.5±1.7)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1.4±5.0)岁,病程(6.7±1.8)个月;治疗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63.0±5.6)岁,病程(6.4±1.0)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三磷酸胞苷二钠6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日1次,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针灸取四神聪、大椎、人中、风府、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内关、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穴。失语者加哑门、廉泉穴;口眼歪斜加睛明、四白、地仓、颊车穴。每次治疗取十穴,交替使用,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为30min,每隔10min左右捻转运针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0d,评价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患侧肌力基本恢复,生活能自理,语言清晰;有效:症状减轻,肌体功能部分恢复,肌力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级或以上;无效:症状、患侧肌力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由表1可见,对照组显效率为48.0%,总有效率为84.0%;治疗组显效率为64.0%,总有效率为96.0%。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症状积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症状积分比较()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 治疗后项目 对照组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1.09±9.78 11.06±9.82 9.04±5.21△6.17±4.32对照组 治疗组▲△症状积分 28.27±11.0928.19±10.15 10.90±5.52△7.84±3.22▲△
3 讨论
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往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中风后遗症患者多是由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使其相应的脑组织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功能受损,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属于“痿证”范畴,由于气血不调、瘀阻脑络所致,属于本虚标实证[4]。最近大量研究显示,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显著,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督脉、任脉均行于此,以太阳、头维、百会、四神聪,实为近经取穴,太阳、百会可疏导头部经气,头维、四神聪可舒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以“治痿独取阳明”取穴,偏重于阳明少阳,如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尺泽、内关、阳陵泉、血海、伏兔、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涌泉、风市等穴位,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脉,又主宗筋,阳明经气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5]。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1] 孙云廷,杨毅,杨际超,等.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32-1433.
[2] 赵捷.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杂志,2008,42(1):39-40.
[3] 滕卫.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2):108-109.
[4] 黄皖生,梁羽,黎协民,等.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2):33-34.
[5] 董建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体会[J].甘肃中医,2007,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