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拉市海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变迁

2012-04-29杨桂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摘要: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丽江拉市海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变迁,提出传统农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传承和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拉市海流域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406-03

The Change of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in Lashihai Lake Basin of Lijiang

YANG Gui-fang

(Life Science Department,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Lijiang 674100, Yunnan,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e is the mainstream of worl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l in Lashihai lake basin of Lijiang, the viewpoint that a wealth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agriculture was presented. It was a fundamental way to achiev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achiev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the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l.

Key words: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shihai lake basin

1研究区概况

云南省丽江拉市海流域处于低纬度高原气候区,属山地暖温带,年降水量为800~1 000 mm。年平均气温11.8 ℃,全年日照时数为2 500~2 750 h,日照率达60%。在它四周有季节性湖泊文海、吉子水库、文笔水库(也叫文笔海)。拉市海与文海是横断山脉的多次构造变动形成的高原山间盆地的冰蚀湖,吉子水库和文笔水库是利用自然地形人工修筑的。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6月批准建立,由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的拉市海、文海、文笔水库、吉子水库4个片区组成,总面积6 523 hm2。拉市海湿地是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173个重要湿地之一,也是西南地区15个重要湿地之一,2002年被列入“国家林业局提高10个湿地保护区管理能力”的保护区之一,2005年初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拉市乡位于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城西面,玉龙雪山南麓,东临黄山镇,南接太安乡,西与龙蟠、太安两乡相连,北以白沙乡为界。总面积159.7 km2,林地面积87.6 km2,森林覆盖率55%。坝区海拔

2 400 m,山区最高海拔3 800 m。辖吉余、海南、海东、美泉、均良、南尧6个村委会,8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距丽江市区8 km,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乡。全乡实有耕地面积1 485 hm2,其中旱地面积1 422 hm2,水田面积63 hm2。坝区以种植小麦、玉米、山药、冬油菜、蔬菜、苹果、梨、桃、青梅等为主,山区以畜牧业为主,养殖牛、马、羊、猪等,辅以种植马铃薯、荞麦、秋油菜等作物。

2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生产体系,是集可持续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1]。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十分缓慢,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传统农业看成是保守、落后、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传统农业是当时当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模式,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传统农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历史上的拉市海每一两年都会出现一次水涨水落的现象,夏秋季涨水时,周围的村民可以到海里打鱼和捞海菜花,除自己食用外,还经常到各菜市场出售拉市海中的鲫鱼和面鱼(小裂腹鱼)等土著鱼。拉市海中的土著鱼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在丽江最著名,渔业收入是当地许多群众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渔业销售占丽江渔业销售总量的60%。冬春季节,湖水会从山脚下的落水洞泄走,只有一条由美泉流下来的海沟水,此时整个湖面水深只有50 cm左右。拉市海落水洞落塘的时候,有的鱼顺水而进落水洞,大多数鱼在海沟里逆水而上,像波浪一样,一层高一层,海沟两边只见无数鱼虾头攒动。村民们都背着竹箩来到湖水已经很浅的拉市海区域抓鱼,没人抢,也没人干涉,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拉市海落水,七成鱼虾,三成水”[2]。抓到的鱼除自己食用外,村民们还用背箩将鱼背到县城和石鼓镇等地出售,购买拉市鲫鱼的人群络绎不绝,成为当时菜市的一道独特景象。

拉市海落水季节,湖面四周裸露出由湖底淤泥覆盖的大片土地,肥沃的淤泥还夹杂了大量拉市海湖底的草本植物种子形成大片草甸。由于拉市海是个高原湖泊,水温比较低,当水落的时候,可以吸收一些光热储存在湖水里,提高了水温,对鱼类的产卵和孵化都十分有利。农民就利用这些土地播种农作物,利用草甸发展畜牧业。“成沧海而得鱼,变桑田而种粮”成为拉市海流域的主要生计来源。拉市海丰富的自然资源养育着湖畔的村民,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中,人们以当地自然资源为依托,遵循生态系统规律,以山养林,以林育水,以水养田、养鱼。创造了自给自足的“农林、农渔、农牧”等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3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为了向丽江古城输送景观用水和解决下游的灌溉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市乡先后兴修水利,在落水洞前筑起了一个高大的堤坝,湖水再也无法随意流去,而是从海东黄山哨打通的输水隧道流入丽江城区,因而拉市海由季节湖变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3]。由此丽江古城每年都会获得1 078万m3的拉市海湖水,拉市海下游4 329 hm2耕地也随之受益。拉市海的水保证了丽江古城河流常年不断的活水长流[4]。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系统内生物种群保持着相对平衡,一旦生态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发生改变,这种平衡就会打破,系统内生物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改变,部分物种的生物量就会减少,甚至消失。由于筑坝输水改变了拉市海的自然生态系统,“成沧海而得鱼,变桑田而种粮”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不复存在。然而,湖面的扩大造就了拉市海另一景色,远处的玉龙雪山和近处起伏的山峰倒映湖中,具有很强的层次感,田园风光和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越冬水鸟安然栖息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生态环境的改变促使生态农业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拉市乡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建立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增加农业和农民收入、以科技带动农业、以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拉市乡的自然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粮食、蔬菜、水果、药材的种植。拉市乡党委、政府围绕“建设一个体验丽江高原生态风光风情的旅游胜地,一个重要的特色林果基地,一个重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一个高效益的畜牧业基地”的“四个一”目标,发展生态产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农业设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品质,从不同角度开发具有自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5],充分体现了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1“厕所+猪圈+沼气池+菜地”的“四合一”塑料大棚生态农业模式

