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2012-04-29秦发兰汪华
秦发兰 汪华
摘要:在介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路径及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破解困境的对策,即政府应该鼓励高校以县域为单位培养在职研究生,强化农林高校培养农业推广人才的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在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中的政策与投入保障作用,确保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公益性,丰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学位类型。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G6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376-05
Distress and Strategy Analysis about Talents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QIN Fa-lan,WANG Hua
(Graduate Schoo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paths and distress of talents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viewpoint that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 on-the-job postgraduate students with the county as unit, strengthen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raining talents at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the policy and funding guarante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ublic welfare of talents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enrich the degree types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was pointed out.
Key words: talents at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talents training; postgraduate education; distress; strategy
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而中西部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空心化”的农村如何“养活中国”[1]已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改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用最高素质的人才研发出足够的优质农产品可能是解决“养活中国”问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农业科技人才包括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业科技实用人才[2]。本文仅探讨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他们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群体,是沟通农业科技理论研究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桥梁。
1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现状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存在总量不足、学历偏低、年龄老化等现象。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与农业人口之比为1∶100,而我国为1∶1 200,平均每万亩土地不足1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3]。日本100%专门技术员和65.6%改良服务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学历层次更高,有将近一半的县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也占有一定比例[4]。
“十五”以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包括农业科技人才的高层次人才,但是他们中大部分进入了省、市级科研部门、教学单位,真正进入基层的很少。自2003年以来,我国60%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很少或几乎没有农口院校毕业生进入[4]。根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不含西藏)、直辖市的统计,2009年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县级及乡镇站)编制内人员85.69万人,其中,种植业36.70万人、畜牧兽医23.95万人、水产3.69万人、农机化8.94万人、经营管理10.49万人、其他1.91万人。种植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55.3%;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8.46%,大专学历人员31.64%;农机推广人员中33.3%有大专及以上学历[5]。
2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目前,我国由各级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站以及高职院校、农业大学等组成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完整,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培养也是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研究所、技术服务中心和技术推广站等单一形式的培养范围小、培养对象分散且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不能保证高质量的培养效果;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培养形式也面临着资源协调、资金投入、管理耦合等困境。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尤其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专业素质、推广技能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技能、学历要求正在逐步高层次化,其理想的学历学位要求是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林业硕士等,这种层次的教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要求。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兽医硕士学位教育旨在培养从事兽医资源管理、技术监督、市场管理与开发、兽医临床工作和现代化兽医业务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林业硕士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2.1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平台
目前,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学位授权平台主要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兽医博士、林业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兽医博士都是于1999年批准设置、2000年试点招收研究生。林业硕士于2010年新增,2011年开始招生。
林业硕士、兽医硕士专业性强,这两种类型的学位没有进一步细分成若干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综合程度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由最初的种植、养殖、林业、渔业4个领域衍变成15个领域,分别是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植保、养殖、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农村区域与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食品加工与安全、草业、种业、设施农业,至少涉及15个一级学科。
2.2以在职人员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
截至2008年,我国专业学位已累计招生86.50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0万人、占28.4%,在职攻读招生61.90万人、占71.6%;截至2008-2009年度,我国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约48.97万人、博士专业学位0.70万人。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攻读专业学位为主,以2010年为例,当年授予的硕士专业学位80 640个、博士专业学位239个,两者之和占当年授予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总数(102 658)的78.8%,招收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博士生占当年招生总规模的93.0%,在校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占90.4%,其中,硕士生群体占99%以上。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是对在职人员的一种学历、学位补偿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
我国在2000~2011年共招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69 967名、招收兽医硕士研究生5 812人(表1),兽医硕士规模相当于农业推广硕士的8.3%。兽医博士招生单位只有7家,截至2010年,共招收兽医博士生561人,年均56人,规模很小。林业硕士为2010年新增类别,只能以全日制方式培养研究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培养的农业科技推广型人才份额很小,约占总规模的9.0%。
2.3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提出,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类别增加1倍左右,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
2009年国家新增5万个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指标,但是当年完成情况并不好,以能统计的9所农林高校为例,当年国家增补专业学位指标1 220个,实际录取363个,完成率29.8%。到了2010年、2011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家不仅将绝大部分增量用于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生,还按比例缩减了各个招生单位的学术型硕士规模,很快提升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规模。表2显示,2010年、2011年全日制专业硕士生规模分别占当年硕士生总规模的23.3%、30.0%,2010年全日制专业硕士生规模已与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规模相当。
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与兽医硕士研究生,201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林业硕士研究生,开始了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全日制培养,培养单位包括农林类高校、中央农林科研单位、综合性大学,高校中有“985”高校、“211工程”高校、行业高校、地方高校等,高校是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主体。
