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电影《黑天鹅》
2012-04-29张梦娜
张梦娜
摘要:分析电影《黑天鹅》中女主角与母亲,与导演的关系,深入其精神层面,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其最终走向毁灭的原因。
关键词:自我意识;妮娜;觉醒
电影《黑天鹅》很显然是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它以女性为故事的主线讲述了一个名叫妮娜的芭蕾舞演员为了完美的艺术形象和自我价值,不断的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展开探索,最终冲破了精神的桎梏在舞台上成就了角色,却因为不堪精神的重负使自己走向毁灭的故事。本文讨论的自我意识是女性主义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只有女性重视自我意识的觉醒,才会促使女性们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去追求原本属于她们的梦想和自由,这就犹如电影中女主角妮娜经历了被束缚,挣脱,最后寻找到完整的自我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电影中的妮娜,一直与母亲住在一起,28岁的她,在母亲强势的严格管教之下,形成了她软弱、天真、温顺、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再来看看母亲这个个体,沉浸在已逝岁月中内心孤独而有些偏执的单身妈妈。影片中母亲有句台词是这样的“我选择了你,为你放弃了芭蕾,我本来应该有更好的事业”,可知母亲因为年轻时由于生下妮娜从而断送了自己的艺术职业生涯,所以想把未实现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在她身上能够延续自己的青春,并对她抱有极高的期望。同时,为了避免女儿在舞蹈事业上跟她一样半途而废而对她严加管教,关注与掌握女儿的一切,对她除了练习舞蹈之外的任何行为都采取限制和干涉的态度,甚至没有安装房间门锁,方便其可以随意进出。似乎这也是一种暗示,她把自己女儿当成了一个小木偶,看似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实际都是母亲控制力的触角,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个木偶没有自我的意识,没有隐私,没有本该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激情与朝气。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涨和周围环境的变换,妮娜的内心又充满着强烈的焦灼感,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成长、独立,并拥有自我。在片中反复呈现妮娜背部的抓痕,其实都可以理解成她想摆脱母亲控制、断裂与母亲联系的意象细节,可见多年来的压抑亟需排解。
整部电影戏剧的冲突可以说都是从妮娜需要同时扮演纯洁无瑕的白天鹅和放浪邪恶的黑天鹅而开始。黑白天鹅就是一个隐喻,就好比人性的两面,白天鹅象征着在母亲庇护下的妮娜,一直按照母亲的要求和意志在生活,善良却毫无生气;黑天鹅象征着妮娜潜在的一面,那是一种渴望激情、叛逆,向往自由和自主的完全不同于平时的她。在剧中她动作完美,舞技精湛,善良而纯真是饰演白天鹅的最佳人选,但是黑天鹅的妩媚与诱惑妮娜却很难演绎。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应该是妮娜自我意识的迷失。她虽然已经是28岁的大姑娘了,但心理年龄却依然停留在前青春期阶段,自我尚未苏醒。母亲的苛刻,父爱的缺失,交际圈的狭窄造成了妮娜人格的不完整,这样的不完整不是自身的缺失,而是后天的压抑,最后作为一种病态的人格发展形势,使人脱离了真实的自我,无法实现其既定潜能的发展;人格阴影是一把双刃剑,也是每个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积极接纳、整合阴影就可以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回避、抗拒阴影则会被其强大的破坏力击溃,自身人格阴影整合的失败是造成其精神崩溃的根本原因。但其实妮娜的身上也许一直压抑着一个想要破茧而出的黑天鹅,这从她悄悄拿走前任天鹅皇后贝丝的东西可以看出,她也疯狂的渴望成为那样完美的舞者。这个黑天鹅就是妮娜的另一个更加黑暗的人格,一直蠢蠢欲动想要挣破束缚,妮娜在片中一切幻想都来自于这只迫不及待挣脱出来的黑天鹅。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 “女人所受到的教育就使她缺乏主动精神,习俗令她们雪上加霜。”而对妮娜来说,这一时期的她是被动的,软弱的,她只能听命于他人。她心中没有欲望,更没有激情与活力,这样的性格是难以演好黑天鹅的。在她一直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28年里,反倒是黑天鹅激发了她本应由的自我意识,唤醒了她人性中的另一面。在影片最后尼娜自我毁灭象征着她人格的完整和自我的突破,在作品中以毫不掩饰之情表现了女性的自独立意识及在实现中唤醒女性对于个性的解放与自我意识完整的警觉。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电影帮助妮娜挣脱命运束缚的黑天鹅只是一个意象,真正其自我意识的唤醒还是来自本片中唯一的男性角色——托马斯。拥有对舞剧主角选择权的导演,是剧中唯一出现的男性角色,也不断的强调妮娜的动作虽然完美,但却缺乏激情。在妮娜始终不能完美展现出黑天鹅的魅惑狡黠时,是托马斯用各种方式引导妮娜释放自己,激活蕴藏在她体内的原始力量,甚至亲自与妮娜对舞在抚摸和亲吻中帮助妮娜寻找黑天鹅的诱惑。电影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似乎刻意把托马斯这一男性角色打造成了妮娜生命里寻找自我不可缺失的正面引导力量,是唯一一个真正了解妮娜并给予她成长力量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像父亲指导女儿一样,指导妮娜。而在妮娜生活中父亲角色的缺失,也为妮娜认同托马斯这个父亲角色提供了先天条件。妮娜在托马斯的推动下,最终完全释放,并因此将“自我”完全牺牲,在自我与超我间拉扯,最终走向灭亡,成为男性权利下的牺牲品。虽然在托马斯的帮助下,妮娜逐渐完整了自我意识找到了自我,但是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妮娜的飞跃还是毁灭,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自己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张星,电影《黑天鹅》的精神分析[J].电影文学,2011(11).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