在大自然保护协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拉市乡美泉的村民建起了“四合一”的塑料大棚,里面有厕所、猪圈、沼气池和菜地。人畜的粪便能制沼气,沼气可用来照明、做饭、沐浴;发酵后的沼液更是蔬菜的优质有机肥料,并阻断了可能造成的水污染;大棚的保温功能有利于蔬菜生长,也提供了沼气所需的温度;新鲜的蔬菜除供人畜食用外,剩余的还能销售。通过推广“厕所+猪圈+沼气池+菜地”的“四合一”塑料大棚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畜禽粪便资源化。传统农业与现代生态农业相结合,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生态农业新格局。同时也是实现农产品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用沼气替代薪柴的使用,更是保护拉市海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

3.2“无公害雪桃种植”生态农业模式

丽江雪桃是近几年由玉龙县农技人员引种并精心培育出的优良桃树品种,它具有香味浓郁、硬度大、口感脆、风味佳、耐贮藏、果形端正美观等特点。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正值国庆、中秋两节水果旺销季节[6]。由于只能在丽江玉龙雪山周边2 100~2 500 m海拔、阳坡、特定土质和水源、气候条件下生长,故取名为丽江雪桃。丽江雪桃是晚熟优良桃品种,生长期长达200 d以上,果实硕大,单个桃重量达到500 g左右。

拉市乡无公害雪桃种植采取“公司带动,农户参与”的合作模式,在产业发展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制富带头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雪桃为主的特色种植林果业。按照“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的要求,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态要素的配置,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2008年丽江雪桃通过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特别是在2009、2010年连续两年成为“国宴用桃”。据统计,截至2009年,全乡已有1 000多个农户从事雪桃种植,全乡雪桃种植面积达218 hm2,2009年全乡雪桃总收入800余万元,雪桃种植户均收入8 000元。

3.3“农业+旅游业”生态农业模式

中国农业目前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偏小,农业经济效率低下[7]。在拉市海流域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调整农业结构的一种新的生态农业模式。拉市海的四周是幽静的纳西族村舍和农田。周围山地上分布有大面积的云南松林、松栎混交林、冷杉林等。拉市乡美泉村山上残存的高山栲林是很好的水源林,对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湖岸的草甸为常年积水的低洼地,生长着茂密的苇草和各类湿生植物,在湖岸滩涂、草甸、沼泽地、河道和清澈的水域中,分布着丰富的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8]。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目前已记录到鸟类18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分别为6种和24种,具有水禽75种,每年的越冬种群约为10万只,是云南省水禽的重要越冬栖息地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鸟类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9]。

拉市海“农业+旅游业”生态农业模式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将生态农业建设和旅游观光结合在一起[10]。在生态农业方面,巩固优化苹果、辣椒、山药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对发展“名、特、稀、优”特色经济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目前,拉市乡挂果雪桃面积达到333 hm2,优质照水梅63 hm2,新种大白菜150 hm2,新种辣椒148 hm2,新种山药38 hm2。拉市乡生态农业总产值已达到2 850.5万元,全乡生态农业人均收入1 823元。在生态旅游方面,以观鸟旅游为品牌,自然风光为特色,以湿地资源为重点,以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农业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走出了一条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全乡共有自发组织的旅游马队15个,920多户,1 620多人、2 080匹马、780多艘船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经营,旅游从业人员达1 000余人。2009年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参与旅游农户月收入达到2 860元左右,旅游经济综合收入近3 000万元,已逐步成为国内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实现了拉市海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双赢。拉市海流域以骑马项目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业、以丽江雪桃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业、以菊苣生态系列种植为主的生态种植业、以反季大白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业这几项优势产业已经逐步发展壮大,效益更趋明显,成为全乡的四大支柱产业。

综上所述,在拉市海流域是要传承传统农业,还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不能一概而论,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拉市海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变迁进一步证明了因时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桂亭.西部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13-14914.

[2] 李大君.当地百姓为拉市海写志[J].人与生物圈,2007(5):23-32.

[3] 何守伦.丽江旅游风情[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93.

[4] 杨福泉.丽江古城的地域社会及用水民俗[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3):5-10.

[5] 李晓颖,王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5):300-305.

[6] 杨锂,和蕴林,赵萍.丽江雪桃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8(3):31-32.

[7] 廖军华.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8):2042-2045.

[8] 杨桂芳,丁文婕,葛绍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环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27.

[9] 彭贵鸿.拉市海湿地冬季水禽种群数量变化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5(3):22-27.

[10] 李金才,张士功,邱建军,等.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分类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1275-1278.

猜你喜欢

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山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先进国家绿色生态农业给我们的启示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