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2012-09-18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3期
关键词:红藤莪术盆腔炎

吴 红

(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为急性炎症未完全治愈或体质较弱迁久不愈而致,也可无急性炎症史。长期炎症刺激,使盆腔结缔组织增生,致盆腔器官及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病情顽固,容易反复。2010年间笔者以抗生素结合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为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慢性盆腔炎门诊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5岁。已育40例,未育20例;流产史45例,上环取环史30例。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带下量多,反复发作,月经前后易作或劳累后加重。妇科检查子宫颈举痛,子宫体有压痛,活动受限,可触及单侧或双侧附件增粗,或触及附件囊性包块。B超示附件包块或盆腔积液。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抗生素头孢克洛0.375,一日2次;阿奇霉素0.5g,一日1次。共服1周。中药口服:红藤30g、败酱草30g、忍冬藤30g、三棱10g、莪术10g、川牛膝10g,红花10g、玄胡10g,生薏苡仁10g,桂枝10g。中药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三棱15g、莪术15g、川牛膝15g、红花10g、玄胡15g。灌肠方法:患者自煎中药取浓汁100mL,温度35摄氏度,以灌肠管缓慢灌入,灌前排空大便,灌肠药液保留4h以上。中药口服及灌肠2周。对照组:口服抗生素头孢克洛0.375,一日2次;阿奇霉素0.5g,一日1次。共服1周。

1.3 观察项目

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及定期妇科检查,复查B超。3月后总结疗效。

1.4 疗效评定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有关内容确定疗效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妇科检查无异常,B超无异常。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体征有明显好转。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妇科检查体征有减轻。④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后均无任何改善或有加重。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组30例,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93.3%;观察组30例,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例60%。两组对比χ2=9.31,χ20.01=6.63,χ2>6.63,P<0.01,统计上有显著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2.2 两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

相比于观察组而言,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时间要短得多,也就是说起效更快。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复发少,疗效久。数据见表2。

表2 症状体征对比

2.3 安全性观察

两组在治疗前后复查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3 讨 论

慢性盆腔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西医认为慢性炎症致盆腔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盆腔内粘连,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本次数据也反映出这种情况。且长期抗生素治疗也会带来菌群失调等其他并发症。中医认为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或房事不洁或妇科手术创伤及体质虚弱,湿热之邪入侵,停滞下焦,与瘀血互结,而致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中药治则清热祛湿,化瘀止痛。方中红藤、败酱草、忍冬藤、蒲公英清热祛湿通络,三棱、莪术、红花、牛膝活血化瘀散结,玄胡理气止痛,薏苡仁健脾祛湿。药理研究认为红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念珠菌有抑菌作用;忍冬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三棱有显著的抗凝镇痛作用;莪术抗炎镇痛,川牛膝、红花活血化瘀,能增强免疫功能。中药灌肠则利用了盆腔静脉众多的特点,而直肠静脉余子宫附件静脉互相吻合,使直肠吸收的药物可以很快吸收到盆腔内。中西药的协调作用使盆腔炎的症状得以迅速缓解特别是疼痛感,且疗效比单用抗生素要持久。且在安全性上没有对肝肾引起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

红藤莪术盆腔炎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UPLC法测定广西莪术、醋莪术及其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
红藤联合脉通散外敷对肺癌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红藤粉外敷治扭挫伤
鞋尖朝外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基于成分及药效差异的江苏省莪术临床应用调查分析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