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例
2012-06-13周红卫
张 农 周红卫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宜宾 64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人参蛤蚧散治疗COPD。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本院诊治的COPD患者6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40~82岁,平均59.62岁;病程6~25年,平均15年;均符合 COPD诊断标准[1],合并冠心病 28例,合并高血压 22例,有糖尿病史 7例,高黏血症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化痰、改善肺功能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补肺纳肾,佐以活血化瘀之剂,方选人参蛤蚧散加味:人参150 g,蛤蚧2 对,紫河车 100 g,黄芪 200 g,莬丝子 100 g,川贝母 50 g,当归50 g,山茱萸肉 100 g,百合 100 g,三七 150 g,丹参 100 g。诸药共研细末,早晚分服,每次15 g。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方法 观察症状、体征、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发病频率及发病程度。
1.4 疗效标准[2]显效: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肺功能改善。有效:症状好转而体征改善不明显或体征不变。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
2 结 果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异常炎症性疾病,其长期反复发作,使支气管黏膜增厚,肺结构被破坏,导致通气功能障碍,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循环障碍,最终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和低氧血症。
从COPD临床表现及病情演变过程来看,属中医之“哮证”、“喘证”、“肺胀”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多因久病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肺气壅滞,导致肺气胀満,不能敛降。发病之初,反复感受邪气,导致肺气失宣,发病日久,肺气渐虚,邪气不去,邪气瘀久,伤及正气,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病肺虚及肾,肾不生水,致肾气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气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难续,吸气尤为困难,动则更甚。肺病及脾,脾为后天之本,也为生痰之源,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致肺脾两虚,肺虚治节失职,或肾虚命门火衰,均可病及于心,使心气心阳虚衰,心脉瘀阻。由于病情迁延日久,损伤正气,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致气机郁滞,痰阻气道,痰瘀互结。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因此,COPD整个病理存在着气虚血瘀、脾肺肾不足证候,治疗宜益气活血、补肺纳肾、化痰平喘。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黄芪大补脾肺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切中“因虚致瘀”之机;更用当归益血和营,如此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丹参、三七活血化瘀;莬丝子温补三阴以益精髓,其性柔润,故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暨益阴精又助肾阳,使阳生阴长。紫河车补肺纳肾;川贝母化痰下气,百合味甘,具有养阴润肺的功效;山茱萸肉补肾固精;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补肺纳肾、化痰平喘之功。
据研究表明,黄芪、人参可激活免疫功能[3],并有降解、清除细菌内毒素的作用;三七、丹参活血化瘀,能改善微循环,抑制毛细血管纤维增生,促进组织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这对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大有益处。因此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补肺纳肾、活血化瘀、化痰平喘治疗COPD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改善组织器官缺氧状态,降低发病频率及减轻发作程度,使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尤为显著,患者住院次数明显减少,使COPD的望获得更大益处。因此,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中药益气活血、补肺纳肾、化痰平喘法治疗COPD,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治疗效果较单纯使用西药更佳,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3]张善玉,朴惠顺,申英爱.黄芪多糖与人参总皂苷联用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步研究 [J].中国药房,2005,16(2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