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连载六)

2012-08-15程弓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上京

程弓

5.金代的冰雪丝绸之路

5.1 金代的鹰路

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以大金为国号,称帝之,加紧扩军,强化练兵,厚储粮草,增加军备。金朝迅速崛起并称雄于整个白山黑水。鉴于此形势,北宋撕毁与辽朝签订的“澶渊之盟”,一反过去,联金灭辽。但是,由于北宋没能按约定攻打燕京,而“金兵势如破竹,屡败辽军,攻城略地,招抚沿海州县及燕京”。“宋史赵良嗣来金,双方议定:金将燕京及其所属6州24县地交宋朝管辖;宋除将每年原输送给辽国的岁币40万转赠金朝外,还把燕地每年税赋总额的1/6(100万贯)”作为“代税钱”交给金朝。由于政局的变化,于是,中原通往黑龙江下游的这条丝绸之路,其目的地转为金国首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据温跃宽考,这条丝绸之路的路线自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临淮-青阳驿-虹县-灵璧-静安镇-宿州(安徽省宿州市)-靳泽镇-柳子镇-永城县-酂阳镇-宁亭镇-谷熟县-南京(河南省开封市)-宁陵县-拱州-雍邱县-封邱县-胙城县-沙店河南铺-滑州-浚州-裴家庄-汤阴县-相州-丰乐铺-磁州-台城铺-邯郸县(河北省邯郸市)-临名镇-沙河县-邢州-都城店-内丘县-范县店-柏乡县-江店-赵州-栾城县-灵店铺-真定府(河北正定市)-古县南铺-新县-中山府(河北省定县)-望都县南定七里店-杨店-保州-梁门-故城店-黄村铺-泽伟铺-涿州(河北省涿州市)-刘李店-良乡县-卢沟河铺-燕京(北京)-交亭-潞州-三河县-下店-邦军店-蓟州-罗山铺-玉田县-沙流河-永济务-榛子店-七个岭-赤峰口-平州(河北省卢龙)-双望店-新安-旧榆关(山海关)-润州-千州-南新寨-莱州-石家店-隰州-杨家馆-桃花岛-童家庄-胡家务-麻吉部落-新城-茂州-惕隐寨-军官寨-显州-沙河-兔儿埚-梁渔务(辽宁省黑山)-大口-广州-沈州(辽宁省沈阳)-蒲河-兴州-银州南铺-铜州南铺-咸州南铺(辽宁省开原)-宿州北铺-安州南铺-夹道店-杨柏店-奚营西-没瓦铺-木阿铺-信州(吉林省怀德西北)-威州-小寺铺-胜州铺-济州(吉林省农安)-济州东铺-北易州-宾州-报打孛堇铺-来流河-阿萨铺-会宁二铺-会宁头铺-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史称共计5094里。

金王朝建都于会宁(今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市郊)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励精图治,勤勉治国,在他的领导下,金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完颜阿骨打还注重道路的修建,疏通了黑龙江地区通往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道路,以及通往中原燕京的交通路线。

完颜阿骨打及帝位8年后卒,其弟完颜吴乞买于1123年(金天辅七年)“兄终弟及”,继承皇位,是为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汉文名字叫完颜晟。在这一时期,金宋之间发生了许多摩擦,最终导致女真族与汉族两大民族的争斗,即历史上著名的金宋战争。

导致金宋之间发生战争,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

其一是燕云十六州事件。完颜阿骨打时期,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是来自于北方的辽国。宋辽边界上的摩擦不断,相互敌视,一触即发。宋朝军务大臣童贯出使辽国时途径燕京,结识了满腹经纶的李良嗣。李良嗣提出了“联女真打辽国”之策。童贯深感此事关系重大,将李良嗣带回汴京开封。面见宋徽宗后,李良嗣口若悬河,分析透彻,论理清晰,慷慨陈词,尽数联合女真攻打辽国的好处,当时,朝廷重臣尽在两侧,无不点头赞许,特别是宋徽宗对其观点非常认可,当即赐与皇姓,改名为赵良嗣,并委以重臣。随后赵良嗣领皇命出使金国,在上京会宁府与完颜阿骨打订立了著名的“海上之盟”,并许以金军20万担军粮。“海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由女真与宋共同出兵攻打辽朝、燕云十六州。而宋廷却没有按照“海上之盟”的约定出兵,女真只好单方面攻打辽,最后以很大的代价,终于强取下了燕云十六州。此时,宋又提出要平分燕云十六州地盘胜利果实的领土要求,造成了宋金之间第一次矛盾。

