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2016-11-07伍新许令

文教资料 2016年20期
关键词:职业性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

伍新++许令

摘    要: 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模糊、职业特色缺失。本文明晰了专业学位职业性的内涵,分析了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缺失的表现,提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对策。

关键词: 专业学位    职业性    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职业性是它的基本特征。由于专业学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短,加上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实践者对其重要性和基本特征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模糊、职业特色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明晰专业学位职业性的内涵,分析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缺失的表现,探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对策。

一、专业学位职业性的内涵

(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

专业学位中的专业(profession)指的是由普通职业(vocation)演变而来的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特定职业,专业学位在国际上的通行叫法是职业学位,被译为“professional degree”。只有具有鲜明的职业指向性的专业,才能依托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开展专业学位。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具有更高的知识与技术含量、较高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这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要求,应以特定的职业或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体系、素质能力的要求为依据科学地设置课程,并构建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且各个培养环节都要渗透职业性的意识与要求。

(二)职业性与学术性的有机融合。

“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摒弃“学术性”,两者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学位”表明的是人们在某一领域达到的知识的专门化、系统化程度,而专业学位作为学位的一种类型,必然对学术水平有着内在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中“高层次”和“应用型”都必须以知识的广度和理论的深度为基础,注重知识的生产或创造性地运用。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定位对学术水平有着天然的诉求。可见,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和学术性是有机融合的,这也是我们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基本导向之一。否则,缺乏职业性的“学术化”将造成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与学术学位的雷同,使我国研究生结构的调整失去应有之义;而否定学术性的“职业化”将降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层次,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得不到实现。

(三)对职业实践教育的依赖性。

专业学位相比于学术学位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实践取向,而实践取向是专业学位职业性的内在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社会特定职业领域对特定人才的需要作为存在的基础,因而其教育活动要以相关的职业实践活动展开,并对职业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实践教学能紧紧围绕特定职业的要求,通过设计和实施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培养特定职业需要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我们要将职业实践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但要注意的是,专业学位的实践教学不等同于实际技术操作,不能仅局限于技术性的训练,因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建立在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之上,要求包含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理性的专业化思维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伦理道德的养成[1]。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缺失的表现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环节未凸显职业性特点。

1.培养目标与招生考试标准与职业关联不够

虽然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科学定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很多培养单位将专业学位教育按学术学位教育的模式培养,这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偏离,培养出的学生与职业要求的关联性不高,导致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同度低。我国现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沿袭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测评标准,初试以笔试作为唯一的考察手段,侧重对具体的知识性内容的考察,而对考生与职业关联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考察不充分。虽有复试环节,但是仅半小时左右的面试交流并不能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等能力,更不利于选拔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优秀人才。

2.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缺乏职业导向性

从理论上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在职业领域的应用为导向,以提高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但目前张东海、朱永东、张乐平的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课程体系雷同、课程混上的现象[2]。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紧扣特定职业的需求,不能及时跟进职业实践领域的最新进展,教学方法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不能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的特点,缺乏职业导向性。

3.专业实践不到位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虽然培养单位在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中都安排了专业实践的环节,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的速度很快,实践基地的建设明显滞后,表现为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专业实践不到位,出现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实践内容与专业脱节、实践时长严重不足等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度下双重职业性的缺失。

现阶段专业学位导师的选拔多是参照学术型导师的标准,主要看导师已有的学术成果,而很少有“职业性”的评价指标。这样,现有的校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多由学术型导师充当,然而这类型导师往往缺乏特定职业领域内的一线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此外,导师还有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的任务及教学科研的压力,使他们更加无意于对“职业性”实践经验的学习和积累,这样校内导师“职业性”缺失的状态难以改变。

“双导师”可以弥补校内导师职业性的不足,然而张文玺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专业硕士中有校外企业合作导师的覆盖面只有39.2%,而这中间只有不到30%的学校聘请校外导师开设专硕课程,其余大多数校外导师只是挂名而已,很少会对学生进行实际有效的指导和帮助[3]。这种校外导师的缺位、虚化或沟通不畅,导致校外导师“职业性”的缺失。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缺失。

