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视角下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探略

2012-04-29方泽强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13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

方泽强

摘 要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然而此定位很大程度上是在特殊情境下生成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高职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都是技术型本科人才,其人才培养的实质相同而称谓相异,这与我国教育发展背景有关。民办本科院校应明确定位于高职本科,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因子”建设,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

关键词 高教分类;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3-0005-0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发展规模世界第一”的成绩[1]。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提出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就是高职教育体系建构问题,即形成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贯通、衔接的层次结构。早在本世纪初,潘懋元、石伟平等学者就对此进行过理论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2][3]。然而,“专—本—研”贯通的高职独立体系迄今未见定型。最近有学者提出将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4],引发了一些对涉及高职体系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是否同类,有无差别;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对接是不同体系间的对接,还是同一体系内的对接;民办本科院校应当如何定位?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澄清对丰富理论和指导实践都大有裨益。

一、问题溯源:高等教育分类框架的“规制”

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的类型和差异之争与国际教育体系分类框架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世界10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及其类型进行考察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76年制定,1997年第一次修订,2011年第二次修订)。该分类法将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序数为5,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硕士生教育;第二阶段序数为6,相当于博士生教育。第一阶段又分为理论型5A和实用型、技术型5B。其中5A又分为5A1和5A2,前者按学科分设专业,后者按行业分设专业,见图1。

参照该分类框架,我国大部分研究者将5A和5B分别对应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一般而言,5A1系列的高校在我国被认为包括“985”大学、部分“211”大学,5A2则包括一部分“211”大学以及大量地方本科大学,人才规格由高到低有硕士、本科和专科;5B则是指高职高专院校,也包括硕士、本科、专科层次院校,但目前我国只有专科层次院校。在我国,研究者和普通大众通常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标准来区分三类高校:5A1高校培养学术型人才,教学内容一般以纯理论知识为主;5A2高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5B高校则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但偏重实践性技能。毫无疑问,5A1与5B的人才类型界限比较明确,5A2与5B的界限则不太明显,但基于我国地方大学培养的主要是本科层次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专科层次人才,因此,对两类高校及其所培养人才类型的区分还是相对明确的。

近些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升级,社会强烈要求高校提供大批本科层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但是,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很多高校都是按学术型人才模式进行培养,即便是本应定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5A2类高校也都有意无意地按学术型人才方向去办学,导致学术型人才过剩而技术型人才匮乏,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极不匹配,因此要求大部分传统普通高校转型,回归技术应用本位的呼声日益高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念随之被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所提出,其目标指向是要求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扎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高职教育体系中,高职专科院校在经过多年发展后,无论就满足高职专科学生的升学需求,还是满足市场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言,都强烈要求提升办学层次,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于是发展高职本科也被一些研究者所提出。客观地说,正是上述背景为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的类型和差异之争埋下了种子。

就《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框架而言,应用型本科(一般认为其对应5A2)与高职本科(5B)分属普高和高职两大体系,其区别理应是泾渭分明,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一些传统普通本科院校在回归技术本位的办学过程中发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极为相似。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在介绍、引进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经验时,往往将国外的高职院校称为应用型大学。这就产生了如下困惑或问题:若认为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相同,则两种类型的高校应归属于同一教育体系,这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不符;若认为其不同,虽符合了《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但也难以推翻现实办学中有相同之处的有力证据。于是,在教育分类框架的规制下,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是否存在区别成为一个“黑洞”问题,研究者往往回避对此作出解析。然而,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深入发展,势必要对此问题进行“解惑”。

二、理论寻思: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辨析

高职本科与应用型本科都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两者人才培养上的实质相同而称谓不同,应结合我国教育的历史背景进行解析。

(一)高职教育在本质上是技术性教育而非技能性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真正进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借1999年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势,高职教育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之初,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定位不是很清楚,高职专科一度模仿普通本科办学,被诟病为“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不久后,此办学模式倍受质疑,学术界很快展开了对高职教育究竟是一个层次还是一种类型的大辩论。高职是一种教育类型得以“确认”和“定格”。随着实践的不断探索,高职专科教育逐步摆脱了对普通本科“模仿—依附”的发展路径,凸显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类型特征,为其成为独立的教育类型而“正名”。2006年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指导性政策《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将高职教育明确定义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5]。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特征逐渐成为刻板印象。但是,该定义不足以涵盖高职教育的应有之意,“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当时高职专科背景和情境下的表述,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涵盖整个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才是其“本真”定位。