其二是军粮事件。金军日益强大,灭辽后要求宋兑现20万担军粮的承诺。金国元帅完颜宗翰(百姓中流传的粘罕)派使者亲赴太原,面见宋朝驻太原宣抚使索要20万担军粮,遭到拒绝。而且宋廷还以“海上之盟”导致宋朝面临新的威胁为由,将赵良嗣连免五级。这使得金宋矛盾进一步加剧。

其三是张觉事件。张觉原为辽朝人,任平州留守。女真灭辽后投降女真。后又通过燕京的宋宣抚使王安中表示降宋。宋徽宗下诏:接纳降将张觉,妥加安抚,并免平州税赋三年。还专门设宴招待张觉,席间宋徽宗现场作诗一首:保和殿下荔枝丹,文武衣冠被百蛮,思与廷臣同此味,红尘飞鞍过燕山。张觉投宋后,女真派兵攻打平州(今河北省卢龙县),几次强攻未果。后设计在张觉开城迎接宋使时突然发起进攻,张觉弃城而逃,投奔燕京。王安中将其收留并隐藏起来。女真兵索要日急,王安中偷梁换柱,将一名长相酷似张觉的人杀了,割下人头送往金营。不料被金人识破,索要更急。王安中将此事上疏宋徽宗,不想宋徽宗竟然同意将张觉押往金营。张觉得知后拔剑与王安中死拼,后被王安中所杀,然后将其头颅送往金营。尽管如此,女真人认为宋朝缺少诚意,使得金宋矛盾日深。

张觉事件反映出了宋朝在政治上的软弱无能,政策上的摇摆多变,以及道义上的腐朽沦丧。军中盛传宋徽宗言而无信,软弱无能,出尔反尔,致使威信扫地,连宋朝军队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

经过10年征战,金于1125年灭辽。此后,东北地区与北中国融为一体,政治、经济、文化也趋于一体化。金王朝的疆域面积辽阔,远远超出渤海和辽代。《金史·地理志》有以下记载:金之壤土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即今天的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之滨),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今俄罗斯境内的外兴安岭之外)。金代用“路”表示行政区划,《金史·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地。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金上京路总管府设于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上京路为金国所辖十九路中最特殊的一路,路中有路,上京路又下辖蒲峪路(今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古城)、胡里改路、曷懒路、恤品路(绥芬河流域),并会宁府、春州、泰州、肇州(今肇源县茂兴镇南“昂喇勒古城”)、隆州和信州。随后,金朝陆续与西北的蒲与路(辖额尔古纳河以西,北到外兴安岭,东到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地区)、与向东北的胡里改路(辖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与库页岛广大地区)、与向东的速频路(辖至牡丹江、绥芬河与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向东南的曷懒路(今吉林省东南部至沿海地区)加强了道路开辟,商贸往来、货物运输、沟通联系,尤其是人员交往。在幅员如此辽阔的广大地区,或水路,或旱路,基本实现了道路通达,于是,更便于人员、商贸与货物的往来。

金王朝建立以后,更加注重地区间的沟通交往,辽时的海东路——五国鹰路,便成为金上京会宁府与胡里改路之间主要的交通线路。金代仍将这条路称之为“鹰路”,即由上京会宁府通向上京路之东的属路——胡里改路的道路交通。《金史》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继而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叛辽,鹰路不通。”说明金对这条路的称呼沿用了辽时的“鹰路”。金时称今牡丹江为胡里改江。胡里改路的治所在牡丹江入松花江汇合口“五国城遗址”(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辽五国部节度使驻地。金上京会宁府——胡里改路路线,即辽上京临潢府——黄龙府——五国部路线进入松花江以下路段。据《金史·地理志》,“胡里改路,国初置万户,海陵例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承安三年,置节度副使。西至上京六百三十里,北至边界哈里宾忒千户一千五百里”。金朝在黑龙江下游敦敦河口设哈里宾忒千户,隶属胡里改路(今哈尔滨市依兰县)治下。“哈里宾忒”,在今俄罗斯阿穆尔河(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当时此地属辽五国部之东靠近北海的“剖阿里国”。

