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高职毕业生就业力培养探析
2012-04-29蒋宗伟
摘 要 我国台湾技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力,主要措施有:依据办校理念和特色确立校就业力指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系就业力指标并与校就业力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建立课程与校、系两级就业力指标的对应关系,并分配每门课程所具备的指标权重。其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启示是:要将学生就业力培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学校办学风格打造体现本校特色的就业力模块,形成具备一定区分度的学生就业力风格;要将对在校生的就业力培养同教学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课程来量化就业力指标,实现知识能力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要以更广泛的角度定义就业力,除专业能力外,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
关键词 台湾;高职毕业生;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6-0039-04
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Hillage及Pollard提出了就业力(Employability)的概念:一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及做好工作的能力。之后,关于就业力内涵的说法众说纷纭,各有侧重①。西方发达国家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出提升就业力的相关政策。1999年,29位欧洲国家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明确将“提升公民就业力”作为欧洲高教体系改革的首要方向。2003年,联合国秘书处将就业力列为国际青年政策的焦点议题,并在报告中指出要有效促进青年发展其就业力,以胜任知识、技术型社会的工作要求。提升就业力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
一、我国台湾“就业力”的内涵
台湾学者关于就业力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其中尤以刘孟奇等人在2006年受台湾“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委托所进行的“台湾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最具代表性。该研究认为,“就业力是在劳动市场中藉由永续就业来实现潜能的自足能力。”就业力可分为“能够广泛适应及胜任不同工作要求的核心就业力”以及“配合特定产业或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1]。刘孟奇等人在对大专毕业生及企业雇主为调查及访谈对象所做的研究中发现,毕业生与企业雇主都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核心就业力有八项:良好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术;表达与沟通能力;稳定度及抗压力;学习意愿及可塑性;基础计算机应用与技能;团队合作力;发觉与解决问题能力。而在这八项核心就业力中,企业雇主认为大专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工作态度、稳定性与抗压性及表达沟通这三项能力。
二、我国台湾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状况
台湾的技职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高职、专科、技术学院到科技大学的一贯体系,成为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的第二条升学通道。长期以来,技职教育为岛内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实用技术人才,在推动台湾经济腾飞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在当前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岛内产业转型的新背景下,台湾技职教育面临许多新挑战,高职毕业生就业力备受置疑。据台湾“行政院”青辅会2009年7月委托研究机构对已就业1~3年的高职毕业生和高职院校在校生就业力现况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大专生除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获得近九成企业主的肯定之外,其余就业能力的认同度平均不超过四成。其中,企业主最不肯定的是领导能力、稳定度与抗压力,分别只占20%和2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职学生则自我感觉良好。有90%的在校生自认拥有职场所需要的稳定度与抗压力,与企业主看法落差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高达54%、45%的高职毕业生与在校生认为自己选错科系,他们后悔的主要原因是“毕业后就业出路不如预期”,在校生则是因为“性向兴趣不符”。另外,仅有30%的雇主认为台湾技职教育能够赋予毕业生充分的就业能力[2]。
在校生的就业力不被社会认可,必然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率下滑,失业严重。2009年9~12月间,受台湾“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评鉴中心对已毕业一年的2007学年度高职毕业生流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1%的毕业生仍处于未工作状况,在“目前不打算就业之最主要原因”选项中,有70%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学习或就业考试[3]。表明高职毕业生对自身所具备的就业力信心不足。另据台北1111人力银行2009年7月所做的统计,在毕业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专科学校只有23.2%,技术学院为34.95%,科技大学也只有28.85%[4]。高等技职院校毕业生失业率较高已成为台湾岛内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我国台湾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力的路径
为扭转岛内高职毕业生就业力不强的局面,近年来,台湾相关行政部门如“教育部”、经建会、“行政院”青辅会、劳委会职训局等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政府、企业与大专校院三者之间的合作平台,为培养具有实作力、就业力及竞争力的优质专业人才提供政策引导及财力扶持。其中要求高职院校应强化课程与产业实务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连结,调整教学方法,融入核心就业力教育,强化职业生涯辅导功能,提供见习工作机会等。以台南市的南台科技大学为例,该校设计开发了一套就业力指标系统(Employability Map,E-Map),将传统单一面向的学习成绩依据就业所需的各项核心能力切分成多面向的能力指标,以提升就业力为出发点,营造知能专业能力与人文通识能力并进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将获得就业能力作为在校学习目标,而非执着于课程分数。与此同时,透过学生每学期的就业能力雷达地图,各院系的课程委员会也可以检讨课程设计是否与教学目标吻合,协助学生了解学习成效并提高自我能力。
(一)依据办校理念和特色确立校就业力指标
南台科技大学依据本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参考IEET工程认证的能力指标机制②,以业界需求的就业能力为主轴,建立学校培育学生的校级能力指标,将其规划为专业能力及通识能力两部分,全面涵盖学校的课程及相关教育活动。其中专业能力为课程培育的核心能力,细化为专业知识、实务技能、信息能力、外语能力、整合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透过学习专业课程来强化个人技术职能。通识能力是指通过通识课程学习或参与其他学习活动来加强和补充的个人能力,细化为敬业合群、热诚抗压、人文素养、服务关怀、表达沟通等5个方面。
(二)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系就业力指标并与校就业力指标建立对应关系
校就业力指标制定完成后,各系要依照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与特色制定各系的就业力指标,并与校就业力指标建立对应关系。系指标为各系欲培养学生能力的最终目标,这些目标所定义的各项能力必须在开授课程中排入教学计划。因此,系指标的制订要配合学生优劣势分析(SWOT)、毕业生从业情况及产业需求定位,进一步具体到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职场就业所需能力或通识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地设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确定自己未来的能力培养方向。
(三)建立课程与校、系两级就业力指标的对应关系,并分配每门课程所具备的指标权重
校、系就业力指标确定之后,系课程委员要建立课程与两级就业力指标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每个科目的系就业力指标权重,学生进入选课系统查询课程时,就可明确了解各科目的能力指标及权重分布状况,见表1[5]。
通过对不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分别达成不同的就业力数值。各院系将学生所修读课程对应的各项能力指标及其教学权重录入E-Map,每学期末,学生的课程成绩就会转换成本人的成绩雷达地图,全面呈现学生的就业力达成状况,见图1[6]。学生可依据分析结果判断目前的个人就业力发展是否符合个人生涯规划及期望,以便在下学期进行修订直至符合目标要求。
