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例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

2012-05-17陆永高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克罗恩受检者小肠

沈 波 陆永高 包 洁

胶囊内镜自临床应用以来,报道颇多,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无痛苦的胃肠道疾病检查工具,尤其对于小肠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1]。笔者医院自2010年3月引进OMOM胶囊内镜,至2011年9月共完成检查100例,现将检查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笔者医院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者100例,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2~81岁,将其分为症状组(有消化道症状)和体检组(无消化道症状)。其中症状组72例,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经腹部B超和胃镜及结肠镜等系统性检查不能解释原因的慢性腹痛28例、慢性腹泻23例和慢性腹胀5例(3种症状若有重叠以最主要一种症状归类统计)。另外无消化道症状体检组28例。所有受检者检查前均排除禁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器械与方法:器械为重庆金山科技公司OMOM胶囊内镜系统:一次性胶囊、数据记录仪、应用软件。检查前禁食12 h以上,检查前12h和3h分别用辉灵(磷酸钠盐口服溶液)45ml溶于1000ml水口服进行肠道准备各1次,或口服20%甘露醇250ml,再饮水2000ml进行肠道准备各1次。吞服胶囊前30min服用消泡剂(5%西甲硅油50ml),然后吞服胶囊,在实时监控下,确认胶囊进入小肠后,患者可自行活动,2h后可进食如饼干、蛋糕、或面包等食物,并可少量饮水。检查至少8.5h收回记录仪,将其储存数据转换为图像信息。

3.资料分析:由两名具有丰富内镜操作经验的医师回放观察图像并作出诊断。观察记录胶囊在受检者胃和小肠内的时间,以及胶囊排出体外的时间,计算时间均数或中位数(若胶囊滞留则排除该例);统计胶囊内镜在小肠中的阳性发现,计算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计数资料中若有多种阳性结果并存则以主要阳性结果记一例。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5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呈正态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者用中位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胶囊内镜检查情况: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吞下胶囊,整个过程中耐受性好,检测过程无任何不适反应。症状组中3例受检者胶囊滞留于小肠,其中2例为克罗恩病,另1例为小肠溃疡伴狭窄,最终诊断白塞病,均经正规治疗最终排除体外,滞留时间为5~60天。体检组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且均能到达结肠。总体滞留率为3.00%(3/100)。受检者胶囊通过胃、十二指肠、空肠内的清洁度理想,图像清晰,少数因胆汁而使部分小肠黏膜的观察受限,较多例因粪汁而影响结肠肠道黏膜的观察。

2.胶囊内镜在胃和小肠的时间:受检者胶囊内镜胃运行时间为3~226min,中位时间为28min;小肠运行时间47~403min,中位时间为230min(小肠运行时间统计除外胶囊滞留者)。

3.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结果:症状组及体检组小肠疾病检出结果统计见表1、表2。

表1 各组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结果(n)

表2 胶囊内镜对两组受检者小肠疾病检出率的资料

讨 论

由于小肠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使传统小肠疾病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而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患者耐受性差,较难实现完整小肠的检查,使小肠疾病的诊断相对滞后[2]。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数年,加强和提高了对小肠疾病的认识,多能实现全小肠的检查。本研究100例受检者除3例胶囊滞留于小肠狭窄处近端外,均实现全小肠检查,且受检者无痛苦,耐受性好,提示胶囊内镜对全小肠检查成功率高。报道显示胶囊内镜滞留发生率约1.00%~3.55%,原因多为炎症性肠病和肿瘤[3,4]。本研究胶囊内镜滞留发生率为3.00%(3/100),滞留原因为小肠克罗恩病和白塞病,与报道相符。本研究3例胶囊滞留病例在检查前均已行小肠CT(口服造影剂腹部CT平扫)或小肠钡剂造影显示小肠局部管壁增厚,而肠腔无明显梗阻和狭窄表现,提示小肠克罗恩病易导致胶囊内镜滞留,检查前行小肠CT或小肠钡剂造影对判断胶囊内镜检查是否滞留可能并无明显获益,结果也可能和研究例数较少有关,尚需更大样本数研究佐证。

本研究100例受检者中,小肠病变阳性发现45例,总体检出率为45.00%(45/100),其中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51.39%(37/72),较体检组明显升高,提示不明原因出血、慢性腹痛、慢性腹泻、慢性腹胀中小肠疾病发生率较高,亦表明胶囊内镜对诊断小肠疾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张冰凌等[5]对30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分析,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4.91%。小肠常见出血原因为血管畸形、肿瘤和炎症性肠病[6]。本研究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9例发现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为52.65%(9/16),主要原因为小肠血管病变和小肠肿瘤。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曾反复发作出血,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血管瘤,经小肠镜检查以及手术病理切片确诊,手术治疗后至今未曾复发;2例小肠血管畸形,但尚不能肯定其为出血原因,经保守治疗随访至今未出血,提示胶囊内镜虽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检出率,但确诊其是否为出血原因,可能仍需手术、小肠镜、随访观察等方法协助判断或证实;2例出血原因考虑为小肠肿瘤的患者,1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腺瘤,术后随访无复发出血,另一例因其放弃进一步诊治而无法确诊。胶囊内镜对56例慢性腹痛、腹泻和腹胀者小肠疾病总体检出率为50.00%(28/56),主要病种为非特异性小肠炎、克罗恩病、小肠溃疡、小肠息肉等,其中克罗恩病比例较大,其胶囊内镜下表现为节段性黏膜病变,包括裂隙样溃疡、阿弗他溃疡、息肉样增生等,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诊断克罗恩病,经正规治疗均有所缓解;而非特异性小肠炎最多,显示小肠生理结构轻度改变,并不能完全解释患者慢性腹痛、腹泻和腹胀原因,可能与肠道功能异常有关。

本研究对28例无消化道症状体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检出小肠疾病主要为NSAIDS相关性小肠黏膜病变、小肠息肉、非特异性小肠炎等,小肠疾病检出率约28.57%(8/28),胃部病变阳性率较高,与李秀梅等报道相似[7]。受检者在整个检查过程无痛苦,胶囊均能顺利完成对胃、小肠及部分结肠的检查,且国产胶囊内镜价格明显降低,易于为健康体检的人群所接受,提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健康体检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之,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目前常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胶囊内镜缺点为不能人为控制,不能对病灶进行详尽观察,以及不能活检等。未来有望研制出更先进的胶囊内镜,以使其拥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1 Amott ID,Lo SK.The clinical utility of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J].DigDis Sci,2004,49:893-901

2 Sidhu R,Sanders DS,Morris AJ,et al.Guidelines on small bowel enteroscopy and capsule endscopy in adults[J].Gut,2008,57:125-136

3 Li F,Gurudu SR,De Petris G,et al.Retention of the capsule endoscope: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of 1000 capsule endoscopy procedures[J].Gastrointest Endosc,2008,68(1):174-180

4 Hutchinson DS,Barawi M,Bermudez F,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assessing the 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WCE)[J].Am J Gastroenterol,2003,98:290

5 张冰凌,陈春晓,厉有名.不同年龄层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结果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9,29(6):415-417

6 Kovacs TO.Small bowel bleeding.Curr Treat Options[J].Gastroenterol,2005,8:31-38

7 李秀梅,刘淑贤,王淑云.OMOM胶囊内镜对健康体检者临床价值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50-51

猜你喜欢

克罗恩受检者小肠
无法进食、暴瘦腹泻……警惕“穿肠烂肚”的“绿色癌症”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疾病
克罗恩病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一根小肠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