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蛤蚧应注意鉴别伪品
2015-10-29陈瑞生陈相银贾王俊
◆文 陈瑞生 陈相银 贾王俊
北京三和药业有限公司
▲蛤蚧饮片
▲蛤蚧
蛤蚧别名仙蟾、大壁虎,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始记于《雷公炮炙论》:“……若雄为蛤,……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尾小。”《岭外录》云:“首如虾麻,背有细鳞,身短尾长,旦暮自鸣蛤蚧,人采之,割腹,以竹开张,曝干鬻于市。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
蛤蚧一般体长30cm 左右,尾部完整。头大稍扁呈三角形,口大,上下颔有较多细小牙齿,眼突而大,不能闭合。头背部为棕色,躯干背部呈紫灰色,夹杂红砖色及蓝色斑点,腹部扁平,为灰白色,尾部有7 条带状斑纹,四肢短小,不能跳跃。
蛤蚧既怕冷热,又怕风雨,喜栖息于山岩石隙、树洞或屋檐墙壁上,昼伏夜出,常见雌雄成对活动。喜食活饵,主要捕食昆虫类及小型蜥蜴等。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全年均可捕捉。除去内脏后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
蛤蚧具有很好的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为此,临床多用于肺肾两虚,肾不纳气的虚喘久嗽,劳嗽咳血以及阳萎遗精等病症。
蛤蚧的加工炮制较为简单。将购买的蛤蚧除去竹片,截去头足及鳞(无尾者拣去不用),切成小方块,便可用黄酒浸渍后微火焙干。焙干后,但剪取尾部供用者,称为“蛤蚧尾”。每蛤蚧10 对,用黄酒半斤。《雷公炮炙论》:“蛤蚧,其毒在尾,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瓷器盛,悬屋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也。”
由于蛤蚧数量急剧下降,属于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选购蛤蚧时,应注意鉴别伪品蛤蚧。常见伪品有蜥蜴、小蛤蚧、无蹼壁虎、蜡皮蜥、喜山髦蜥等。它们的制作相同,外形相似,但又都有别于真蛤蚧。
蜥蜴与蛤蚧相似,其特点是指及趾为圆柱形,而蛤蚧的指和趾扁平而大,若取出蛤蚧的眼珠,可用力搓出一黄色颗粒,而蜥蜴没有;小蛤蚧体形小,全体密被灰棕色细鳞,背部褐色,散生有疣鳞;无蹼壁虎的形体也较小,吻有鳞,切鼻切,鳞片细粒状不明显,足无蹼有钩爪,尾有黑白相间的斑纹;蜡皮蜥上颚有两颗异形的大牙,足狭长而细、爪锐,尾粗壮,鞭状,为体长的二倍;喜山髦蜥,足似鸟足、爪较长无蹼,无吸盘,尾粗扁,长度超过头和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