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胶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03-25刘红梅吉红玉
杨 帆,刘红梅,吉红玉
(1.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北京 100176;2.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
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hpusLinnaeus)等的角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本品主要含动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肽及少量微量元素等[1]。鹿角胶性甘、咸、温,归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本文对古医籍、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运用鹿角胶的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鹿角胶的配伍及剂量,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记载鹿角胶可通过配伍相应中药治疗阴疽、吐血、痿证、脑贫血病、九丑之疾、虚劳梦泄等。如阳和汤(清《外科证治全生集》),鹿角胶(三钱约11.19 g)补肾助阳,益精养血,配伍熟地黄阴阳并调,益精血,助阳气,用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如右归丸(明《景岳全书》;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鹿角胶(四两约148 g,每服鹿角胶0.146两或0.03~0.04两,折合成现代用量约5.41 g或1.08~1.62 g)培补肾中元阳,配伍附子、肉桂增强补肾助阳之力,温里祛寒,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左归丸(明《景岳全书》;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鹿角胶(四两约148 g,每服鹿角胶0.154两,折合成现代用量约5.71 g)温补肾阳,配伍龟板胶以填真阴,取“阳中求阴”之义,用治真阴肾水不足证;如鹿角胶方(宋《太平圣惠方》,同于铜器中盛,蒸之令胶消,分温二服),鹿角胶(一两约41.4 g)填精生血,佐以生地黄汁以凉血止血,二药合用有补血、滋阴、止血之效,用治吐血不止;如斑龙丸(明《医学正传》;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鹿角胶(八两约296 g,每服鹿角胶0.11两,折合成现代用量约4.17 g)补肾益精,与鹿角霜合用,通督脉、补命门、大补精髓,用治真阳不足证;鹿角胶丸(明《医学正传》;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腹时姜、盐汤送下),鹿角胶(一斤约592 g,每服鹿角胶0.027斤,折合成现代用量约16 g)、鹿角霜平补肾气、益精养血,用治痿证,气血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走、久卧床褥者;如干颓汤(清《医学衷中参西录》),鹿角胶(六钱约22.38 g)补益脑髓,与黄芪合用益精髓、养气血,用治肢体痿废或偏枯;加味补血汤(清《医学衷中参西录》),鹿角胶(三钱约11.19 g)善补脑髓,与黄芪合用益精髓、养气血,用治脑贫血病;补脑振痿汤(清《医学衷中参西录》),鹿角胶(六钱约22.5 g)配伍黄芪补气健脾、填精生血,用治肢体痿废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服药久不愈者;如葆真丸(明《证治准绳·女科》;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秋石汤、温酒任下,以干物压之,渐加至一百丸),鹿角胶(半斤约296 g,每服鹿角胶0.01斤,折合成现代用量约6.61 g)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佐以杜仲、巴戟天使温肾壮阳之力更著,用治茎弱而不振,振而不丰,丰而不循,循而不实,实而不坚,坚而不久,久而无精,精而无子,及治五劳七伤,无子嗣者(九丑之疾);如鹿角胶散(宋《太平圣惠方》;每服二钱,食前以温酒调下),鹿角胶(一两约41.4 g,每服鹿角胶0.03两,折合成现代用量约1.14 g)补肾填精,佐以覆盆子加强补肾固精之力,用治虚劳梦泄。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焦树德
焦树德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病机是“肾虚督寒”,强调“补肾强督”是本病的主要治法。鹿角胶通督脉而壮阳气,是强脊不可或缺之药。焦老常用鹿角胶(霜)益肾生精、壮督强腰,配伍金狗脊、淫羊藿强健督脉之力,鹿角胶用量为10 g[2]。