当时,粮食、器物以及各种物资,包括秦王鱼(黑龙江的鲟鱼、鳇鱼及在江底自然杂交产生的鲟鳇鱼)、兴凯湖的大白鱼等在内的重要贡品,都是通过鹰路——混同江、松花江水路运往金朝国都上京会宁府的。今阿什河、松花江沿岸,蜚克图河畔等有许多金代古城遗址,这些都曾经是往来使臣的馆驿,巡视和守护水路交通的哨所。

黑龙江地区每年有半年以上的冰雪期,每逢冬季,冰天雪地,大地封冻,满目银白。而进入黑龙江地区,经常是到了冬季,那时雪又大,这条路上满是冰雪,往来的各类商品、货物运输于这条路上,马蹄踩过,车轮碾过,爬犁轧过,路面上尽是压实的积雪,无疑是冰雪丝绸之路。时光流逝,光阴荏苒,世事更迭,改朝换代,这条路随着金王朝的衰落而逐渐结束。

5.2 徽、钦二帝“北狩”纪略

1127年(金天会五年,北宋靖康二年)1月9日,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领导下,金国第一勇将秦王完颜宗翰(粘罕),率领金兵攻陷宋朝京城汴梁,北宋灭亡。宋朝徽、钦二帝及其皇室宗族、王公大臣、宫女、匠役人等被俘北迁。据《黑龙江省志·大史记》载,这些人先被押解到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不久,金廷又决定将宋徽宗、宋钦宗迁徙到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以后,金廷再次决定将这一干人等迁徙到胡里改路(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这一干人往返走过了辽、金时期黑龙江通往中原漫漫驿路的全程,即从北宋东京(河南开封)——雄州(河北雄县)——燕京(北京);再出古北口,经中京大定府(宁城)——济州(吉林农安)——上京会宁府(黑龙江省阿城市)。几经辗转,最后,沿松花江向东北迁徙,于1130年9月1日(金天会八年,宋建炎四年)到达金国的胡里改路,即辽代的五国头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松花江边旧古城)。

五国城是辽代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的五个部落,也称五国部。五国头城在松花江与胡里改江(今牡丹江)交汇处,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女真名为越里吉城;沿松花江向下游依次为盆奴里、越里笃、奥里米(具体位置在前一节“鹰路史话”中有过详细介绍)。

在五国头城,徽钦二帝一行过着囚禁生活。女真人对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照顾的,定期送给他们牛肉、羊肉,由于住在松花江边,还经常送来鱼虾,以及毛皮、中草药等。徽宗在五国头城生活了5年,刘文生、王敏学曾撰文:“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在五国头城生下三个儿子,第三十五子赵檀、第三十六子、第三十七子。”徽宗于1135年(金天会十三年)卒,时年54岁。钦宗生活了31年,于1161年(金正隆六年)卒,时年61岁(《宋史》,卷二十三《钦宗纪》)。徽宗平生爱写诗,虽已身陷囚俘之境,但依然保持着吟诗读书的禀性。“太上喜为篇章,自北狩以来伤时感事形于歌咏者千有余首,以二逆告变之后举畀炎火,以今所灰烬之余者仅有数十篇,类之为集”(《北狩行录》)。流放期间徽宗共写诗千余首,只因为1133年(金天会十一年),徽宗十五子沂王赵愕与驸马都尉刘文彦诬告徽宗谋反,徽宗怕引起麻烦,把1000余首诗都烧了,仅剩下几十首。在残留下的若干首诗中,以下面这首诗最为流传:“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雪舟唑语》)。诗中点出了“破扉”是指破旧的房门,道出了徽宗住在有破门的房子里,而不是传说中“坐井观天”的枯井里。所谓坐井观天的“井”应该指的是天井。“萧条孤馆一灯微”,描绘出夜里在微弱的灯光下,徽宗心寒彻骨的孤独之感。

