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与服务
2012-04-29郑利鹏
郑利鹏
摘要:大学生德育不应该仅仅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发展状态等。本文从教育、管理、服务三大领域来探讨德育人文关怀的具体实施路径,凸显“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以更好地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人文关怀;路径;以人为本
教育、管理、服务是大学生德育的三种活动形式,密不可分。教育通过直接的说教对大学生进行强有力的人文关怀,是主渠道;管理通过制度的约束起着基础性的人文关怀作用,是保障;服务是外显人文关怀价值的重点,是桥梁。三者统一于人文关怀的实施过程中。
一、以教育为主导,寓人文关怀于课内课外
(一)以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人文意识为出发点,实现理论灌输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状况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构建有着感染作用、激励作用和启发作用。基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重新定位的要求,首先,教育者应该树立平等、服务、尊重的教育理念,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不仅应具有高度负责的教育使命感,还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不仅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应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与能力。其次,教育者还应该拓宽、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与德育工作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以适应教育对象的内在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教育者应该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将其自身崇高的人格魅力、育人理念、关怀意识贯穿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二)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统一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本质上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广泛而身后的人文关怀内涵”。[1]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应该追求一种更加人性、灵活的教育目标,不仅要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道德要求、思想观念,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主、自觉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并在步入社会之前学会如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学会关心、尊重、理解他人,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理性的心态来面对自我、面对现实、面对未来。
二、以管理为基础,寓人文关怀于日常管理中
(一)以完善管理机制为出发点,实现人性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统一
德育管理是一种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系统地开发和整合德育资源的活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整合校内图书馆、体育馆、校园网等硬、软件资源和德育管理队伍,还要整合校外德育资源,以实现管理结构的最优化。德育管理应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建立一种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体制,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践行业务管理的同时渗透人文管理的内容、要求,确保在实现硬性业务管理要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管理方式的人性化和管理效果的柔性化。
(二)以增强管理实效性为落脚点,实现管理的工具性价值与人性价值的统一
高校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因此亟须构建一种协调的大学生人文管理模式。(1)多样化管理。德育管理应该针对大学生的具体需要,运用具体的标准去迎合每一位学生的需求。(2)主动性管理。不仅要注重管理的内容、方式、过程,更注重对管理客体自律主体性的引导。(3)开放性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内容、形式,加强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的交往。从而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立体的眼光来组织、实施管理,实现管理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性价值的统一,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三、以服务为重点,寓人文关怀于长效服务中
(一)以健全大学生服务网络为出发点,实施全面服务
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网络。(1)整合大学生专业服务机构与大学生自我服务组织的各种资源。充分地建设校园服务的硬件、软件设施,充分发掘校园已有的具有为大学生服务功能的资源。(2)完善大学生服务的内容。不仅应该有基础服务,如心理健康服务,还有发展服务,如就业服务。(3)转变服务方式。我们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服务方式,在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贫困大学生、单亲家庭大学生、残疾大学生的需求,寓人文关怀于对大学生的服务活动中。
(二)以推动教育与管理、服务和谐开展为落脚点,实施日常服务
大学生服务组织应与教育部门、后勤部门、就业部门等建立紧密长期的伙伴关系,建立大学生档案库和信息跟踪机制,针对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等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比如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注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完成学业;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帮助学生充分就业;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等等。
参考文献:
[1]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作者简介:郑利鹏(1989.11-),汉族,河南省鹤壁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