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感调动与中学散文教学
2016-11-25孙秀江
孙秀江
摘要: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要根据作品的语言信息,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文中的言语、文字的描绘和实物标志的意义,调动自己储备的丰富表象,根据个人社会实践和创造需求,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达到灵感的突现,实现散文教学与情感调动的高度整合。
关键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情感调动;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51-01
人的行为不只是驱力的作用,还有赖于外界的"诱因",而正确可行的"诱因"能够有效地唤起机体行动和指导行动方向。"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既然地位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情感调动呢?这就取决于"教学者"如何巧妙地设置这些"诱因"了。
1.备课要知情
备课包括两个方面:吃透教材,研究学情。就吃透教材而言,散文往往充满诗情画意,教师一定要披文入情,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象演员一样,进入"角色",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寻找感情线索,掌握感情基调,要把握准每篇散文表达情感的特点,采取的方法、方式,然后把作者的感情体验和思想意识转化为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想意识,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出情。例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文章的开头就奠定了情感基调:我爱我母亲。作者以满怀崇敬的心情,追述了自己母亲的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迹,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对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劳动妇女的深情赞歌。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入研究,认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他深挚的孝心和博大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作者抒发的情感不是单纯的母子之情,而是一种更深的意义,更为崇高的感情。
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把握班级学生的各种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精神状况,而这些情况能否获得,"教与学"能否在双边活动时有效的配合,"学情"是否借助"教师、作者"情而得以完美的调动,其重要途径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舒畅、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散文教学中的情感调动,学生可以从心理上形成完全彻底地接纳教师的教育倾向,使教学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至于怎样才能"备学生",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和学生"交心"、"知心"、"连心";其次,为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提供契机,激发他们的兴奋感和自信感,使学生能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2.授课要表情
所谓表情,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它包括脸部变化、体态动作、语言语调等具体手段。表情是一种情绪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课堂上,教师恰当地运用表情,不仅能有效地传授作品中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感情信息,而且在一课堂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语言交际效果,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老师就是这方面的楷模。他们亲切自然的教态,极富有吸引力。他们和蔼的微笑,饱含激励的目光,均能向学生传递师爱的信息,使学生对他们的课总是充满极大的兴趣。
3.朗诵要含情
朗诵是初中散文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法,使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显露出来,从而受到艺术力量的教育和感染。如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叶圣陶先生就是主张"最好还要美读,美读就会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当,不但了解作者在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那么何谓"美读"其法?叶圣陶认为:"表现悲壮、快活、诧异或慷慨的文句,句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又说:"含有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叶圣陶教育文集》第14页)叶先生之语,发其本质就是不同的情感文句,须用不同的诵读方法来表现,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深刻和准确地表达出每一篇散文中情感,让受教育者在自己的情感领域里与之共鸣,产生情感联想,从而达到"使他们把朗读作品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13页)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反复吟诵、品味、体悟、领其真情。例如《白杨礼赞》《小桔灯》等抒情散文,教师要讲出情来,读出情来。再如《听潮》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写了潮涨潮落的变化,讴歌了大海的魅力。其中"落潮图"段,则应用轻柔的语言,低而舒缓的语调,用青春方动的情感,读出诗人想象之情,读出"月光"和"玫瑰色"的"朦胧美",读出情人低语的芳醇美、羞涩情,读出"拥抱情"的热恋而平静,"偎依感"的难舍而不平,使学生们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愫和作品的意境,由此想象出大海落潮时的"温柔美"。
4.析词句、标点要达情
散文比实用性记叙文更富有文学性,语言美便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无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灵活富于变化。有的质朴淡雅、有的绚丽多姿、有的优美、有的隽永、有的简洁明快、有的含蓄凝重,语言风格的不同,表现散文作家各自的艺术情趣和艺术追求也不同。因此,散文教学需引导学生品味字、词、句,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词句,最能表达作者和人物感情,教师在教学时应抓住名言、警句、重点段落讲解,剖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打的意思"。这里的"狡猾"一词是贬词褒用,含有"机灵调皮"之义,得出了"老师"是假愠而不是真打,从而学生领会到了蔡芸芝老师爱学生之情,同时也使学生那种"天真调皮好玩"的性情跃然纸上,读来趣味横生。还有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等名言警句,教学时入理的分析,对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道德情感上的熏陶。
5.设置情境以激情
人们的情感体验是由具体的情境特点所决定的,典型情境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性的作用。触景生情,情境感染,情感共鸣,就是情感的情境感染性。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散文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散文教学时,教师应该依据"文章情"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感染上某种情绪,思想上得以沟通,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春》的教学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实地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这样活化了心绪,又陶冶了情操。
总之,散文教学中的情感调动是奥妙无穷的,要把握其中的韵味,还有待于进一步尝试。情感调动的最终结果是让学生除对文章情感的了解之外,主要是促使他们形成理性的感情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