事实上,2001年就有学者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士”(技术员)、“师”(工程师)级高级职业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应该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6]。从理论上讲,技术员在更大程度上属于技能型人才,偏重于重复性、机械式的技术操作,其动作技能含量多而智力技能含量少,这类人才可由高职专科层次培养;工程师属于技术型人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且偏重智力技能甚于动作技能,这类人才应由高职本科及以上层次培养。从技术内容含量看,技术型人才可以包括技能型人才,因为前者的技术规格稍高于后者。所以就整个教育类型而言,高职教育应合理定位为技术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专科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就高职教育而言,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内容中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别随着人才层次的上移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减,即人才层次高,理论知识含量则相对较高,技能含量则相对较低,反之则相反;教学过程突破大学围墙的物理边界,在课堂和工作一线交替轮换;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

(二)应用型本科本质上是技术性教育

所谓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将知识应用于实践[7]。应用型本科人才则是指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型人才[8]。不难看出,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同样是定位于培养技术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事实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同样必须依靠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其教学内容、教学地点、师资素质等方面的特征也与高职教育相同。诚如某些学者所言,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在类型定位的同质性、层次定位的承接性、规格定位的实用性、培养模式的二元性、服务定位的区域性等内在特征上存在共性[9]。相反,如果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不具有同等特征,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则难以进行对接。

(三)中国语境下应用型本科和高职本科之“名异实同”的解读

既然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在人才培养上实质相同,为什么存在“称谓”差别,有必要如此区分吗?这需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背景进行理解。首先,应用型本科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我国普教系统内大部分高校无视社会需要和高校自身条件盲目走学术型发展路径而提出的,它强调此部分高校应培养技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的称谓尊重此部分高校原属普教系统的历史延续性;反之,如果称为高职本科,即使也是强调培养技术型人才,但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其办学历史传统,具有让其从普教体系剥离出来另成体系之嫌,也容易挫伤高校的办学积极性。其次,高职本科当前可指称一部分新办院校,既符合这部分高校的办学传统,具有合理性,也有利于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1999年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大部分定位于高职专科,而原有一部分公办大专院校的办学定位也往职业方向靠拢,合称高职高专,划为高职教育体系。在《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政府限制公办专科学校升格,而对民办高职专科升格相对宽松,因此,一部分民办高职专科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考虑到此类院校原有的高职专科办学基础及办学延续性,称为高职本科比称为应用型本科更为适宜。更重要的是,2011年已有五所民办本科获准招收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因此,如果民办本科更名为高职本科,则高职的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便连贯起来,独立的高职体系就初步定型,这对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至于今后从高职高专升格的高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可称之为高职本科,使高职教育体系逐渐“丰盈”。

回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规制问题,该分类是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应淡化其“定格化”作用。研究者可以根据该标准将我国高校区分为5A1(学术型)、5A2(应用型)和5B(职业型),但不应拘泥于该分类框架而否认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具有可通约性。在美国,高职没有成为单独体系,而是与应用型合二为一。同时还应认识到,即便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在实质上相同,也可因国家、地区的不同办学传统和实际需要而有不同称谓。

三、现实探略:民办本科院校应定位于高职本科

截至2010年,我国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有2358所,其中本科院校1112所[10]。在本科院校中,民办本科院校已有79所[11]。民办本科院校已具备相当规模,成为从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一些民办本科长期以来按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路子进行办学,这与外部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的环境极不匹配。在当前高中生源逐年锐减及市场上学术型人才大量过剩的情况下,民办院校所受的冲击较大,生存境况不容乐观,如不果断向“应用型”、“技术型”本位转型而固守“学术型”本位,其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当前,民办本科应明确定位为高职本科,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因子”建设,并着力于学科、专业、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工作。

