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一号方”治疗痛性疾病200例临床观察*
2012-06-14张圣华
张圣华
(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重庆 400060)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广泛发生于各种急、慢性病过程中,临床上把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为“痛性疾病”,简称“疼痛病”。据报道,因疼痛而就诊的患者约占门诊量的1/10,老年人疼痛发病率为20%~30%[1]。本院陈在然主任中医师(已故,从事中医骨科50余年,1989年被评为“重庆市骨科名中医”,擅长骨折及颈、肩、肢痛的治疗)广泛汲取前人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拟订出医院制剂“外用一号方”,外用治疗痛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临床治疗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以飨同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骨科门诊及住院痛性疾病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 98例;年龄17~65岁,平均45.29岁;软组织损伤74例,软组织感染(未成脓)26例,骨折脱位39例,痛风21例,滑膜炎17例,骨关节并23例;疼痛发作1~3 d,平均1.87 d。
1.2 治疗方法 (1)“外用一号方”的配制:取生大黄20 g,姜黄18 g,天花粉 15 g,五加皮 15 g,泽兰 10 g,制草乌 12 g,制川乌12 g,骨碎补20 g充分混合后用中药粉碎机碎成粉末,置不锈钢器皿中加入4倍质量的医用凡士林,将器皿置于炉灶上加热(约需80℃)至凡士林充分融化,然后在冷却的过程中搅拌,使药物充分混合均匀,即得。(2)临床使用:上述各病种(如痛风、软组织感染、骨折等)分别予相应的常规处理,同时予“外用一号方”外敷疼痛部位。方法为:选择大小合适的棉垫,将药膏均匀地涂于棉垫上,厚约3~4 mm、约 40 g/100 cm2,然后将涂抹有药物的棉垫贴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每2日1换。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陈在然主任中医师自拟标准。痊愈:患者功能恢复,行动自如,疼痛、肿胀消失;骨折者(随访3月或6月,下同)疼痛、肿胀消失,功能恢复,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愈合周期提前。有效:疼痛、肿胀减轻,功能大部分恢复;骨折者愈合周期正常。无效:疼痛、肿胀无改善,甚至加重。
2 结 果
见表1。结果示20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率85.00%,总有效率97.00%。
表1 200例痛性疾病患者治疗结果(n)
3 讨 论
痛性疾病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但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可以将其归结为两大方面,即“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临床中以前者较为多见。“不通则痛”又有风寒湿邪内侵、气滞血瘀、痰浊阻滞经络关节等[2]。针对其病机特点,临床治疗当以“通”为大法,具体治法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通利关节等。
“外用一号方”组方中生大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姜黄凉血破瘀消肿、行气止痛,其合用可使体内新瘀、宿瘀均得祛除,共为君药;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泽兰活血祛瘀、行气消肿,其合用则一寒一温,增强君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共为臣药;五加皮祛风湿、止痹痛、利水肿;制川乌、制草乌祛风除湿、温经通痹止痛,上药合用,祛风寒湿邪、止关节痹痛,同时佐制君药寒凉之性,故为佐药。肾者主骨,且久病及肾,故配以苦温之骨碎补,以收续骨疗伤、补肝益肾之功效,故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湿、利关节之功,可用于治疗各种跌、仆、闪、挫引起的骨折、软伤、岔气、关节肿痛等,以及皮肤疔疮、痈结初期的红肿热痛。
本观察对200例不同病种的痛性疾病患者按1周、15 d、1月进行随访(骨折病例最后随访时间定为3月或6月),其中74例软组织损伤1周内肿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仍感肿胀;1月后6例仍有痛感,局部微肿,其中68例症状完全消失。39例骨折脱位病例经手法复位及固定后再给“外用一号方”外敷,其中34例1周后疼痛肿胀开始减轻;15 d后疼痛消失,肿胀明显减轻;3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康复;另有1例为腰椎陈旧性骨折,用此药后无效。21例痛风发作期中20例用药后3 d开始疼痛减轻;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渐消、皮温逐渐恢复正常;15 d后痊愈17例;另有1例无效、3例局部仍感肿胀。17例滑膜炎中16例1周后疼痛肿胀减轻,滑液渗出吸收,15 d后疼痛肿胀明显减轻,1月后痊愈14例,另有3例仍有痛感、局部穿刺仍有少量积液,1例慢性滑膜炎无效。26例软组织感染中25例在配合抗生素应用1周后肿痛渐消,皮温恢复正常;15 d后肿痛明显减轻,患肢功能大部分恢复;1月后19例痊愈;另有6例局部仍有不适感,1例真菌、细菌混合感染者无效,且皮损及症状加重。23例骨关节病中21例配以非药物综合治疗后,疼痛于1周后开始缓解,15 d后明显减轻;18例1月后无症状,完全康复;3例仍感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另有2例用此药后症状无任何改观。
临床观察表明,“外用一号方”对痛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损伤少、痛苦小、疗效确实可靠、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以下病症则须禁用此药:(1)贴敷膏药后皮肤过敏者;(2)皮肤有破损者;(3)急性感染中、后期已成脓或脓腔破溃者;(4)骨关节结核;(5)骨髓炎已形成窦道者。
[1]沈欣,李德凤,宗桂珍,等.疼痛的中医证候试验研究(一)[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0):89-91.
[2]张莲,王中男.中医痛证病机理论刍议[J].吉林中医药,2008,28(6):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