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发展背景下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素质特征
2012-08-15郭晓娜范文俊
张 旭,郭晓娜,范文俊
(1.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2.长春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3.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文化繁荣发展背景下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素质特征
张 旭1,郭晓娜2,范文俊3
(1.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2.长春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3.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人才建设势必被摆在文化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该是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营管理,并擅长创意策划、文化经纪、市场营销、资本运作、项目实施,还掌握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基本素质应该呈现为复合的知识结构、综合的能力结构和理想的人格结构。
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复合知识;综合能力;理想人格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又对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三个方面: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而长期以来我国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建设越往前发展,人才问题就越突出、越紧迫。具体而言,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基本素质应该呈现为复合的知识结构、综合的能力结构和理想的人格结构。
一、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是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文化艺术管理是集文化艺术、经济管理等多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交叉、互渗、边缘的属性,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必定是复合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的多少,决定了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视野的宽窄和事业格局的大小。文化艺术管理是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从业者往往需要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锻炼,“单一型”知识结构难以适应要求,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人文、社科、技术等各种知识的融合,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既具有精深的文化艺术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人文社科和现代科技知识,具有文化发展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现代的实用技能,以适应文化艺术管理岗位上的各种要求。文化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知识(如文化资源学、美学、艺术学、宗教文化、中外文化艺术、民俗学等);一般管理类及文化产业管理类知识(如文化产业学、管理学、文化经济学、文化投资学、文化贸易学、文化产业管理等);文化创意与传播类知识(如创意学、现代传播学、媒介经营管理等);文化政策法规类(如经济法学、文化法规学、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保护类知识);文化交流类(如外语、东西方文化等);技术类知识(如信息技术、数码技术、中外科学技术史等)。
除了有知识的广度外,还必须有知识的深度,博中有专长,成为文化艺术某一领域的专家,二者相辅相成。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术业有专攻,这样,既有复合型知识的基础支撑,又有专业化知识的精准把握,工作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只有专业水准高才能有敏锐的感知力,抢抓机遇,科学决策;才能树立管理的威信,从而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二、综合的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更新转型升级,不能搞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经院哲学”。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于实践。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知识融合与应用水平的体现,能力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使知识产生社会价值。对于高素质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而言,理想的能力结构应该呈现为综合型,即将复合型的知识储备应用于文化艺术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使知识产生高附加值,实现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最大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能力主要来自情商和智商两方面。文化艺术策划、经营、管理等工作需要综合各种能力,比如独立工作的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鉴赏能力、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操作能力等等。从文化人才素质的角度看,其核心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鉴赏能力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大众文化”和“流行艺术”为内容支柱的产业,如商业电影、流行音乐、电视连续剧、动漫产品、音像制品,还有大众传媒,包括电视、广告、时尚报刊,甚至旅游业、娱乐服务业都与艺术血脉相连。这就要求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涉足广阔的艺术领域,洞悉、把握艺术的内涵和规律,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工作,策划、指导、组织各类活动时,才不至于面临“隔行如隔山”的尴尬。
(二)决策能力
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它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文化创新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收集、处理、分析文化信息的熟练技能,形成理性思维,根据客观情况作出具有胆识的判断和高瞻远瞩的预见。决策能力是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实现目标,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现代大型文化艺术项目都需要团队完成,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如何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令团队成员积极进取,充满激情,成为管理者核心能力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指挥、带领、激励团队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管理者高尚的价值取向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会使团队成员敬佩、认同、折服,从而产生一批坚定的追随者和拥护者,从而良好地实现目标。同时也增强了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信念、毅力、进取等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的竞争力。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又称创新力,主要是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肩负着中国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没有创新,就无法超越既有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没有创新,就不能形成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活和实践,就无法体现文化的个性。文化创新要求文化管理人才立足于我国文化建设实践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整合我国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资源,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批判扬弃、创造转化,实现文化在内容和形式手段等方面的革新或飞跃,创造出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协调沟通能力
协调是管理者运用自己的权力威信及各种方法技巧,把各种资源、各种环节、各种因素、各种关系整合起来,统一调动,实现组织目标,取得组织绩效的活动。沟通是达到协调管理的一个工具,是人际间获取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和交流信息的过程。有效的协调沟通有利于文化艺术管理者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和谐、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与其他人达成一致,而且还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形成内部融洽的群体气氛,增强群体的团结合作,便于发挥出群体整体效能。同时人际关系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会使人们身心舒畅愉快,促进健康。
(六)管理经营能力
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应掌握现代管理理科学的理论和技巧。勇于实践。同时,文化艺术产品的产业化,要求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必须懂得经营、善于经营,掌握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市场运作的过程,把握经济规律和营销策略,力求在多变的艺术市场中具有应变和竞争能力。
(七)学习能力
知识结构的动态性决定了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当掌握各类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自我更新知识的诉求和能力。只有始终坚守文化艺术发展前沿,才能具有文化创新的可能。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在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的今天,新知识诞生的数量,传授的速度都是惊人的。全社会都应不断学习,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文化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学习的能力,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完善的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特征的重要表现,是一个人拥有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能力之后,将知识、能力内化为主体性的结果。人格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高素质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而且应该具有理想的人格结构。
(一)政治人格
政治人格是主体在政治文化和现实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持久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政治道德、品格、操守和政治技能。高素质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在政治层面上应具有高度热情和敏锐的政治观察能力,对国家前途和世界风云予以高度的关注并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把自己的事业、命运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中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政治修养,能够把握先进文化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境界上表现为信念坚定、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在政治品质上,体现为胸怀远大、果敢践行、责任意识强。在价值理念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意识。积极健康、富有魅力的政治人格会产生巨大的魅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折服力。
(二)经济人格
经济人格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规范和原则对人的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规则在人的道德心灵境界的内化和升华,在文化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素质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经济能力,即具有一定的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方法,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能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有经济意识,善于开发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在文化市场上具有营销和资本运作等能力。
(三)文化人格
当代社会,文化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能力。能够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深邃的文化理解,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从而塑造自己理想的文化人格。并且,在当前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中,能抵制人格失范、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诱惑,避免文化的异化。应坚守文化产品的高尚品质,并将这一规则内化于自身心灵,形成完善的文化人格。
综上所述,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要求文化艺术管理人才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而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我国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文化管理者和建设者。
[1]张玉玲.文化体制改革呼唤产业经营人才[N].光明日报,2010-03-04.
[2]卢珊,朱彤,张洁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任重道远[J].文化创意产业参考,2009(8).
G64
A
1008-178X(2012)08-0117-03
2012-01-17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助项目(ZC111444)。
张旭(196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硕士,从事艺术美学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