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接受美学看儿童文学名著的重译

2012-08-15李双玲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名著儿童文学

李双玲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从接受美学看儿童文学名著的重译

李双玲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在儿童文学名著领域,儿童文学名著的重译层出不穷。在传统的翻译领域里面一般比较重视译文与原文意思的对等,这样尽可能地来维持原文的意思,但是对于读者来说这可能降低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的出现,作为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型范式和新兴方法论,将文学批评理论的关注焦点由重作者、重作品转向重视读者的关系。本文从重视读者的角度来阐述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译。

接受美学;儿童文学;名著;重译

接受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两位代表人物为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接受理论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自觉能动性,重视读者的作用,要求翻译者应该尽可能多地考虑到读者的感受,使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更能贴近读者的社会生活。[1]

一、接受美学理论在儿童文学名著重译中的作用

(一)充分考虑受众的欣赏水平和能力

将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本国语言进行传播时,应充分考虑到本国受众的欣赏水平和能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思考,有效传播的主要作用在于受众有没有从传播的素材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影响。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和译者应该首先考虑到目标读者的需要和特点。儿童读者的语言、接受能力、社会心理和美学判断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译者的工作就是考虑这些不同并找出适当的策略来达到完美翻译。儿童文学翻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儿童文学的翻译文本数量惊人;另一方面,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专门研究又少得可怜,以至于儿童文学翻译在翻译研究中处于边缘位置。[2]儿童文学作品在早期的翻译中,大多是尊重原文的首创精神,而没有能够结合中国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进行翻译。

(二)中国儿童受众较多,市场潜力较大

中国有近3亿儿童读者,但他们面对的却是市场上总体质量不高的儿童文学译本。国内文学评论界和翻译理论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忽视是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儿童文学在题材、主题、故事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都要求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价值标准。[3]要使中国儿童能从心理上接受外国文学名著,需要翻译界的专家学者对于整个儿童文学需求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儿童读者的兴趣爱好,提炼出儿童文学作品与中国儿童读者契合的切入点。

二、应用接受理论进行儿童文学名著重译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原文进行适度改进,使其更适合中国儿童的欣赏水平

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译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原著主旨意思不改变的情况下,对文学作品中的原文特别是一些不符合中国儿童读者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社会交际形式等进行适度的改进,使其更能适合读者的欣赏能力。

(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群体,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群体的儿童,儿童年龄的大小决定了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进行重译文学名著。在针对年纪较小的儿童进行文学名著翻译时可以使用相对简单的词汇,还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的翻译方式进行翻译;对于年纪较大点的儿童,可以采用稍微成人化的语言和故事情节的方式进行重译。

(三)统筹兼顾体现童趣,提升儿童文学作品重译的水准

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译过程中,应该将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童趣更加深刻地展现在儿童读者面前,让儿童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更好地享受文学名著给其带来的快乐。只有不给儿童作品带上成人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儿童名著的重译达到体现童趣、给儿童带来真正的快乐的目的。

三、应用接受美学理论进行儿童文学名著重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儿童文学名著的重译过程中重视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

在对儿童文学名著进行重译的过程中,要用隐含读者的期待视野的理论,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期待。接受美学所讲到的“期待视野”,就是读者在阅读已经翻译的作品的时候,能够有一种继续读下去的冲动,让自己始终处于对文学作品的兴奋状态,用一种内心期待的成分来完成对整个文学作品的欣赏。要做好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的创造,就需要认真地去研究和分析儿童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二)设置召唤型结构,吸引儿童读者

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动态对等翻译活动,为儿童读者正确理解原作的精神提供了较大的文化阐释空间,即接受美学所主张的召唤性结构。译作的意义一方面由原作者创造出来,一方面由译者再创造。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译过程中设置召唤型的结构,不仅能够在文学作品的结构上吸引儿童读者,而且能给儿童读者留下对于作品的未来走向的思考空间。

(三)注意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现象的翻译

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外国文学名著翻译成汉语过程中存在着难以让中国儿童接受的现象。所以,翻译者在重译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儿童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现象,尽可能缩小跨文化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引起的代沟,尽可能将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融合创作。

四、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名著重译的意义

翻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在知识经验、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将文学名著作品进行童心化,用儿童的心理去鉴赏原文,用儿童的情感去理解文学名著。在保持原著风格和思想主旨的前提下再现原著的思想内容、任务形象和艺术效果。对儿童文学名著进行重译是一项有意义的再创造过程,针对不同时期的儿童欣赏水平进行有意义的重译,是对文学作品的尊重。从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译,给译者设立了一个标杆性的理论。重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价值作用,用读者的思维去重译儿童作品,必定能在儿童文学名著的翻译过程中站稳脚跟,使文学作品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1]李双玲.试论儿童文学作品重译的三原则[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李古川.外来词[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

[3]袁晓.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7).

H059

A

1008-178X(2012)08-0068-02

2012-03-22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0C0888)。

李双玲(197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硕士,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名著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国外名刊名著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Back to the Classics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