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探讨

2012-04-29苗晓丽

成才之路 2012年22期
关键词:高中作文发散思维

苗晓丽

摘 要: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型变化多端,渐渐趋向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这样,就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考生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是,一些考生的作文立意肤浅粗陋,墨守成规。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开发多种思维角度,立足现实生活和教材,挖掘发散性思维,并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高中作文;发散思维;深入思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指出,“如果学生的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即不仅通过直接观察而且以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能力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近年来,江苏语文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命题的开放性、创新性、灵活性。这种命题趋势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教师怎么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开发学生的思维呢?

一、深入思考、开发多种思维角度

我常常在作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要善于运用发散性的思维进行深入思考、多角度思考,从而开发新的思维角度。要善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根据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社会经验与亲身经历时代的要求,选取最好的思维角度和方式。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具有深刻性、生动性、鲜明性等,才能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吸取思维的方式。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这些精粹的产物都是祖宗遗留下来的精华,比如古典文学、诗歌、先秦散文等。不说诗歌的如诗如画、侍花弄柳、含情满怀,不说短小精悍的散文蕴涵着无尽的绵绵哲理,不说词曲照耀的理性思维的光环,单是唐宋以来的一些小品文就充满着理性的思维,大多是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事情的分析。先人们论理的方式就是我们的思维的方式,他们论理的方法有的是把事实摆出来,有的进行类比,还有的进行两种或者多种事物的比较,有的做比喻很有逻辑性,有因有果。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多关注一些经典著作,学会他们的思维方式。现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为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以上描写当时聚会的美妙的景物,以便引起下面的说理抒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以上为引发的说理,对人生的感慨)

此类的文章重在说理,重在思维。通过这一类的文章,指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运用发散思维。

二、立足现实生活和教材,挖掘发散性思维

莫泊桑说过,“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19世纪法国画家莫纳在作画的时候,常常跳出习惯思维的模式。他运用发散思维发现,伦敦的雾的颜色是紫红色,改变人们对伦敦“雾都”的看法。著名的诗人苏轼更运用发散性思维,把普通的庐山写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种材料,只要合理运用发散思维,就可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立意角度。我们的学生,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思维练习。这些教材中的内容,我们可以训练学生转化视角,立足多角度寻找思维的影子。

我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时候,常常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多角度提炼文章立意。比如《鸿门宴》这篇文章可以从很多角度立意。①细节决定成功:项羽的粗鲁和毫不在意。②性格决定人生:项羽和刘邦对待奸细的不同态度。③谈如何用人——谋臣的不同反应。④时势造英雄:在当时的情况下才出现项羽类的人物。⑤大丈夫能屈能伸——刘邦的巧妙周旋。

当然,需要立意的还有很多,都是来源于我们学过的文章,立足于熟悉的材料,但是角度和视点已经截然不同。这些立意都是利用原有的材料和教材,运用发散性思维选取很有新颖性的观点来立意的,发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训练学生对成语、俗语进行新解。某些成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是可以反弹琵琶的形式进行新的解释。比如:瓜田李下,原指会做一些引起人怀疑的动作和事情。根据这一点,可以解释为只要行得正,走得端,即便行走在瓜田李下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酒好,也还是需要做广告宣传的。所以可以翻新为,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样可以翻出新意。常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很好地开发。

(3)对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比如:《鸿门宴》中的项羽,古书上评价是“妇人之见”。而现在我们运用发散思维重新定义: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当我们遇到作文走进死胡同的时候,就要选取思维的发散点,站在材料的不同角度,进行辐射状的思维开拓,就会写出有深意、新意的文章来。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

现在人的思维往往都陷入一种定式思维里面,不知道变通,容易随波逐流。假如我们的学生陷入这样固定的思维方式中来,那么老师就有义务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那么如何进行辩证的思维训练呢?在训练的时候,要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不能刻意寻求新意,以免画蛇添足。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趋向思维的发散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完整而又紧密的逻辑结构,这样就需要学生有着严谨的思维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对立统一规律,包含着一些内在的矛盾。

比如《打开窗户与飞进来的苍蝇》这个题目,我们要反弹琵琶。打开窗户,飞进来的东西不一定是苍蝇。要是从这方面立意,就显得新颖,别出心裁。在某些作文中,学生习惯于单向的思维。当然,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时候,不要把思维发散作为主要的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发散思维,这样会无意识地影响到学生的认真思考。不恰当地片面地热衷于发散思维,将会影响学生集中深入地思考。学生集中精力,开拓思路,探讨确定主旨,那么就会很快地打开思路,发散思维自然而然地转动起来。如果这样,就能保证文章有新颖的立意。通过这样发散思维的培养,才能获得辐射状的最终结果。教师在训练的时候,要多观察,研究作文的材料,从多个角度思考观点。最后,运用各种说理的方式找出最切合题意,最符合社会要求,最能反映材料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而且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把别人想不到的思考不到的全部罗列在一起,形成一个“闪光点”,这就是最好的文章。所以,培养发散性思维既要本着新颖独特的关注点,也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发散性思维要保证自己的立足点有足够的话去说,不能为了追求奇异,最后不发一言。根据学生对社会的观察情况,对生活的体验情况,思维训练也要因人而异。

总而言之,在越来越灵活、创新的作文命题面前,作文的思维逻辑性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来。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在生活中、在手头的材料中,都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只要不断积极训练,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写出美妙如花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周世忠.千古文章意为本[J].中学语文教学,2004(2).

[2]李真微.激活作文创意的新思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8).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作文发散思维
高中语文作文训练浅谈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高中议论文写作思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