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和汤之“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

2012-08-15张方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年5期
关键词:异病同治鹿角胶薤白

张方飞

(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 景德镇333000)

阳和汤始见于《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清代外科名医王洪绪所创,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阴疽疾患。阴疽一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而成,阳和汤用之,如仲春阳光普照大地,驱散阴霾,布散阳和,药到病除。笔者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以证为轴心,有斯证用斯药,以证索方,以方统药,将阳和汤方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收到良好效果,实践了中医独特的“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

1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多关节的慢性滑膜炎症,导致关节破坏、畸形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好发于30~50岁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3的比例。本病以慢性、对称性、破坏性多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双手、腕、膝、踝和足关节受累最常见。还可出现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及淋巴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病情的进展难以遏制,后期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而致残。

1.1 典型病例 吴某,女性,55岁,工人,2008年7月25日就诊。主诉:患类风湿关节炎10余年,双膝畸形,疼痛,不能行走。自述病初起时,晨起双手肿胀,近端指间关节疼痛,难以握拳,数天后不治自愈。以后每隔几个月即发作一次,均是几天内自行好转。5年前,又添双膝、踝关节红肿疼痛,行走艰难,住院治疗2周,肿消痛除,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此后经常反复发作,怕冷怕湿,冬春季节多发,虽多方治疗,但病情逐年加重,关节肿大,疼痛也逐步增加,尤其是双膝关节。病人体态较特殊,上身肥胖,两腿偏瘦,上下身不相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大,不能弯曲,双膝及双踝关节肿大变形,两下肢呈弯曲状,下肢肌肉明显瘦削,不能行走,扶物站立数分钟便疼痛难忍。肿大的关节处扪之冰凉,疼痛以夜间为甚,白天稍轻,膝关节及跟腱旁可见多个风湿结节。病人面色白,伴见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查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拍片提示,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及膝、踝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并见骨质侵蚀。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鹤膝风。证属寒凝痰滞、痹阻筋骨;治则:温阳散寒,化痰祛湿,通络止痛。方选阳和汤合乌头汤:药用熟地黄20 g、鹿角胶 10 g(烊)、制川乌 15 g、炒白芥子 10 g、杭白芍10 g、炙黄芪20 g、生麻黄 10 g、炮姜炭 6 g、肉桂末2 g(分冲)、生甘草6 g。服6剂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能拄杖站立十多分钟。效不更方,续服18剂后,患者能在室内拄杖活动,关节疼痛轻微。之后,服以阳和汤合乌头汤为主方,或少佐益气药,或少佐活血药,或少佐祛风湿药治疗3个月有余,患者能弃杖步行,串门聊天,生活起居自我完成,关节不痛,但关节畸形仍存。

1.2 讨论 中医病名鹤膝风(类风湿关节炎),膝、踝关节肿大、畸形,肌肉瘦削,状如鹤膝,故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形象地称本病为“鹤膝风”。该病关节疼痛剧烈,昼轻夜重,剧痛如虎咬,故王寿《外台秘要》称为“白虎病”。疼痛涉及多个关节,似乎寸寸节节皆痛,张仲景《金匮要略》称为“历节”病,正如经文所云:“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本病的病机为阳虚气弱、寒凝痰滞、痹阻筋脉骨节,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方用阳和汤。但患者疼痛较剧,日轻夜重,寒湿凝痰,流注骨节,故合用乌头汤,增强散寒止痛、除湿化痰的功效。乌头汤中的川乌,为大辛大热之品,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功效卓著,与熟地黄、鹿角胶同为主药;黄芪甘温,益气生血,升阳举陷,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与诸药合力,辅佐熟地黄、鹿角胶、制川乌三味主药,温阳散寒、益气补血、除湿化痰、通络止痛,功效圆满。

