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督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2012-11-10刘海静冯斯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0期
关键词:督脉脑血管病经络

祁 静 刘海静 冯斯峰

(1 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云南 昆明 650500;2 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 昆明 650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病,该类疾病发病较急,发病率高、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危害。笔者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运用毫针刺激督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附属医院针灸科 2010年至2011年就诊的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 39 例,对照组39 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 60~80 岁,平均年龄(60.12±6.34)岁。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无力16例,发作性黒朦、眩晕、恶心呕吐伴有步态不稳17例。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20例,或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12例,有高血压病病史18例,有糖尿病病史5例,有高脂血症病史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 60~80 岁,平均年龄(60.23±6.45)岁。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无力18例,发作性黒朦、眩晕、恶心呕吐伴有步态不稳16例。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21例,或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13例,有高血压病病史19例,有糖尿病病史6例,有高脂血症病史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按照2010年指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临床头颅 MRI或头颅 CT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标准:① 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②脑出血性卒中患者;③严重心脏病、癫痫过敏性疾病史、以及有意识障碍等症状患者;④体质较差或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以督脉经穴位为主,选用哑门、水沟、命门、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腰阳关、脊中、悬枢、长强等穴位。具体针刺手法: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配合提插捻转的补泻方法,手法的强度与频率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针刺均留针30min。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疗程之间可视患者身体具体情况适当间隔3d左右。针刺注意事项:针刺风府、哑门两个穴位时,当针刺有落空感既可拔针,不可行提插捻转手法。

1.3.2 对照组

以肢体瘫痪为主的患者,取患侧肢体穴位为主。软瘫者可取手、足三阳经的穴位。上肢取肩隅、合谷、八邪、曲池、外关等;下肢取梁丘、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等。硬瘫者取手、足三阴经的穴位。无肢体瘫痪患者随证取穴。操作方法:每日针刺1次,分别施以提插捻转之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疗程之间可视患者身体具体情况适当间隔3d左右。

1.4 疗效判定标准[2]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1995年)。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②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步行,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人状态。临床疗效评定分级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统计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观察后,治疗组39例患者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6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39例患者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6例,无变化10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74.36%。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部分患者会由此出现后遗症甚至致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是由于脑部的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坏死区形成“半暗带”,产生大量一氧化氮及其活性物。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在历代传统脏象经络学说的中医文献中,没有关于督脉所属脏腑的络属论述,脑作为重要的“中枢性脏腑”,也没有所属经络的论述。程氏[3]通过对奇经八脉的考证分析,结合中西医对脑的认识以及经络的现代研究,认为冲脉、督脉、跷脉均为属于脑的经络,并阐述了确定脑所属经络的重要意义。林氏[4]从督脉与脑、脏腑、经络的联系,论述了督脉主治病症特点,阐述督脉醒脑调神、调脏腑、主司运动功能的重要作用。督脉循行上行至风府,直接入于脑,同时与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督脉与脑都具有统率、促进的功能,因此督脉与脑密切相关,我们认为,督脉可以看做是脑所属的经络。

针刺督脉可疏通多条经脉之气血,改善脑血流量,醒脑开窍,振奋阳气,健脑补髓促进患者的康复。本观察表明针刺督脉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1]白雅飞.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8例[J].世界中医药,2011,6(5):49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程建斌,谢克庆,杨介宾.论中医脑的经络[J].中国针灸,1997,17(6):334-337.

[4]林红.督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督脉诸穴的主治规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51-53.

猜你喜欢

督脉脑血管病经络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最方便的健身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临床运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常见问题及对策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