另外几首诗也大半是在五国城时写成的。如:“国破山河在,人非殿宇空,中兴何日是?搔首赋车攻。国破山河在,宫廷荆棘春,衣冠今左衽,忍作北朝臣。”这首诗是两阙五言诗,第一阙写出对山河破碎,人去楼空的感慨,期望复兴,搔首无期的失望感情。第二阙描写国破之后,忍痛作败臣的内心苦痛。下面这首诗值得研究:“杳杳神州路八千,宗社隔绝几经年。衰残病渴那能久?茹苦穷荒敢怨天?”(《北狩行录》)在这首诗里首次反映了徽宗疾病缠身,身体孱弱的悲苦心境,自北迁以来,总体来说徽宗表现得比较乐观,身体一直很好。但通过这首诗似乎感觉到徽宗开始有了病,因此,估计这首诗是他在五国城临终前不久写成的。

应该指出的是,宋徽宗、宋钦宗是沿着海东路,即鹰道——五国鹰路“北狩”来到黑龙江地区的。金史卷三太宗纪:“徙昏德公、重昏侯于鹘里改路(鹘里改即胡里改)。……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百官等3000余众,自起行,分两路过宋、金边界至燕京;再由燕京——中京;中京——通塞州(今吉林省四平市一面城古城);通塞州到达金上京”。徽、钦二帝与数千名皇族、文臣学士、嫔妃、宫女、匠人和役人来到东北大地乃至松花江中下游地区,既带来了大量的中原物品、书卷、器物等,也带来了中原的工艺、雕刻、刺绣等手工业技艺以及规制、礼仪等。皇宫里的许多东西堪称中华文化的精品,中原的许多优良习俗也随之来到塞外,因此,间接地传播了中华文明。由于他们既可以写诗,也可以作画,既可以随便走动,也可以与当地百姓们交流,因此,可以说,他们是中原文化与黑龙江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使者。而这条海东路,即鹰道——五国鹰路,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不仅承载着这种沟通、交流与融合,而且,在扩大、传播与延伸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洪牧认为,“鹰路”是女真人的家乡故道。早在始祖函普时代(生女真完颜部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0世纪初),黑水靺鞨后裔完颜部女真居“仆干水(隋唐时代对牡丹江称谓)之涯”,到四世献祖绥可,率部沿松花江鹰路溯水而上,绥可时期完颜部的经济生活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进步。绥可“教人烧炭炼铁”,“乃徙居海古水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人呼其地为纳葛里,纳葛里者汉语居室也,自此,遂定居按出虎水之侧矣”。按出虎水为女真语,意为阿什河。“教人烧炭炼铁”,“耕垦树艺”,“遂定居按出虎水之侧”,“始筑室,有栋宇之制”。社会发展进程的四个重要事件同期并举于绥可时代,标志着生女真完颜部进入了“英雄时代的繁荣”(《黑龙江简史读本》)。“按出虎水之侧”是黑龙江流域较早进入普遍使用铁器的地区之一。据俄罗斯学者测试,金代冶铁技术要比当时欧洲先进200多年。

