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钙离子液对着色牙去渍作用的体外实验
2012-09-01毕玮余优成龚逸明王庆周康
毕玮 余优成 龚逸明 王庆 周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中心实验室,上海 20003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美观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着色牙不仅影响美观,也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活性钙离子液是一种有机生物溶液,研究[1]显示,将其应用于口腔时对牙齿硬组织及口腔黏膜均无损伤。离体牙经钙离子液浸泡后,牙齿变白。本研究用色度学的方法评价活性钙离子液对着色牙的去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活性钙离子液(上海力昂生物离子钙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是将水生有机物(贝壳)经溶液萃取而生成的一种无色透明的生物活性溶液,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生物技术湿法萃取“生物活性钙离子”工艺,专利申请号:200910196334X);(2)离体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3)含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P)美白牙膏;(4)人工唾液。
1.2 离体牙选取 选取完整无龋、因正畸治疗拔除的第1、第2前磨牙30颗。牙离体后立即刮除牙石、污垢及附着的牙周组织,封闭根尖孔,置于0.9%氯化钠液与克林霉素混合液中,4℃保存备用。
1.3 制备染色液 以祁门红茶+唾液+洗必泰制备染色液。称取4 g红茶放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封闭,水浴加热至95℃,10 min后滤去茶叶备用。
1.4 制备人工唾液 称取分析纯级别KCl 1.3 g,NaCl 0.1 g,MgCl20.05 g,CaCl20.1 g,NaF25μg,KH2PO40.035 g,ZnSO40.162 g,蛋白胨0.5 g,加蒸馏水至1000 mL(pH6.7~6.8)。
1.5 染色前色彩资料的采集 将每颗牙编号并以相同条件拍摄数码照片。拍摄条件为暗室,人工光源1000勒,45°照射。样本位置恒定,用数码相机(SONY DSC-H9,分辨率810万像素)拍照,镜头与牙面垂直,焦距2.8倍,物距12.0cm,自动曝光。
1.6 染色 将牙齿交替浸泡于红茶+唾液+洗必泰液进行染色,具体方法为:将已处理的实验牙放入人工唾液中浸泡2 min后,移到蒸馏水中浸泡30 s;再放入质量分数为0.02的洗必泰溶液中浸泡2 min,移到蒸馏水中30 s;最后放入红茶浸泡液中浸泡30 min;取出自然干燥,以上为1个循环。早晚各1个循环,连续3 d。
1.7 刷牙 将牙齿分成2组并标号,研究组(钙离子液刷牙组)用钙离子液刷牙,对照组(美白牙膏刷牙组)用美白牙膏刷牙。每天2次,每次牙冠颊、舌、近中、远中面各刷10次。
1.8 实验牙颜色的定量分析 分别在刷牙前及刷牙后的1、4、7 d对实验牙的牙面颜色定量分析。运行Adobe Photoshop CS2软件,打开相应的数码照片,将牙面分为4个象限,读取各象限中点的L、a、b值,根据公式 W(Lab)=100-[(100-L)2+a2+b2]×1/2,计算其白色度值。
1.9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染色后数据作为协变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实验牙的白色度值比较 刷牙后1、4、7 d,研究组和对照组白色度值均高于刷牙前;研究组刷牙前后的白色度差值高于对照组,见表1~2。
表1 2组刷牙前后白色度值比较
表2 2组刷牙前后白色度的差值
3 讨 论
牙齿着色因病因学、牙齿外观、牙齿部位和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异。本研究主要观察钙离子液对着色牙的去渍效果,并用色度学的方法加以评价。选取完整无龋、因正畸治疗拔除的第1、第2前磨牙,这些牙均为正常的年轻恒牙,牙齿颜色正常,建立牙齿外源性着色模型。