在专业学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职业界的用人标准基本一致,专业学位便相应地成为从事某种职业或任职资格的必备或先决条件,两者基本接轨并形成了相互衔接的配套机制。而在我国,只有建筑学专业学位、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制度,因此从总体上看,职业任职资格对专业学位基本上没有要求。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与职业任职资格的有效衔接,缺少硬性衡量标准,缺少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和发展动力[4],从而导致专业学位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优势。

三、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保障职业性。

政府领导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化发展不断推进的重要因素。政府要运用政策和法律手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引导和扶持。

首先,政府应完善专业学位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法律制度明确专业学位的法律地位。

其次,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一是改革专业学位准入制度,提高生源质量;二是政府利用政策引导如建立税收机制、建立合作保障制度等,鼓励、引导、促进校企合作,以落实双导师制度、扩展实践基地等,保证专业实践的质量;三是政府强化培养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的质量监督机制。

再次,政府要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考核制度,完善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总之,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运用配套政策、规划引导等宏观调控手段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构建“需求导向、职业引领、校企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现职业性。

1.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和招生考核标准,重视职业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特定职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准确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内涵,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入学考核标准的制定都要以特定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同时考虑生源自身的特点等因素,加大与职业领域的关联度。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切合社会和特定职业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要求为原点,根据特定职业或岗位的技术要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制定招生考核标准上要按照专业的类型,量身定制入学考核标准。在笔试的设计上,侧重于考查考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试设计上,宜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侧重考查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潜力。要弱化笔试分数对录取的影响,招生时注重选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

2.以职业为引领设置课程和开展课堂教学,彰显职业性

为彰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其课程和教学应围绕特定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和开展。在课程设置上,一是有明确的职业指向,面向现实特定职业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具有“应对性”的知识体系上,提高学生基于实践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大与职业技能联系密切的课程内容的分量,适当把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三是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应根据国内外对职业的需求和变化趋势调整课程内容以及时反映职业实践领域的最新进展。在课堂教学上,一是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要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方案设计和项目模拟运作等丰富的实践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二是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对应理论在职业中找原型,也可以现场教学,推进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职业性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校企合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一要在主动服务社会中加快发展自己,可以通过有效承担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努力为合作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以解决技术或管理难题,并以此作为本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平台或载体,让学生深度参与到实用性的科研项目中,从项目的启动、设计、操作、检验和评估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二要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邀请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具针对性。三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增加合作单位的数量和科技合作项目的数量,以建立更多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真正深入到专业实践中,从而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经验;以选聘更多优秀的校外导师,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指导和提高。

(三)完善双导师制建设一支有职业素养的专业研究生导师队伍,提高职业性。

导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点对导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职业素质及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完善双导师制度。一是加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对于校内导师的选聘,不仅要考察其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还要考核其职业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校外导师的选聘,主要考察其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5]。三是加强校内外导师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既能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实践情况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四是改革导师考核评价机制,突出以职业性为重点的过程管理,增加导师“职业性能力”的评价指标。

其次要重视导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可以建立带薪学术休假制度,选送学术型导师到企事业、行业部门等实践领域去培训,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实践经验的导师要跟上职业领域知识更新发展和技术经验不断翻新的步伐,去相应职业领域部门进修,更新原有的实践经验,提升指导水平。

(四)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衔接,履行职业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衔接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履行“职业性”的重要路径,对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及提升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有少数几个专业实现了专业学位领域与职业资格的对接,如设备监理专业学位与注册设备监理师的对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执业医师资格的对接;建筑学专业学位与注册建筑师的对接等。李会兰对这三个成功项目进行剖析比较后归纳了对接模式的特点及规律性要素,认为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对接成功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两者互为前提条件,课程及考试的豁免和互认,减少实践时间,需要政府、行业和高校建立三方协调沟通机制,相互协作,共同努力[6]。此外,构建与职业资格制度衔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是对接成功的前提,建立健全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并使其层级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层级一一对应是对接成功的基础;建立科学严格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估认证机制是对接成功的关键。

四、结语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内涵,构建“需求导向、职业引领、校企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等.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52-59.

[2]张乐平,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61-167.

[3]张文玺,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及对其就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研究生教育,2015(6):23-28.

[4]段丹.关于加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0,30(4):242-244.

[5]辛德树,等.对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2(6):33-35.

[6]李会兰.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对接模式比较分析[J].科教文汇,2014(4):33-3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硕士的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XJK015CGD01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性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