南台科技大学通过建置学生就业力指标系统,将就业力议题导入实质的课堂教学及课程规划中,把课程目标与核心能力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课程成绩转化为能力导向的直观参考,引导学生面向能力目标努力。在校生可透过就业力雷达地图,掌握个人学习状况、了解自身能力的优势与弱势,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评估,快速确立个人就业力定位,促进学习能力向职场能力转化。与此同时,各教学单位结合学生修课成绩统计出各项核心能力的学习成效,获取所开设课程提供的就业力分布信息,可以检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预期教育目标,课程规划是否符合业界的职能需求,协助教师及系所持续改善并优化教学课程设计,促进教学与就业力的双向反思与回馈效果的改善。南台科技大学设计开发的就业力指标系统透过学习面及教学面的双向优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增强了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该校自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台湾“教育部”教学卓越计划补助款共计3.0881亿元(新台币),为公私立科大第一名,并分别于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台湾著名的Cheers杂志公布为企业最喜爱的私立技职校院第一名。
四、对我国大陆高职院校的启示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陆开始大规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大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崛起,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到2011年,大陆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职(专科)院校共1228所,在校生达960多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的45%,高职教育已成为大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极大缓和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条件差,大陆高职院校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力下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麦可思公司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抽样调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显示,大陆高职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职业能力水平低于社会初始岗位要求的水平,有高达63%的高职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离职率为44%,三年内平均雇主数为2.6个,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差。此外,高职毕业生对母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满意度也不理想,普遍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应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7]。与此同时,“十二五”时期大陆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将出现新的变化,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将更加迫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更应该把提高毕业生就业力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提高在校生就业力的新方法、新举措,为企(行)业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互动反馈平台,从而形成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国台湾高职院校在校生就业力培养对大陆高职院校的启示是:首先,要将学生就业力培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学校的办学风格打造体现本校特色的就业力模块,形成具备一定区分度的学生就业力风格。其次,要将对在校生的就业力培养同教学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课程来量化就业力指标,实现知识能力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最后,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就业力,除专业能力外,尤其要重视人文通识能力的培养,如表达沟通、敬业合群、人文素养等,使高职毕业生在市场上有较佳的议价能力,保证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台]“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在正式教育中提升就业力——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R].台湾:“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出版,2006.
[2]2009年大专青年就业力现况调查报告摘要[EB/OL].[2012-01-15].http://192.192.117.168/employment/990315/2-6.pdf.
[3]台湾高等教育整合资料库.2007学年度大专毕业生毕业后一年调查描述分析报告[EB/OL].[2012-02-10].https://www.cher.ntnu.edu.tw/wp-content/uploads/file/report/report_96_pba.pdf.
[4]王彦然.未来潜力产业及人才需求分析[J].[台]教育资料集刊,2009(43):302.
[5][台]南台科技大学学生就业力指标系统[EB/OL].[2012-01-05].http://gb.stut.edu.tw/site/portal2.stut.edu.tw/emap_promotion/index.html.
[6][台]高教技职简讯第29期[EB/OL].[2009-05-10].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29/2009050904.asp?c=0600.
[7]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Analysis on Cultivation of Graduates Employ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JIANG Zong-wei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aiwan,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of China pays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the following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identifying the schools indicators of employability according to school-running view and characteristics; formulating the departments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eaching objectives; establishing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and indicators. Its enlightenments to the mainland are: integ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employability into the who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chool; combining the cultivation of employability with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reform; quantifying the indicators of employability to realize transformation from knowledge abilities to practical abilities; define employability form more broad perspective, and particularly emphasize to cultivate students general abilities.
Key wordsTaiw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aduates; employability
收稿日期:2012-04-13
作者简介:蒋宗伟(1973- ),男,河南南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台湾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ZD2011009),主
持人:蒋宗伟。
如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ILC)将就业力定义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英国“提升学生就业力协调小组(ESECT)”将就业力定义为:一组使个人能更好的就业并能使他们成功胜任所选择职业的能力,包括成就、理解力和个人特质;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DFEE)认为就业力是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澳大利亚则在2002年出版的《未来所需的就业力技能》(Employability Skills for the Future)白皮书中,将就业力定义为个人所需具备的技能,其目的不只为了就业,也为了让个人能在企业内进步,以实现个人潜能,并成功对企业的策略方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