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主体概念之界定

2012-08-15雷香花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界定术语学者

雷香花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乐山 614007)

翻译主体概念之界定

雷香花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乐山 614007)

国内关于翻译主体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在研究中就翻译主体的定义产生了分歧。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关于翻译主体的不同定义来分析概念界定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厘定翻译主体这一概念,从而为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翻译;翻译主体;译者

一、国内关于“翻译主体”的不同见解

在我国,较早论及文学翻译主体这一概念的学者是杨武能先生。他认为文学翻译的主体不仅仅是译者,还包括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查明建和田雨。许钧在《“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一文中就翻译界目前关于“翻译主体”这一概念的不同看法作了总结,他说:“从目前我们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资料看,对‘谁是翻译主体’这一问题,大致有四种答案:一是认为译者是翻译主体,二是认为原作者与译者是翻译主体,三是认为译语读者是翻译主体,四是认为原作者、译者与读者均为翻译主体。”[1]其实,从笔者搜集到的材料来看,对“翻译主体”的看法不止这四种观点。如谢天振认为译者、读者、接受环境是翻译主体。

二、概念界定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关于“翻译主体”这一概念的不同界定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术语的使用方面不够严谨,从而导致学术理路的混乱。“翻译主体”这个说法本身就不严密,它没有点明“翻译”是指“翻译行为”、“翻译活动”,还是“翻译过程”[2]。曹明伦主张在理论文章中使用“翻译”这个概念时,务必要明确其具体所指,不然容易引起概念混淆[3]。国内关于“翻译主体”较早的论述者杨武能对文学翻译主体作了如下论述:“与其他文学活动一样,文学翻译的主体同样是人,也即作家、翻译家和读者;原著和译本,都不过是他们之间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工具或载体,都是他们的创造的客观。而在这整个的创造性的活动中,翻译家无疑处于中心的枢纽地位,发挥着最积极的作用。”[4]杨武能先生所说的“文学翻译”是指整个的文学翻译活动,包含了原文本的创作、翻译活动的发起、译者对文本的选择以及译文在目的语中的接收。因此,他把作家、翻译家和读者看成文学翻译的主体有其具体的语境和所指,即整个文学翻译活动涉及的各个主体。如此,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也就不仅仅包括作者、译者和读者,还包括委托人、赞助人等。“翻译”与“翻译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翻译主体”也就不等于“翻译活动的主体”。严格意义上来说,翻译主体是指实施具体翻译行为的主体,而不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

二是在同一概念的英文表达上和西方学者的表达方式不同。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著作中,提及翻译主体的人有劳伦斯·韦努蒂和道格拉斯·罗宾逊。他们在论及具体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时,分别使用了“translating”和“a translation”以作区分,力求作做到术语表达上的严谨。在论及翻译主体时,劳伦斯·韦努蒂用“translating subject”这一术语来指“翻译主体”,而“translating”这个词表示的是具体的翻译行为。韦努蒂还用“translator”这个词来替代“translating subject”,可见他所说的“translating subject”是指译者。[5]另外,道格拉斯·罗宾逊在所著的《谁在翻译——超越理性的译者》一书中,用的是“translator-subject”这个说法[6]。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但所指都很明确,而且是一致的。而国内的学者在摘要中论及“翻译主体”这一术语时,其英文表述方法中关于“翻译”一词的表述用的是“translation”这个词。关于“translation”一词的所指,Roger T.Bell曾经作过区分,他认为“translation”既可以指翻译过程,也可以指翻译结果[7]。

国内学者与西方学者对“翻译主体”这一概念的英文表述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对术语的表达不够严谨,使我们的翻译研究出现了学术理路的混淆,从而使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脱节。

三、对“翻译主体”概念之再界定

要对“翻译主体”这一概念作一界定,首先应该看一下“主体”这个词的含义。“主体”这个词来源于哲学。根据《哲学大词典》 (修订版)中的定义,“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也就是说“主体”首先应该是人,而且是从事某一实践活动或认识活动的人,只有在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谈“主体”才有意义。因此,“翻译主体”应该是实施翻译行为的承担者。实施具体翻译行为的人才是翻译主体,也就是说译者是唯一的翻译主体。而整个翻译活动中涉及的其他主体还有作者、读者、发起人、委托人、赞助人等,但是他们分别是创作的主体、阅读的主体、翻译活动发起的主体、委托行为的主体、赞助行为的主体,而不是翻译的主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关于“翻译主体”这一概念至今尚未完全达成一致意见。国内学者在术语的表述和使用中不够严谨,在英文的表述上没有和西方翻译理论界达成一致意见是造成学术理路混乱的重要原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翻译主体”中的“翻译”应该是指具体的实施翻译的行为,而不是整个翻译活动。因此,译者是唯一的“翻译主体”。

[1]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

[2]学术批评乃天下公理——对翻译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质疑[EB/OL].(2004-02-01)[2008-5-17].http://www.xici.net/b151437/d17100497.htm.

[3]曹明伦.翻译之道[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4]杨武能.阐释,接受与创造的循环——文学翻译断想[J].中国翻译,1987(6).

[5]Venuti,Lawrence.Rethinking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C].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2.

[6]Robinson,Douglas.WhoTranslates:Translator Subjectivities Beyond Reason[electronic version][M].Albany:State UniversityofNew York Press,2001.

[7]Bell,T.Roger.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and Practic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1.

H059

A

1008-178X(2012)08-0061-02

2012-03-22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科研项目(C112009041)。

雷香花(1979-),女,河南濮阳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界定术语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学者介绍
高血压界定范围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