2.2 刘敏如
刘敏如强调补肾法对调节“脑—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所致的不孕症有确切疗效,应该贯彻不孕症治疗的始终,并确立了“肾气为本,保阴为本”的学术观念。鹿角胶补肾益精,配伍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共行补肾健脾之功。胶类中药滋腻难化、过补壅滞,刘敏如在使用鹿角胶时,常佐以理气活血之品,如枳壳、王不留行等,使补而不滞。鹿角胶一般用6 g左右[3]。
2.3 夏桂成
夏桂成认为,子宫的藏泻与心肾密切相关,他巧妙加减运用人参鹿茸丸合酸枣仁汤治疗肾阳不足、心神不宁所致的胎动不安,其中以鹿角胶代鹿茸补肾阳、益精血,配伍党参、黄芪温肾助阳益气以升体温,提高黄体功能以维持妊娠,鹿角胶用量为10 g[4]。
2.4 章友棣
章友棣提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位在肾和督脉,病因是肾虚督滞,补肾通督为治疗关键。章友棣以此为立法依据,拟定温养督脉汤(熟地黄、鹿角胶、盐杜仲、怀牛膝、桂枝、白芍、威灵仙、独活、黄芪、黑顺片、蜜麻黄、制川乌)补肾壮骨强督,其中熟地黄和鹿角胶共为君药,熟地黄填精补血,为培助下元之首药,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是补肾强督之要药。二者合用增强益精养血之效。鹿角胶用量多为15 g[5]。
2.5 陈纪潘
陈纪潘认为,系统性硬化症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系统性硬化症的特异表现如皮肤肿胀、硬化、菲薄、萎缩及雷诺氏征均与脾胃阳虚有关。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系统性硬化病,并随证调整方中用药。如雷诺氏征明显、肢端溃疡者,加用鹿角胶5 g或鹿角霜10 g,炮姜炭、白芥子各10 g,取阳和汤之意以温补通滞[6]。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仝小林认为,痹症日久,阳气渐虚,故在痹症治疗中当注意顾护阳气,若患者体质虚弱,大肉陷下,可用紫河车、阿胶珠、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滋阴养血、填精益髓,阴阳同调[7]。将阳和汤扩大应用于寒凝痹阻经脉之髓系疾病,其中鹿角胶和熟地黄配伍填精益髓以扶其本[8]。提出脑髓之为病,实者当祛邪扶正,虚者当益精填髓。地黄饮子被其欲为填补脑髓的专方,佐以龟板胶、鹿角胶增强益精补髓之力[9]。以上鹿角胶均取补肾益精之用,量多为9~15 g。
3.2 朴春丽
朴春丽常用加味阳和汤(熟地黄、鹿角胶、水蛭、地龙、白芥子、麻黄、牛膝、甘草、肉桂、蒲公英)治疗阳虚寒凝夹瘀型糖尿病足患者,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强筋壮骨,肉桂助阳散寒、温经通脉,二者合用共为君药,能增强温阳散寒之功[10]。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强调以保肾为主,方中多用鹿角胶补肾益精,配伍枸杞子、金樱子等滋阴补肾,收敛固涩,其中鹿角胶用量多为10 g[11]。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龟板胶
关幼波认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发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多从补气血、益肝肾入手,龟鹿二仙胶为其常用方剂,鹿角胶补肾阳、益精血,配伍龟板胶、枸杞子、人参滋阴、补血、益气,鹿角胶15 g,龟板胶15 g,枸杞子10 g,人参10 g[12];郭宏敏认为,肾精亏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肝肾阴虚为主要证型,自创骨松经验方(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龟板胶、鹿角胶、当归、川芎、白芍、甘草)补益肝肾,方中龟、鹿二胶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鹿角胶、龟板胶各10 g[13];邓伟民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以脾肾虚为根本,瘀血是重要的发病原因,治疗上主张以补肾健脾、活血祛瘀为主要治则,自创补肾壮骨方(鹿角胶、龟板胶、茯苓、山药、淫羊藿、巴戟天、骨碎补、水蛭、蜈蚣),全方以鹿角胶、龟板胶为君,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龟板胶滋阴养血,二药合用加强了补肾滋阴之力。鹿角胶、龟板胶用量均为6 g[14]。
4.2 配伍女贞子
王孟庸认为,小儿乃纯阳之体,激素为辛温大热之品,若小儿使用激素日久,则易伤津耗液,渐至阴阳两虚,骨枯髓减。故在小儿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多以鹿角胶助阳益精,配伍女贞子滋阴增液,两药合用以达阴阳双调、填精益髓之效,鹿角胶15 g,女贞子30 g[15]。