近些年的现代考古挖掘,沿着这一线,在松花江干流和支流两岸阶地上,发现了密集的金代古城遗址分布,在阿什河、拉林河、呼兰河沿岸各有10几座,松花江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口,一字排开有40几座。金朝蒲裕路故城坐落在黑龙江省克东县城西北7.5公里的乌裕尔河南岸,濒临乌裕尔河。蒲与、乌裕尔为一音之转,就是女真语“涝洼地”的意思。以此为基点,北至边界火鲁火疃(tuan)谋克3000里,已到外兴安岭。女真语“火鲁”为山谷,“火疃”为城,合之为“山谷之城”的意思。蒲裕路境内存有许多村落遗址,近年有多起金代铁器出土。金朝还在黑龙江下游敦敦河口吉里迷故地设哈里宾忒千户,隶胡里改路(金代称牡丹江为胡里改江)治下,此地“西至上京六百三十里,北至边界合里宾忒千户一千五百里”,“哈里宾忒”即到黑龙江下游今俄罗斯阿纽伊河的辇河口。胡里改路路址,一般认为在今依兰县境内。恤品路在今绥芬河流域一带。“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吉里迷,金时亦称作济勒弥,即元代帖烈灭,明代吉烈迷,清代费雅喀。兀的改,即后来赫哲族的一支。《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谓黑水靺鞨为恶弱国土”。恶弱即乌惹,由此可以证明赫哲族和黑水靺鞨,或兀的改实为一系。金朝还在敦敦河口哈尔分地方建哈州;在亨滚河口对岸的特林建奴儿干城。在库页岛上有许多金代城址,如“卡拉霍通”、“内豁疃”、“吸剌豁疃”等。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也发现许多金代遗址和文物。在俄罗斯阿穆尔州,“离米哈伊洛夫区波雅科沃村不远,保存有辽金时代的村落遗址和土木工事的废墟”,在康士坦丁区新彼得罗夫卡村北端,也有金朝“女真人的城镇废墟”。女真人“在渤海国的率宾城附近修建了傅丹城。这里保留了许多纪念金代统治者的宏伟的墓地建筑,其中包括完整的石雕乌龟,龟背上驮着刻有碑文和龙纹的石碑。在俄罗斯滨海边区,到处可以看到许多当时的古代堡垒、道路、矿场的废墟”,以及大量的宋代铜钱。而“鹰路”称谓虽为民间流传,最早见诸于典籍的,史载也是在金代。前已提及,二十四史《金史》卷一:“继而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叛辽,鹰路不通。”

辽、金时期,这条交通线之所以为“鹰路”冠名,是因为名鹰海东青的产地主要是在黑龙江中下游与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吉林通志》说,辽金“五国部之东临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神俊、勇敢、凶猛的海东青作为贡品,正是通过这条路送往辽王朝国都上京临潢府和金王朝后来的国都燕京(北京)的。可以说,金王朝君临天下,雄踞北中国,统治全国,南宋赵构面北称臣后,东北地区与关内黄淮广大地区成为一统天下,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了中华文明传播,促进东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载体。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

5.3 对女真人服饰的影响

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润十一月二十五日,汴京陷落,北宋灭亡。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赵构因不在汴京,偶然脱险。随后逃往临安(今杭州附近)。偏安一隅的南宋,于公元1141年与金国划淮河为界,赵构面北称臣南宋,跪服朝贡。“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每年春季运送至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交纳。然后从泗州北上,一路沿冰雪丝绸之路抵达金上京会宁府,史载5094里。到了金世宗的大定年间,金国与面北称臣的南宋,出现了长达40年相安无事的和平时期,人员往来非常频繁,互市贸易空前繁荣。《金史·食货志五》载:“四年,以尚书省奏,复置泗、寿、蔡、唐、邓、颖、凤翔、秦、巩、洮诸场。”由于较长时间的息战,经济得以发展,官方商贸逐渐繁荣起来,榷场互市的规模也迅速扩大。据考,仅以泗州为例,金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年至1189年),岁获53467贯;金章宗承安元年(公元1196年),增至为107893贯。民间交易也十分活跃,集市遍布,数量大大多于榷场。南宋的主要商品是绢、布、麻、丝绸以及茶叶、中药材、丝麻织品、漆器、瓷器、铜钱、香料以及印本书籍之类。

据温跃宽考,在时人编撰的《大金吊伐录》里,节节败退的宋人用丝绸等物品贿赂、讨好金朝将帅的记载文字笔笔可见,归纳起来有:“杂色表缎一百万匹,里绢一百万匹,杂色表缎一百万匹,里绢一百万匹,紧丝五十匹,金锦五十匹,素丝绫五十匹,红锦五十匹,锦一百匹,金锦一百匹,紧丝一百匹,青丝绫一百匹,青丝绫五十匹,金锦五十匹,合锦五十匹等”。当兵临城下,亡国在即的北宋君臣,仍乞求“再造”,向金帅表示“金帛已严令根括,接续供应。”(《大金吊伐录·宋主许面议书》)