(一)推进以“应用性”、“技术性”因子为核心的学科建设,凸显“区域性”、“适应性”导向的专业发展

学科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水平。与学术型高校学科建设的学术性导向不同,民办院校的学科建设应以应用性、技术性为发展方向,也就是说,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市场需要,加强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应用,以此寻求学科发展增长点,而绝非走纯理论探索方向的学科建设道路。在应用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民办本科要以“区域性”、“适应性”为导向来推动专业建设,即专业应主动根据地区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需求来举办,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并根据自身条件打造专业特色。随机抽查30多所民办本科2011年的招生简章发现,当前极少有民办本科设置目录外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缺少主动服务地方需要的办学主动性。因此,如何扎根于区域举办当地需要的专业是民办本科亟需做好的“大文章”。

(二)积极开展“应用性”课程建设,强化课程实施的科学评价

民办本科的课程建设应以新技术和新工艺为课程亮点,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能力为核心,并适度以行业职业标准为参照。为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学校”双主体联动机制,积极寻求校企双方合作的契合点和共赢点,共同开发新课程,紧贴科技发展潮流,增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内容,并适时调整课程结构。同时,针对有些高校重课程设计、轻课程评价的问题,一方面应强化课程评价工作,并形成制度化,融入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则应形成反馈机制,落实评价后的整改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评价主体应包括企业、高校专业教师、高校管理者、学生;评价重点在于课程设计是否体现理论与实践的转换,是否注重融入新的工艺,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等。

(三)加快以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转换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此需要改革传统“满堂灌”的讲授式方法,鼓励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探究性方法,培养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把握好运用专业理论向应用技术转换的方法和技术,不仅懂得“做什么”,而且懂得“如何做”;不仅懂得“如何做”,而且懂得从理论出发“怎样做得更好”。同时,着重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同时重视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四)重视教师的应用性和技术性能力发展,淡化师资建设中的学术性导向

目前有些民办本科大量引进硕士、博士,这固然有国家评估政策对师资学历条件硬性指标的牵引,但更主要的是民办高校的“面子”情结。事实上,民办本科的办学目标决定着其师资队伍应当是一支懂理论、更懂实践的教师队伍。在保障教师队伍的学历数量达标后,民办高校无需盲目追求高学历教师的数量,而应把重心放在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方面。为此,一是要完善教师的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政策,提高相关补贴和福利,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学校要面向市场办学,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开拓一批集“学生实践、教师提升、产品研发、技术应用”于一体的校外基地,为教师提升应用性和技术性能力提供平台;三是要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培养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毋庸置疑,办好高职本科,培养技术型人才除民办本科高校自身要努力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快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具体包括:明确把民办本科定位为高职本科,构建独立的高职教育体系;制订略高于普高的高职生均拨款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向民办高校提供适当经费支持;制订职业性导向的评估方案,替代当前针对民办本科的学术性导向评估方案;制订符合职业型高校教师特点的职称政策,等等。总之,民办本科的健康发展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实质性的大力扶持。

(本文受2012年厦门大学基础创新基金研究生项目(201222G010)资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5-10.

[2]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教育研究,2005(5):26-29.

[3]石伟平,徐国庆.试论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3(31):5-9.

[4][9]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46-52.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2006-11-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8.html.

[6]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6-337.

[7]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8]李燕铭.社会需要应用型本科[N].中国教育报,2001-05-11(3).

[10]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07-08].http://www.edu.cn/jiao_yu_fa_zhan_498/20110708/t20110708_647259_2.shtml.

[11]卜范龙.全国民办本科高校79所 民办教育蓝图渐展现[EB/OL].[2012-02-15].http://learning.sohu.com/20120215/n334781269.shtml.

Exploration on Four-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from Classification Perspective

FANG Ze-qiang

(Education Academ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riented to bring up skilled talents, but this talent-orientation is not complete. The institute which undertakes four-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stitute which is application-oriented both locates to bring up technical talents in essence, although their name is different. Non-governmental four-ye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should be oriented as bringing up medium and senior technical talents, and it should reform and innovate on discipline, specialties, courses, teaching ways an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four-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four-ye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
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在民办本科院校发展路径的研究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