4.3 配伍骨碎补
郑邦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愈合不良、脑萎缩等病,以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配伍骨碎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二药合用以发挥补肾强筋之效,鹿角胶10 g,骨碎补15 g[16]。
4.4 配伍熟地黄
朱金土认为,阳虚寒凝、痰凝血滞为瘤发生的主要病因,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以使寒凝温化、气血流畅、瘀血消散。常用阳和汤治疗皮下脂肪瘤,方中鹿角胶温阳,熟地黄补阴,两者合用达温阳气补营血之效,鹿角胶用量为9 g,熟地黄30 g[17];卢朝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阳气亏虚、寒痰阻肺证,常用阳和汤加减,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配伍熟地黄补营血、填精髓,二药合用温阳补血,鹿角胶用量10~15 g,熟地黄30 g[18];范海平用阳和汤合五皮饮加减治疗慢性丹毒、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下肢特发性水肿脾肾阳虚水泛证,鹿角胶补肾助阳、填精补髓,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二药合用以阴阳双补、精充血足,鹿角胶10~20 g,熟地黄30 g。若老年患者阳虚明显,鹿角胶可重用至30 g[19];喻永新用阳和汤治疗肩周炎阳虚寒凝证,鹿角胶补肾阳、强筋骨,配伍熟地黄补阴血、通血脉,二药合用温阳补血、散寒通络,鹿角胶用量为15 g,熟地黄20~30 g[20]。
4.5 配伍附子、肉桂
孙自学用右归丸治疗男科疾病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附子走而不守,善补命门之火,肉桂守而不走,善温补命门而助阳,益阳消阴,两者一走一守,温肾培元固本,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鹿角胶补肾阳、益精血,三药合用以温肾壮阳,鹿角胶用量多为12 g,肉桂6 g,附子6~9 g[21]。
4.6 配伍巴戟天、淫羊藿
李曰庆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肾阳虚损证者,多以鹿角胶配伍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血,张锡纯认为,鹿角善化瘀生新,熬之成胶其性仍在,故鹿角胶尚可化瘀血;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三药合用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活血化瘀,有补而不滞的特点,鹿角胶10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0 g[22]。
4.7 单用
蒲昭和单用鹿角胶益精养血、止血,治疗虚寒性出血性紫癜、牙龈出血,用量为9 g,加黄酒和水各100 mL,隔水炖化后,每日分2次服[23]。
5 小结
通过整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鹿角胶的临床应用具有以下特点:鹿角胶汤剂临床用量范围为6~41.4 g,其中常用剂量为6~15 g,丸散剂临床用量范围为1.08~16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补益肝肾、益精养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孕症、骨质疏松、骨折等,常用量为6~41.4 g,丸散剂用量为1.08~16 g;温阳散寒治疗肩周炎、系统性硬化病、皮下脂肪瘤等,常用量为5~12 g。鹿角胶炮制品主要为鹿角胶、鹿角胶珠,其功效基本相同。鹿角胶经蛤粉炒后(鹿角胶珠)可降低其黏腻之性,矫正其不良气味,使之质地酥脆,便于服用,并利于粉碎,可入丸、散剂,临床中应用鹿角胶可根据所需剂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炮制品。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鹿角胶具有抗炎镇痛、补血、活血、提高性功能、抗乳腺增生、保护胃黏膜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鹿角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应注意鹿角胶性辛温,服用不当或剂量过大,会导致阳升风动,易伤阴动血,故阴虚火旺、血分有热、胃火炽盛及外感热病者忌用。本文通过总结古、今医家运用鹿角胶的临床用量及配伍规律,以期对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鹿角胶提供参考,进而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