金代冰雪丝绸之路使女真人在许多方面效仿中原,其作用之大难以估量。仅以服饰为例。由于有了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女真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公元1115年至1234年(窝阔台汗六年,天兴三年,理宗端平元年)正月,金哀宗传位于宗室子承麟后,不久自杀。蒙古军与南宋军联合攻占蔡州,金王朝灭亡。前后金王朝共存在了119年。据温跃宽考,史料表明,自金太宗天会二年至金宣宗元年,90余年间,宋朝共向金交纳丝绢2558万匹。假如把它们展开,总长度约33266万米,可从淮河岸边铺到金上京,折叠140余层。在宋朝贡献的大量丝绸支持下,女真人的传统衣服形制和材料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不仅绫罗绸缎,五彩缤纷,且日趋豪华。官宦族人,富贵之家的奴婢都得以绸裙缎带,身着罗绮。

金代服饰亦受宋朝服饰影响。如金朝皇帝冕服、通天冠、绛纱袍,皇太子远游冠,百官朝服、冠服,包括貂蝉笼巾、七梁冠、六梁冠、四梁冠、三梁冠、监察御史獬豸冠等等,大体与宋制相同。公服五品以上为紫色、六品七品服绯、八品九品为绿色。金之卫士、仪仗戴幞头,形式有双凤幞头、间金花交脚幞头、拳脚幞头、金花幞头、素幞头等。官服的款式为盘领横襴袍。窄袖、盘领、缝掖。即掖下不缝合,前后襟连接处作褶裥而不缺胯。在胸臆(膺)肩袖上饰以金绣。文官佩金银鱼袋。金世宗时曾按官职尊卑定花朵大小,三品以上花大五寸,六品以上三寸,小官则穿芝麻罗。花纹内容,春水之服绣鹘捕鹅,杂以花卉。秋山之服以熊鹿山林为内容。衣长至中骭(即小腿胫骨间),便于骑马。腰带镶玉的为上等,金次之,犀角象骨又次之。一品束玉带,二品笏头球文金带,三、四品荔枝或御仙花带,五品乌犀带。武官一、二品玉带,三、四品金带,五、六、七品乌犀带。腰带周围满饰带版,小的间置于前,大的置于后身,左右有双 尾,带板的装饰多雕琢春水秋山等纹样。带上挂牌子、刀子及杂用品三至五件。

金代贵族服饰的装饰图案喜欢用禽兽,尤其喜欢用鹿。在松花江下游奥里米金墓出土的玉透雕牌上,就雕有一对赤鹿,其中一只公鹿长角弓背,傲然挺立;另一只母鹿回眸凝望,温文闲雅。左右两边各有一棵小树,表示鹿在林中栖息,具有典型游牧民族装饰特点。在山西稷山马村、化峪等地金墓发现的这种图案更多,鹿的形象则各不相同,或漫步缓行,或奔腾飞驰,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种装饰特点,在衣冠服饰上也得到大量的反映,《金史·舆服志》中就有女真族服饰“以熊鹿山林为文”的记载。兰州中山林金墓出土的雕砖上,也雕刻着大量的鹿纹。鹿的图案大量被采用,除其本身的外形较为优美,便于用作装饰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鹿与汉字的同音,富有吉祥的含意。明清时期,鹿的图案因“禄”的读音肯定不会被收进官员补服,但在民间仍属常用,比较多见的是将它与“福”字和“寿”字配合在一起,名谓“福、禄、寿”。

金代男子的常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鞋。其形制(包括样式、色彩、纹样)颇具特点。金代服饰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

