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上京的兴与衰
2019-06-11周喜峰
周喜峰
金上京会宁府,即今天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2公里处,是金太祖阿骨打建国时的都城,金初称为“内地”。从金朝建立到海陵王南迁,历经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四帝三十八年,这段时间,是金上京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作为金朝的国都,金上京是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是金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是12世纪中叶东北亚地区最辉煌的都城之一,史学家称金上京为大金肇兴地,塞北第一都。
金上京在太祖阿骨打建国时草创,当时尚无城郭,只是以木为栅,以栅围之,称其为“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等。
金太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动工兴建上京城。天会二年(1124年),金太宗任命卢彦伦修筑会宁府。卢彦伦是辽国汉人,曾仕于辽,对辽代都城建筑颇有研究。于是卢彦伦对金上京会宁府的城市布局及最早的皇城宫殿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并负责营建。金太宗时期主要营建的是上京会宁府城内的宫廷建筑,包括翠微宫、乾元殿、明德宫、庆元宫和听政楼等建筑。天会三年(1125年),宋使许亢宗于正月受命出使金国时,正逢金国兴修会宁府。他在《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里有如下描述:“日役数千人兴筑,已架屋数千百间,未就,规模亦甚伟也。”可见金国对皇宫建筑的重视,以及这次修筑规模的庞大。金太宗时期的宫殿建筑充分吸取了宋、辽宫殿设计与建筑的精华,使金上京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独具风格与特色的杰作。
金熙宗合刺即位之后,仿中原制度进行改革,模仿北宋都城汴京和辽朝中都(今内蒙古宁城县大名城)形制,对金上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此时金国强大,政治清明,物资充盈,南宋、高丽、西夏等国经常遣使朝贺,四方臣服。同时,女真在亡辽灭北宋时,掠夺无数金银珠宝和能工巧匠,为金会宁府的修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天眷元年(1138年)四月,金熙宗开始对金上京会宁府进行扩建,这次修建持续了一年零五个月,修建的宫室主要有朝殿、寝殿、书殿三座宫殿。三个宫殿各自独立,互相间有长廊相连接,从而形成了一组和谐统一的宫殿建筑群。
皇统六年(1146年),金熙宗对上京会宁府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扩建。这次扩建除了对皇城的修葺外,还确立了金上京南北二城的格局。皇统六年(1146年)三月,金熙宗认为原有的金上京规模太小,只如同普通州县,与金国都城的地位不相称,所以继续扩建上京城。这次兴建的宫殿庙宇众多,形成规模宏大的皇城建筑群。
经过金熙宗时期的扩建,金上京会宁府初具规模,进入兴盛时期。“全城总面积共计700多万平方米。全城的每个转角处都建设角楼,南城有9个,北城有9个。”城墙之上还建有马面,“现存马面89个,间距80~130米不等。全城发现了九个城门址,城周围有护城壕遗迹。”金上京还修建瓮城(也称月城),城墙之外,还开凿了护城河,北城东墙外和南城南墙东段的护城河,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海陵王南迁燕京时,将上京皇城毁宫拆寺夷为耕地,使之遭到严重的破坏。海陵王于贞元元年(1153年)削上京之号,称会宁府。为了迫使女真贵族南迁,海陵王又于正隆二年(1157年)十月命将金上京的宫殿、寺院、宗室贵族和大姓家族的府邸、住宅彻底拆毁,使太宗、熙宗两朝花费巨资精心修建的上京皇城和宫殿成为一片废墟。历经四帝三十八年,曾经风光无限的金上京陷入了低谷时期。海陵王毁坏的只是金上京南城即皇城,北城平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没有遭到毁坏,商业贸易仍然在进行。
金太祖阿骨打之孙金世宗完颜雍登位后,同南宋议和,施仁政,整顿吏治,重视农商,其认为会宁府是国家的兴亡之地,因此下诏恢复并重新修复上京会宁府。大定十三年(1173年)七月金世宗下令重新以会宁府作为金国的上京,恢复了会宁府的地位,使之从一般的总管府成为了金国的陪都。上京会宁府重新成为金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中心。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会宁府遗址,应是世宗时所重建。
金朝末年,统治日益衰落,耶律留哥和蒲鲜万奴先后叛金,焚毁上京的宗庙等建筑,上京再度遭到严重破坏。加之蒙古军队的占领和战火的破坏,上京城迅速衰落下去,从金国曾经的国都、陪都演变为元明时期北方驿站。到清中期修建阿拉楚喀城,金上京被彻底拆毁,最后成为荒城废堡。
尽管如此,金上京遗址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皇城午门及宫殿建筑遗址、外城城墙、瓮城、马面、角楼及护城河遗址尚存,从这些遗址中,我们仍可想象当年金上京的繁华与兴盛。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金代女真人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