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比较研究
2016-12-06
摘要:20世纪后期,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急速扩充,走上了快车道,这似乎符合美国社会学家特罗(Trow M.)于70年代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台湾高等教育经过快速蓬勃发展后,接踵而来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招生与就业。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预测2016学年大专院校一年级学生数开始减少,至2031学年为止的未来16年间平均年减幅度为2.14%,平均年减近5000人。除此之外,2013年台湾地区15至24岁青年失业率13.2%,高于韩国、德国和日本,20—24岁大学以上程度者的失业率居各教育程度首位。21世纪前15年已经过去,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大学入学率自2008年起已达88%,其高等教育迅速扩充所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文章着眼于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来研究扩招背景下高校的发展途径,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实效性的。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招生;就业
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截至2015年底,台湾人口数量约为2300万,大专院校合计171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30万人,教育口径内大学入学率超80%。按照国际惯例和划分标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已属普及化阶段,具有鲜明代表性。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办学如火如荼,走在世界前列,却伴有种种纷繁困扰,比欧美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复杂多变。
1.少子化明显,招生困难
高等教育受人口因素制约,人口因素受出生率、死亡率、老龄化等相关系数影响。据台湾地区总计处预测,2016年出生人口开始减少,2018年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数开始为负值,2023年总人口开始下降,2024年台湾地区老龄化将超现在的日本,2033年台湾地区或成世界最老地区之一。台湾地区教育部由已出生人口之长期数据观察,未来16年间大专院校一年级学生数量平均年减近5000人。实际上,近年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受人口因素影响,招生困境已成不争事实。
上图说明,10多年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程度以下各级学校班级平均学生人数呈递减趋势,少子化明显。由于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程度以下各级学校人数总体趋势递减,致使未来15年大专院校新生总人数偏低,不利于高等教育招生。这与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孙仲山教授在2016年5月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所做的报告相切合,他表明2016年台湾地区大学生源将减少5.6万人口,大学据此将减少1120个班级,而为了就业,大学教师的数量将会新增3360人。这种少子化现象与大学林立的结构性矛盾已然成为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
2.广设大学,失业上升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自解禁起广设大学,这种提高人口素质、缓解就业压力、满足求学的措施虽在短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作用,但长期积滞的问题越发不协调。广设大学造成高等教育恶性竞争,各校招生不足;大学林立,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政府教育经费分散,学费成为学校主要收入来源,职业供需失调。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为适应产业结构快速转变,高教学制调整,20年来台湾地区大专院校增加22%,毕业生人数增长80%,20—24岁大学以上程度失业率居各教育程度首位。根据台湾地区劳动部调查,若考虑物质的实际薪资,大学生起薪较10年前减少8.8%。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就业难和起薪低可能与产业结构调整、教改广开、大学生工作技能不符职场需求及自原性失业有关。
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问题的思考
从2000年开始,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成立大学系统、废除联考制度、实施“高等教育回流体系方案”,台湾地区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办法》以及目前又在商榷的“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修正等教育法案。这些重要措施实然是站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动作,然而现在看来收效甚微,比如台湾“流浪教师”的出现至少印证了师范教育的矛盾。针对当下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问题,台湾地区还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是考虑未来将高校数量降至100所左右。
与美国高等教育相比,自7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的扩增呈钝增态势,而从1985年开始至今则呈现平板现象。高等学校数量即便略有增减,一般来说也是根据资源配置而变化。另外,美国高等教育大致分为社区学院、州立大学和旗舰式的研究型大学三条主线,这种高教教学、科研、服务与美国实际相互促进,在招生、就业及全球化事务中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不少问题。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需要重新审视,精英阶段—大众阶段—普及阶段的提法不一定适合所有国家或地区。
事实上不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还是美国;不管高等教育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什么政治体制之中,一个快速发展中的世界都要求我们的大学进行转型,而不是远远落后于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的变化和革新的能力在其他社会部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信号。同样,政府也面临着变革的需求,使自己对社会的反应更加灵敏且具有责任。尽管各国或各地区是有差异的,但是在历史上高等教育的规律是可以借鉴的。如果大学的目的还想继续趋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就有必要再次变化,迎接日新月异的挑战,否则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可以预设这样一个条件:世界性的高等教育转型已经开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求我们在新常态下用批判的视角来规范和指导本国或地区的教育发展。
三、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现状带来的启示
特征与任务:高等教育转型最基本的问题是角色定位。一所大学之所以在过去是那样成功,大致是适应了环境并且环境需要大学那样去做。信息技术时代以前的公共投资对高等教育来说无疑是最关键的,它对高校的投资多点儿少点儿一般体现在福利上,不会像今天这样影响其生存与发展。今天我们隐约可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高校的公共投资与市场景气程度关联得更为密切,加之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并没有完全走出低谷,公共投资略有减少,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就会有所不适。如果说大学的使命是为社会广泛提供服务,可以是应用型的,可以是教学型的,也可以是研究型的,那么根据辐射范围寻求多样化增值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经费,而且纳税人会非常高兴支持办学。高等教育首先要做的是打破封闭现状,用全新的思维去定位自身特征与任务,才能更好地蜕变转型。
资源配置:大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资于新机遇的资金。除了原有政治的资源配置外,还要更加关注市场机制。如卫生保健或转让费用中获得额外的收入。当然,长远来看还需要其他机会,如私人捐赠、基金的增长、远程教育新型营利学术项目、校园孵化公司的股份收入等。高等教育引入市场观念在未来是可行的,它能激发切实的行动和利益分配。同时值得我们商讨的是配套法规的确立和完善,它能保证相对的公平性。
培养体制:现有的大学教育难以满足社会所需。既然社会进行着产业结构重组调整,那么大学自然要逐步进行结构式变革。毕业生正进入一个一生中要改变几次职业的时代。因此,高度专业化的本科教育显得不合适了。也许,现在是大学努力建立一个严密的学位项目的时候了,它为全面的未来教育机会培养优秀的学生,就是说以教育专业论教育的时代即将过去,跨学科教育、合作学习、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为必要。大学或许应该更具战略性地在人们实际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学习机会,而不是要求人们在年轻时全部接受严格的正规学位教育。世界上的高等教育面对的共同问题就是需要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提升学校的优势学科,这是大学的本质功能,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去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拓宽思维。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正是世界范围内传统教育大肆扩张的共同表征。我们都清楚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教育唯有发挥好教育的自身功能,才能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共荣共生。因而,本文谨慎而细致地探讨了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台湾地区的高教改革,更加有助于世界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其规律性的教育逻辑思考将会卓有成效地促进个人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添辉.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不均等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
[2]丁三青.21世纪初台湾高等教育改革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7).
[3]吴海燕.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法制的发展状况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4]大专以上程度青年就业情况分析[R].“台湾教育部”统计处,2015(5).
[5]大专院校一年级学生人数预测分析报告[R].“台湾教育部”,2015(4).
[6]杨思伟.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1(4).
[7]杨思伟.台湾教师教育政策与改革之分析[R].沈阳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会,2015(12).
[8]孙仲山.台湾少子化教育问题分析[R].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报告会,2016(5).
[9]James J. Duderstadt,Farris W. Womack.The future of the public university in America[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