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2016-12-21范伯曾杨轶萍
范伯曾+杨轶萍
【摘要】目前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行业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家长因素对其影响的分析。本文从家长择业观的现状、影响方式及对策与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家长
在学校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中,我校存在部分高职护理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甚至放弃已经找到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高职毕业生年龄偏小,在与父母商量就业时缺乏主见,而他们家长往往具有传统就业观念,一般对子女就业期望值偏高,千方百计留子女在本地的市区医院上班,不希望他们到乡镇、外省医院就业,反对他们跨专业、跨行业就业。因此,我们认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必须更新家长的就业观念。
一、家长择业观的现状
高职毕业生家长的择业观因本人文化修养、生活环境等不同而呈良莠不齐现象,存在合理与不妥共存的局面。我校对2014届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家长对子女就业行业、就业地域和就业薪酬的选择情况。
1、就业行业选择
91.9%家长期望子女在医院工作,尤其是在公办医院上班,8.1%家长接受子女从事相关行业。由此可见,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待遇是家长所期盼的,他们当然希望子女留在既稳定又体面的医院工作,尽量来降低就业风险和潜在的失业可能。
2、就业地域选择
76.8%家长期望子女留在本地就业,最好是在市区医院上班,23.2%家长允许子女到外地去工作。究其原因,高职护理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年龄又偏小,他们的父母认为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又较弱,对子女远离家门到外地就业有所顾虑。来自农村的家长希望子女跳出农门,到生活便利的市区工作,来自城市的家长更不希望子女到边缘的乡镇工作。
3、就业薪酬选择
选择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家长比例占2.3%,选择月薪在1001-1500元的占15.7%,选择月薪在1501-2000元占40.6%,选择月薪在2000元以上占41.4%。由此可见,多数家长选择就业薪酬比较客观,部分家长对子女就业薪酬期望值偏高,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市场定位有所偏差。
二、家长择业观的影响方式
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或多或少会受其家长的影响。于是,家长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层次。据调查发现,家长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方式主要有积极引导、强制干预和迁就纵容。
1、积极引导
积极引导是理想的参与方式,一般发生于素质较高的家庭。家长与子女相处融洽,善于与子女交流,会积极引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顺利找到工作。
2、强制干预
强制干预是指家长强制学生听从自己的安排,忽略学生的意见。强制干预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长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占据主导,往往不与学生交流,不尊重学生想法,更不了解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采用高压政策,被迫学生服从自己安排。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幼稚思想进行干预,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
3、迁就纵容
迁就纵容好发生于家境殷实、溺爱子女的家庭。家长对子女的自身条件估计过高,不会帮助学生冷静客观分析当今就业形势,只会听之任之,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尽量满足子女的就业期望,根本不管学生是否与职业相匹配。
三、对策与建议
在指导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意识到家长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引导者,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建立学校—家长—毕业生就业指导新模式,发挥家长协同作用。其次,学校要认识到家长的择业观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具有正反两面性。学校可以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电话联系等途径了解家长的择业观。具有良好择业观的家长能清楚认识就业形势和子女自身条件,经常与子女保持联系,积极引导毕业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计划。这类家长常常是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影响毕业生就业观的形成,可以与学校相互配合,发挥他们的协同力,共同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效。当少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好高骛远的想法,这类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沟通,适当采用强制干预方式纠正学生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正确就业观。具有负面择业观的家长一般对子女就业期望值偏高,希望毕业生留在本地的市区公办医院工作,反对他们到偏远乡镇、农村等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更不能接受他们跨专业、跨行业、跨地区就业。这类家长往往采用强制干预和迁就纵容等方式影响毕业生,造成毕业生不能树立正确就业观,导致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社区等基层工作,甚至不允许毕业生到外地工作,出现部分毕业生毁约现象。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这类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将就业政策、行业形势、招聘信息告诉他们,还可以通过QQ群与他们互动交流,让他们明白目前高职护理就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努力纠正他们的择业观,希望他们与学校一起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学校重点关注毕业生乐于到外地就业而其家长不同意的情况,可建立毕业生及家长档案,采用“一”对“一”追踪帮扶,尽力说服家长同意子女到外地工作,从而降低毁约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事关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家长应该全面认识和了解就业现状、就业政策及就业途径,经常要对自身择业观进行反思与修正,经常与子女沟通就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共同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从而实现高职护理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姚 乐. 家长就业观念对毕业生就业影响[J]. 文教资料, 2007,14:75-76.
[2] 李 群. 毕业生家长就业观对其及时充分就业的关联影响[J]. 文教资料, 2006,3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