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副乳腺的诊断

2012-08-15孙卫刘光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年5期
关键词:光带脂肪组织腋窝

孙卫 刘光亮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平度266700)

副乳腺又称异位乳腺、多乳腺症或多乳畸形,指正常乳腺以外出现的乳腺组织,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男女皆可发生,女多于男(5:1),常有遗传性。本文对52例病理确诊为副乳腺的病例超声表现总结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3~56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变均位于腋窝部位,左侧15例,右侧10例,双侧27例。大部分病例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或自觉腋下肿大,部分病例可有局部肿胀压痛,并与月经周期有关。52例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5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0 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双侧腋窝部,在肿块部位作纵、横、斜多切面探查,并记录肿块的形态、大小、回声及与周围的毗邻关系。

1.3 结果 本组52例,超声诊断为副乳腺的48例,诊断为腋下脂肪层增厚4例,诊断率92.3%,误诊率7.7%。超声表现有两型:第I型48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团块,呈高回声或低回声,位置表浅,与皮肤相连;第II型4例:表现为脂肪层内呈网格状分布的条索状光带,光带上见毛刺样絮状高回声突起,位置深,与脂肪分界不清。本组中误诊的4例均为第II型。

2 讨论

副乳腺组织沿乳线(由腋前线向内下,通过正常乳头位置直至股三角内侧)发生,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未退化或退化不全的乳腺芽发育而成。90%的副乳腺发生在胚胎期的“乳线”上,其中多数位于腋窝,仅10%发生于“乳线”以外。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腋窝区及胸前部,少见部位有面颊、耳、肩胛、手臂、大腿外侧、大阴唇等。本组52例均位于腋窝。副乳的形态可分为两类:即完全型副乳和不完全型副乳。完全副乳有乳头和乳腺组织;不完全副乳有乳头但无乳腺组织,或有乳腺组织而无乳头。通常带乳头的副乳腺临床容易诊断,而无乳头的副乳腺有时容易与皮肤包块、淋巴结、脂肪堆积、脂肪瘤等疾病混淆诊断。副乳腺的超声征象有:(1)部位异常,多位于乳基线上,腋窝最常见;(2)大部分位置表浅,与皮肤组织呈紧密关系,两者之间无低回声的脂肪组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团块,无包膜,回声略低于正常乳腺组织,高于脂肪组织,分布不均匀;(3)另有一小部分位置较深,与脂肪组织无明显界限,两者呈相间排列,回声接近脂肪组织,但有条索状光带分布呈现网状,且光带上见毛刺样絮状高回声突起,此型易误诊为脂肪堆积;(4)彩色多普勒显示团块内大多无明显的血流分布。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声像图不典型的病例,应与腋窝部的脂肪堆积、脂肪瘤及肿大淋巴结相鉴别:(1)脂肪堆积:表现为脂肪层回声增厚,回声稍强,边界不清;(2)脂肪瘤:边界清楚,有包膜,表现为低回声时,颗粒增粗,分布不均;(3)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晰,包膜光整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分布不均,可见淋巴结门结构,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丰富[1]。本组4例误诊病例,患者均因自觉腋下肿大就诊,声像图均表现为腋窝脂肪层增厚,后因影响美观患者要求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副乳腺。回顾性分析此4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发现其腋下增厚的脂肪组织内有条索状光带分布呈现网状。正常脂肪层声像图上主要呈现为低回声,并由高回声光带将其分隔,光带边缘光滑,而本组中第II型副乳虽然也表现为脂肪层内呈网状分布的光带,但此光带边缘毛糙,可见毛刺样或絮状突起。误诊原因可能系检查者对此型副乳腺的超声征象认识不足所致。副乳腺和正常乳腺一样,在内分泌影响下也可显示周期性变化,可具有泌乳功能及随月经变化而出现疼痛、肿胀,任何引起乳腺癌的因素都可以引发副乳腺的癌变。一般认为无症状而且质地柔软的副乳可定期复查,不必即时手术治疗。因此,正确诊断出副乳腺尤为重要。以往对于副乳腺的诊断,除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外常借助于钼靶、CT等检查,不仅费用较高,检查结果也不甚可靠。而应用超声检查,不仅简便经济,无辐射,可重复,而且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郑则钦,邱月燕,陈斌.副乳腺及其肿瘤98例临床病理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6):18-20

猜你喜欢

光带脂肪组织腋窝
非凡尘的光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飞利浦Hue Play渐变光带发布
复杂环境下结构光中心线提取算法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发生机制
旋转三棱镜寻找色散光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