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1 典型病例 张某,男性,58岁,老师,2011年4月16日就诊。主诉:劳作后胸部剧烈疼痛2年余。患者自述6年前在活动时心脏部位突发烧灼样疼痛,如开水泼向心脏,持续数秒钟自行缓解,以后每年偶然发作一次,未予重视,也未就医。2年前在搬运物件时,胸部突发剧烈疼痛,既有绞痛感,又有撕裂痛感,屏气不能呼吸。停止劳作,疼痛逐步减轻,1~2 min消失,又如常人,以后每于劳累时发作。近1年发作次数频繁,撕裂样疼痛越来越剧烈,疼痛时间可长达3~5 min,稍一劳作便发作,甚至快步行走不过500 m。病人面色晦暗,体态肥胖,畏寒,尤其是胸背部,冬天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血压160/100 mmHg。心电图提示:左前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细小,中段狭窄50%;左前降支狭窄95%;累及第一对角支开口狭窄95%;中段心肌桥,收缩期压迫30%,舒张期缓解。彩超提示:(1)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2)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起始段多发粥样斑块(混合斑和硬斑)。西医诊断:(1)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2)陈旧性心肌梗死;(3)高血压。中医诊断:胸痹。患者不同意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要求中药治疗。辨证属寒凝心脉证,选用阳和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药用:熟地黄 15 g、鹿角胶10 g(烊)、全瓜蒌30 g、薤白头10 g、炒白芥子10 g、生麻黄10 g、炮姜炭6 g、肉桂末2 g(分冲)、生甘草6 g。嘱患者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起居宜慎,防寒保暖;限在室内活动并适量饮用低度白酒。服药1个月,形寒肢冷大为好转,因在家里拖地劳作,心绞痛发作一次,疼势较前大为减轻,疼痛持续数秒即行缓解。此后依据“久病必瘀”的原理,在上述方药的基础上酌加红参、当归、红花、桃仁等益气活血之药,又治疗半年,患者能步行5 km,或登楼7层,并未见心绞痛发作,能胜任日常工作。彩超复查心脏及颈动脉,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改观,节录如下:(1)各房室大小及比例正常,室壁不厚。(2)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走行正常,内壁较毛糙,未见斑块,CDFI血流信号尚正常。心脏动脉造影由于费用较高,病人要求治疗1年后再予复查。

2.2 讨论 中医病名“胸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该患者以胸部绞痛和撕裂疼痛为主症,稍劳即作,停息则止,伴畏寒肢冷,脉沉迟。病机为素体阳虚,阴寒凝滞,痰浊盘踞,痹阻于胸。病位在胸,寒凝痰阻,正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言:“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括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正当参考,以阳和汤为主方合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化痰开郁,宽胸散结;薤白头辛散苦降,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善散阴寒痰浊之凝滞,通胸阳痹阻之闭结,为治胸痹的要药。阳和汤方中加用瓜蒌和薤白头,温化寒痰之力更强,目标更明确,取效更迅速。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与冠心病是两种不同的病症,就西医学科来说,类风湿关节炎属于风湿性疾病,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就中医学科来说,亦分别归属于“鹤膝风”与“胸痹”相互不同的病证。二者病名不同,病位不同,症状各异,但病机基本一致。“异病同治”,不同病症而用同一治法,选同一方剂来进行治疗。二位患者皆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筋骨血脉而成。阳虚、寒凝、痰滞为根本,表现一派虚寒之象,治宜温阳补血,散寒化痰,通脉导滞,方用阳和汤甚是合宜。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然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温肾阳、益精血,二药合用温阳补血共为君药。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肉桂之辛热、温中散寒,而又能入血分,引领熟地黄、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共为臣药。炒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麻黄辛温,透达营卫,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凝,共为佐药。生甘草解毒而调诸药,为诸药之使。方中熟地黄、鹿角胶得姜、桂、芥、麻之宣通,则补而不滞。姜、桂、芥、麻得熟地黄、鹿角胶之滋补,则温散而不伤正。综观全方,温阳补血并用,祛寒与化痰同施,散结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

猜你喜欢

异病同治鹿角胶薤白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薤白 白薤露中肥
鹿角胶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鹿角胶、龟甲胶、黄明胶的药性变迁及现代研究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思考
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举隅
脂肪肝与胆石症可以“异病同治”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鹿角胶-脱蛋白骨制备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瓜蒌薤白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瓜蒌薤白半夏汤防治冠心病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