牙着色的机制主要是洗必泰溶液中的阳性离子沉淀到牙面的获得性膜上,然后与含阴离子的食物色素反应,其产物慢慢地使整个唾液薄膜着色。获得性膜对牙着色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不同个体所形成的牙面获得性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有关。在容易着色的人群中,唾液获得性膜对铁的结合力强,有更多的结合位点。此外,不同牙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也影响获得性膜形成的能力,如牙面越粗糙越易着色。本研究采用洗必泰+唾液+红茶的外源性着色模型进行染色。其中洗必泰是口腔常用的广谱抗菌抑菌制剂,广泛存在于各类漱口水中。有研究显示,洗必泰的主要活性基团是含6个碳原子的己烷所构成的亚甲基,其终末分支基团能增强黏附力。推测在此模型中,唾液的主要作用是形成获得性膜,洗必泰附着于获得性膜上,通过其阳离子与红茶色素阴性离子相结合,促进红茶色素的沉积[2]。
STP是线性缩合磷酸盐,是美白牙膏中的一种成分。Shellis等[3]用羟磷灰石作为牙矿物质的代用品,用红茶作为着色剂进行STP抑制色素沉积和清除着色的体外研究,该研究把羟磷灰石置于同一个人的动态全唾液内处理2 min,冻干后按质量随机分组,STP处理组可使样本对蛋白质和色素吸收减少50%。Lanford等[4]使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的回声传感器对着色的形成、抑制和清除进行实时监控,也证实STP具有抑制和清除茶着色的作用。此外,Busscher等[5]从电泳数据判断,含有多聚磷酸盐的牙膏能使牙本质表面的获得性膜有更开放的结构,这种结构会使着色剂易于被清除。
传统的测定牙齿颜色的方法有视觉比色法和分光测定法。视觉比色法是通过将牙齿与标准色卡相比较,测定和评价其色度,其结果主观性高、精确度低。分光测色法是应用多个传感器测定牙齿表面反射光线各个波长段的反射率,其测定颜色的标准条件、测定颜色的数值具有可重复性,并且可以定量测定2种颜色的差异;但是由于仪器的光导纤维探头设计的限制和牙面解剖形态的制约,研究者只能测量牙冠中部,而无法详细测定整个牙冠表面的颜色。这使得对牙齿增白效果的评价有失全面,结果也不准确。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和科学地对去色方法的去色效果作出评价,我们采用1976年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评价方法[6]。
本研究所用的数码照相计算机色度分析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牙齿颜色测定方法。它吸收了传统的视觉比色法和分光测色法在采集数据方面的优点,故测定颜色的数值具有可重复性;将采集的颜色数据以数码形式储存在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物体的颜色数据,因此,对牙冠颜色的测量更全面,且数码照相计算机分析系统能够定量地分析牙面颜色的变化。比较钙离子液刷牙组和美白牙膏刷牙组在刷牙1、4、7 d与染色后牙面白色度值的差值。刷牙1d后,2组白色度值无显著差异;刷牙4、7d后,2组白色度值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钙离子液去渍作用显著优于美白牙膏。
综上所述,钙离子液作为一种生物溶液,有可能成为新型的牙齿去渍美白产品。
[1] 毕玮,余优成,龚逸明,等.活性钙离子液对离体牙超微形态的影响和其细胞毒性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2(4):402-406.
[2] 许丽霞,李继遥.牙漂白体外源性着色模型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35(4):166-168.
[3] Shellis RP,Addy M,Rees GD.In vitro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on the interactions of stain and salivary protein with hydroxyapatite[J].J Dent,2005,33(4):313-324.
[4] Langford J,Pavey KD,Olliff CJ,et al.Real-time monitoring of stain formation and removal on calcium hydroxyapatite surfaces using quartz crystal sensor technology[J].Analyst,2002,127(3):360-367.
[5] Busscher HJ,White DJ,Kamminga-Rasker HJ,et al.Influence of oral detergents and chlorhexidine on soft-layer electro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acquired enamel pellicle[J].Caries Res,2003,37(6):431-436.
[6] 王莹,庄欣宇,徐军,等.Nd-YAG激光漂白四环素牙效果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