3 农业科技推广型人才培养困境
3.1农林高校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困境
农林类高校、科研单位应该是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林业硕士的主体单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全国农林院校中,涉农专业的学生只占在校生总数的15%~20%[6]。以两所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较大的农业大学为例,2009~2011年间,两所高校录取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林业硕士3种类别的研究生规模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总规模的25.4%、30.7%(表3、表4),3年录取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分别是119人、139人。但这两所高校近几年招收的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生规模都比较大,其在2009~2011年间招收的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占总规模的48%~80%。近几年来,农林高校专业学位类别也在不断增加,新增类别只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考生选择专业学位类别的自由度小,只能在领域间进行选择,因而,出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规模大、比例高,但是领域间极度不平衡的情形。报考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考生,选择类别的自由度大,如选择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替代农业推广硕士,涉农的专业学位报考人员少,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录取人数骤降。多种原因造成农业大学没能成为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主体。
3.2农业推广艰苦行业或领域人才培养困境
农业推广硕士有15个招生领域,但是领域间人才培养规模差异非常大,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各个领域招生指标是分配的,领域的招生自由度非常小,差异不是很明显;而在职人员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领域选择自由度就非常大,符合录取条件的原则就录取为所报考领域,不存在领域间的调剂问题,总体表现为传统农业领域、技术性强、专业性强的领域报考人员少、录取少,“软科学”领域报考人员多、录取多,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自设立以来对考生吸引力就非常大,2005年、2006年录取人数分别占当年农业推广硕士录取规模的34.4%、38.4%[7,8],而2007~2011年这种趋势愈加明显,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录取人数占农业推广硕士总规模的46.2%,而传统领域或专业性强的领域如林业领域也只占总规模的9.3%,不仅如此,招生单位平均录取规模也属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最多(表5)。
3.3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困境
近年来生源职业背景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报考生源毕业于非农(林)高校、非农(林)学科的人多,从事非农业推广、非农业技术开发、非农业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多,行政干部比例较高,在农业推广工作一线的报考人员少[7]。目前已就读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中,科技人员大概占1/3,教师与行政干部大概占1/2,其他人员大概占1/6。科技人员一般来自市区级以上的农科院及农科所,教师主要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真正来自基层、来自农业科技推广一线的人很少[9]。
4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2012年中央1号文《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改善基层推广条件及职工待遇非常必要,但同时必须加快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培养,如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与知识更新;同时要通过全日制培养方式大量培养综合素质高、推广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解决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
4.1彰显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公益性特点
目前,各培养单位对培养在职人员或多或少都存在利益驱动,办学过程中对培养对象特别是职业背景等把关不严,因为初试科目不涉及专业,复试时虽然涉及专业知识考核,但由培养单位自主完成,一般情况下只要初试科目过了最低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报考条件就能被录取,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职业性、学以致用等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出现大量在职人员报考农村区域与发展等领域的现象。
《意见》强调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性。农业教育尤其具有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等公益性特性,教育部、农业部等部门应联合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必须破除高校单纯为追求利益而培养人才,而应将为基层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进行考核。当然,前提是国家有足额的专项经费保障培养单位的正常培养成本支出,保证培养质量;同时,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考生积极报考农林牧渔等传统农学专业,并鼓励优秀学生攻读这些专业的研究生。
4.2以县域为单位集中培养在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
在职人员攻读学位采取的是“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但实践表明,在职人员攻读学位最大问题是“工学矛盾”,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工作任务更重、工作量更大,更没有时间集中到高校学习,这可能也是他们除了经济原因之外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相关部门应制定近期及中长期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规划,包括相关鼓励政策,并打破现行的不允许培养单位到本单位之外的地方“办班”的藩篱。人才培养单位应主动到基层“办班”,实施以学科领域或职业领域为单元的规模化培养。根据在职人员特点与区域特点制定灵活的培养方案,加强理论课程与前沿课程教学,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以实际问题为学位论文选题,在培养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同时,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而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培养与培训,例如,让他们先取得本科层次的学历,再开展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开展职业能力与知识更新培训等,构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4.3强化农林高校培养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主体责任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业大学同样面临社会世俗偏见。2002年1月12日,全国56所农林高校举行院校长联席会呼吁摘掉“农林高校”的招牌;2004年8月5日,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农林高校改名的呼声再起。近几年来,不断有农林高校通过合并等途径进入综合性大学;没有改名或合并的农林高校则努力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转型,虽然保留着农林高校的头衔,但其学科专业越来越综合,非农专业数量增加,并占据农林高校学科专业的主体地位;农林高校中农林类专业学生从1988年的84.86%下滑为2006年的35.56%,并有进一步下滑趋势[10]。
一方面存在农林高校的招生难、就业难、人才引进难等现象;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兼有农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农林高校有良好的发展时机。因此,农林高校首先要定好位,将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各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学校的主体责任,加强学科建设,创新学科内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及现代农业的需要,政府层面应在政策与投入方面保障农林高校的人才培养地位、调动农林高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保障农林高校农学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4逐步丰富高层次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培养类型
目前,与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专业硕士学位仅有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和林业硕士等,专业博士学位仅有兽医博士。事实上,在行业分化呈现加快发展势头的大背景下,如果以行业关联度高、需求迫切为标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类型和层次上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增设畜牧硕士专业学位、农业推广博士专业学位等,既可以丰富和完善高层次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培养类型和培养体系,也有利于建立符合国情的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教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秋余.空心化农村如何“养活中国”[N].人民日报,2012-3-20(9).
[2] 武忠远.农业科技人才分类开发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3] 陈伟民,汤红东,陈金凤,等.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0(6):287-288.
[4] 柏振忠.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5] 秦方,王凤忠.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科研发展[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2):43-45.
[6] 李华,陈飞平.江西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应用机制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5):115-117.
[7] 秦发兰,汪华,柴倩,等.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现状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8(7):73-76.
[8] 唐仁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7-120.
[9] 王凤忠,欧百钢,晁伟.农业推广硕士录取现状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49-53.
[10] 陈然.我国高等农林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