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引导

2012-07-13罗玲周演华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突发事件引导

罗玲 周演华

摘 要 高职院校在发生一些公共突发事件时,网络舆论在事件的缘起、进程、控制上起到了“扩音器”、“助推器”的作用,对学生的思维、价值观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规范有利的网络舆论将有助于事件的妥当迅速处置,无序失范的网络舆论则会对事件的失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思政教育的视域出发,研究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控制与引导,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论 引导

中圖分类号:G47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校园网络舆论也随之兴起,在高职院校中,校园网络舆论已深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思维、价值观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发生一些公共突发事件时,网络舆论在事件的缘起、进程、控制上起到了“扩音器”、“助推器”的作用。规范有利的网络舆论将有助于事件的妥当迅速处置,无序失范的网络舆论则会对事件的失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影响力,给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也给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

在高职院校中,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一些灾害事故,如火灾、学生人身伤亡事件、学生自杀事件、食物中毒等,以及一些群体性事件、如学生聚众斗殴,闹事等。突发事件因其事件的不同寻常,本来就易受到学生关注,借助于网络,极易在网络上形成舆论热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主要是通过论坛、BBS、QQ群等渠道传播,在传播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舆论关注度高。

由于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突发事件的性质,一则突发事件甚至能在短短几分钟内传到网络,被广大网民转发和评论,舆论数量出现瞬间激增。直接结果是使事件被放大,形成短期热点话题。

(二)舆论内容多元性。

因为网络舆论打破了传统媒介对舆论的控制,普通网民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和意见,舆论的来源更广泛,内容也更加多元。评论主体不受身份、教育水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制约,可以几乎无所顾忌的在网上留言,所以网络舆论不乏真实的意见,也随处可见谣言、攻击和谩骂等语言。

(三)舆论影响深远性。

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点为“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与网络媒体跟进的快速性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使网络舆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影响超过一般性事件”。 突发事件和学生的反应等动态,网络都会像放大镜一样把它们呈现出来 ,变成焦点,反作用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发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当今的大学生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网络的依赖性强,受网络的影响超过一般大众,再加上其价值观和思想都处在形成期,这种影响必将促使学生心理的流变。

由此得知,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舆论来源广,影响力深远。而在高职院校中的突发事件因为与学生有着心理上地缘上的接近性,其网络舆论在形成和传播上更迅速,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更甚。

二、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强化舆论影响,形成良性舆论思潮,促进学校工作,也能够因其偏离于主流航道而产生负面影响。突发事件中除了健康的主流网络舆论外,还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恶意诽谤和不满愤懑情绪,它们对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心理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虚假信息混淆视听,影响学校公信力。

在网络传播中,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角色缺失,网络成了不设防的信息发布渠道,虚假信息可以毫无阻拦地借助网络媒体向社会传播 。这些虚假信息经过大量传播,在缺乏甄别和澄清的形势下,会当做真实信息被学生接受。不管这些虚假信息是出于什么用意,生在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之间难以辨别,产生不信任心理,也势必对真实的信息产生怀疑,影响了学校在信息发布上的公信力。

(二)恶意诽谤舆论强势汇集,引发事态恶性发展。

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中,不乏一些恶意的诽谤、谩骂、无端的指责攻击等,这些舆论的主体既有在校大学生,也有校外的竞争对手、或与事件有关系的群体等。其原因有平时积累的不满情绪的发泄,也有故意推动事态扩大,以期实现其别有用心的目的。恶意诽谤舆论混淆了事实真相,挑动学生的不满情绪,甚至可能引发事情恶性发展,难以控制和收拾。

(三)消极负面舆论异化主流思想,误导学生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尤其是在事关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如果缺乏透明度或公正性,以及决策失误等,必将引发学生的消极负面情绪,通过网络舆论表达出来,如各种猜忌、批评、感性或情绪化的语言,从思政教育的视域来看,突发事件中的消极负面舆论一旦占据了主要位置,将会偏离和异化主流思想和价值观,误导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消解学校在思政教育上长期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

三、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引导

网络舆论给学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拓了新的视野,提供了许多有利的资源,但是,前文已经论述到,因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料性,打破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平衡状态,价值观不正确、思想不健康的网络舆论也挑战着高校的思政教育,如果思政教育人员不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规范,极易引发网络舆论的失控失序状态,给思政教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把网络舆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重要的是对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

(一) 运用不同的舆论策略,把握不同阶段的突发事件舆论传播。

校园突发事件的传播与斯蒂文·芬克提出的关于危机传播的阶段模式非常相似,危机传播分为四个时期:潜在期,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恢复期,突发事件也存在同样的四个时期,针对四个时期大学生不同的认知心理特点,可以运用不同的舆论策略来加以引导。突发事件的潜在期不容易为人所知,这时的舆论应着重强化预警功能,防范以未然,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及早发现学生的异动,并加以控制。事件发生期,时间短,但是感觉最长,对人们的心理造成最严重的冲击,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表现在网络舆论上就是及时公开澄清事件,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在事件蔓延期,网络舆论的功能主要是平息事态的发展,控制负面舆论,引导舆论朝着正确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在最后一个阶段,即事件解决恢复阶段,此时针对事件的舆论热点正在散开,学生的理性思维回归,可以就事件开展反思,选择相关议题进行思政教育。

(二)运用“议程设置”制造舆论热点,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向。

在突发事件中,运用麦库姆斯的议程设置理论引导突发事件的报道和舆论重点是一项可行有效的手段。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因势利导工作,积极营造校园网络上的热点信息或热点评论,立足校园网络平台,主动引导校园热点话题的构建,引导主流思想价值观的传播。如针对突发事件,学校可以有意识的组织“网上新闻直播”“网络在线交流” “网络问卷调查”等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舆论的走向,一方面也可以知晓学生心理受到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心理教育。

(三)加强舆论主体队伍建设,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

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要善于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校内建立起一支由学校专职思政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的素质高,有影响力的师生网络舆论主体队伍,发挥他们作为“意见领袖”的权威和影响力,发起积极健康的舆论焦点,搜集分析有价值的舆论信息,在网上及时发布正面积极的新闻事件和评论信息,解释热点事件,控制和抵制不健康的舆论,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注: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科研项目《思政教育视域内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研究》项目号2011SY05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珂.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新闻爱好者, 2010年3月下半月.

[2]严莹、胡青.构建校园网络舆论的法制与德治双重规范机制.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9月上旬.

[3]刘建华.网络舆论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与转型.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第6期.

[4]叶勇.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功能研究.教育探索,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突发事件引导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