《金史·舆服志》记载,女真女子喜穿遍绣全枝花的黑紫色六裥襜裙,襜裙在《大金国志》中亦有介绍,即用铁条圈架为衬,使裙摆扩张蓬起的裙子,虽与欧洲中世纪贵妇所穿铁架裙支衬的部位不同,但可以想见是很华丽的。上衣喜穿黑紫、皂色、绀色直领左衽的团衫,前长拂地,后长拖地尺余,腰束红绿色带。许配婚嫁女子穿褙子(称为绰子),对襟彩领,前长拂地,后拖地五寸,用红、褐等色片金锦制作。头上多辫发盘髻。进入中原后,有裹逍遥巾的,即以黑纱笼髻,上缀五钿,年老者为多。冬戴羔皮帽。皇后冠服与宋相仿,有九龙四凤冠、袆衣、腰带、蔽膝、大、小绶、玉佩、青罗舄等。贵族命妇披云肩。五品以上母妻许披霞披。嫔妃导从服云纱帽,紫四 衫,束带,绿靴。冬季贫富都穿皮毛,衣帽裤袜皆皮。富贵者衣料有纻丝、纳锦、绸、绢等。

《大金国志》载:“金俗好衣白,栎发(一作辫发)垂肩,与契丹异。垂金环,留颅发系以色丝,富人用金珠饰。妇人辫发盘髻,亦无冠。自灭辽侵宋,渐有文饰,妇人或裹逍遥巾、或裹头巾,随其所好。至于衣服,尚如旧俗。土产无蚕桑,惟多织布,贵贱以布之粗细为别。又以化外不毛之地,非皮不可御寒,所以无贫富皆服之。富人春夏多以纻丝、锦衲为衫裳。亦间用细皮、布。秋冬以貂鼠、狐貉或羔皮,或作纻丝绸绢。贫者春秋并衣衫裳,秋冬亦衣牛、马、猪、羊、猫、犬、熊、蛇之皮,或獞、鹿、麋皮为衫。裤、袜皆以皮。至妇人衣日大袄子,不领,如男子道服。裳日锦裙,裙去左右各阙二尺许,以铁条为圈,裹以绣帛,上以单裙袭之。”

《金史·舆服志》记为,“金人常服为四带巾,盘领衣,乌皮靴。”他们的束带叫作“陶罕”。巾之制,以皂罗和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于后顶的下面,两角各缀方罗,径二寸许,方罗之下各附带,长六七寸。在横额之上,或做成一个缩褶裥作装饰。显贵者于方顶部沿着十字缝饰以珠,其中必有大珠,谓之顶珠。带旁各垂络珠结绶,长度为带的二分之一。

顺便提及,1988年,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巨源乡城子村发现了金齐国王完颜晏墓,考古成果一直在金上京博物馆展出。它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女真贵族的丝绸服饰之美。棺内合葬一男一女,男性8层17件,女性9层16件,衣裳、冠履、腰带的主体皆为丝绸。丝绸的种类有:金锦、绢、暗花罗、绫、纱等。衣着种类有:幞头、冠、袍、带、短衣、蔽膝、抱肚、裙、吊敦、靴、衫、裤、中单、护胸、腹带、袜等。织造工艺有:织金、织纹、暗花、针绣、盘绦、结系、印金、敷彩、剪接、编绦、钉缀等。服装纹饰图案有:团龙、夔龙、云龙、团云龙、全枝梅、云鹤、黄菱、棕黄小朵暗花、如意云头、灵芝云、萱草团花、牡丹卷草、朵梅暗花、忍冬云纹夔龙、黄彩蝴蝶、黄地小杂花、黄地朵花、黄地散搭花、苔绿地栀子花、朵梅鸾章、褐地翻鸿、朱地鸳鸯、抽象袍襕纹等图案。这些服饰华贵精美,色泽鲜艳,制作精致,具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而当时本地是不产这类高档、精美丝绸的,毫无疑问,这是缘于内地,沿着冰雪丝绸之路运到此地的。

猜你喜欢

上京
上京即事
辽上京遗址
2020年度辽上京皇城西山坡寺院遗址考古启动
“广东荔枝号”上京
金上京的兴与衰
辽代上京的治安防范
今天就吃你
董新林先生主讲辽上京遗址考古新发现和研究
考古新发现:契丹古国首都以东向为尊
金代上京路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