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①
2012-04-18陈春红
陈春红,孟 瑜
(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①
陈春红,孟 瑜
(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一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同样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文章阐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必要性,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1]。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一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围绕“两个了解,三个选择”这个教学目的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进行探究。
一、研究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认识“三个选择”即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应具有明显的课程性,它要与课堂理论教学的线索相呼应,具有一定的课程结构、相应的实施规范和考核办法。因此,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从理论基础上看,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几个基本特征。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其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在于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从教学目的上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不仅是传授近现代历史知识,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讲述,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其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3]。
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于课程内容是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为线索,自身历史性的特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距离感,通过各地区与课程相关的历史遗迹、场馆的参观及其他实践等活动,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历史史实更加鲜活起来,便于学生掌握。从教学主体上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去亲身体会,在实践中来印证历史。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的思维模式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绝对到辩证的转变。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国史、国情,充分认识“三个选择”的正确性,激发其爱国之情,使之坚定不移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二、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只有理论教学课才是课,而实践教学向来不被人们重视,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较,课时相对较少,教学内容较多,在课堂教学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有些教师更是认为课堂上的内容还讲不完,哪有时间去考虑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进度。存在这种认识的人,不仅有一般的教师,也有部分的领导;不仅有其他专业的教师,也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二)实践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缺乏科学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刚开始开设时,由于人们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因此在第一轮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组织过程显得松散。首先,整个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时间安排也不尽合理。其次,没有规范的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教学时间安排,还是教学内容选择都是教师自由发挥,没有实践教学大纲,没有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整个教学过程编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和规范性。
(三)实践教学缺乏必要保障措施
一是时间难以统一安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在教学管理部门那里没有列入学校教学统一安排,一般只能由组织实践教学的教师自己找时间进行,这样给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学生每天的课很多,因此,只能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实践教学,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学生往往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组织保障乏力。实践教学要想达到育人的目的,就应该涉及到每个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尤其是外出参观时,与专业课的课外实践相比更是困难重重,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组织学生时,其号召力远不如做学生工作的部门。如何能使各部门携手联合,相互配合,这就需要学校的统筹安排。目前实践教学还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单方面行为,同时也只能是部分学生参与,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也给成绩考核带来困难。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需要有足够物质保障。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没有单独的建制,很难有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往往是举步维艰,常常是临时请示,层层批示,这大大影响了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路
(一)实践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课堂讲授仍是主要的教学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要素,了解国史、国情,认识“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因此,进行实践教学时要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的展开,紧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
1.在教学内容上找好实践教学的切入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纷繁复杂,而实践教学学时有限,在什么时间、哪一部分进行实践教学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来开展实践教学。选择切入点的原则一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国史国情的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对“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二是紧紧围绕重点问题、学生认识模糊的问题(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到底带来了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等等)展开。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自悟,澄清其错误认识,提升其思想境界。
2.在教学方法上实践教学要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为目的
实践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采取何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为理论教学服务,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是值得研究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选择适当的方法。选择实践教学方法的原则一是要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广泛地采取如讨论式、专题式、答疑式教学等实践性强的方式,建立以“互动”观念为核心的新型教学范式。二是要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高,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在考核方法上实践教学的考核要和理论教学考核紧密结合
考核的原则一是全面考察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系的全面掌握情况。二是注重考核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通过实践教学的考核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理论水平。
(二)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五大机制
1.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保障机制
管理者要提高认识。实践教学不能可有可无,临时应付。要把实践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去,要明确实践教学课时,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确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给与相应的学分。同时,教师要有相应的工作量。
教师要提高认识,实践教学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不像课堂理论教学形式那么简单,相应的困难较多,有些教师有畏难情绪,嫌麻烦。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认识教育部新方案对实践教学重视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2.深化实践教学研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不是某个教师个人行为能够做到的,也不是偶尔一两次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达到的。首先必须是团队行为。全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要对实践教学同样进行研究,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大课题,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深入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特殊性,研究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关系,研究怎样通过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层层深入的实践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其次,必须长期坚持,逐步扩展,广泛挖掘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形式和内容,形成一整套实践教学体系。
3.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探索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1)实践内容要体现目的性。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进行实践教学,但是,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各有不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两个了解,三个选择”来展开。因此在形式上和内容选择上要有针对性。
(2)实践环节要有层次性。人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升华的过程,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就要适应学生的认识过程,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思想认识逐步深化,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上就要精心设计,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
(3)实践形式要多样性。做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虚拟实践和有形实践相结合。在校内,可以借助影视符号或计算机网络支持实践教学,通过课堂辩论、讨论、读书报告、演讲,甚至可以组织文艺演出等进行虚拟实践。同时可以到校外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进行有形实践。
(4)实践场所要反映地方性。在实施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践活动受到经费、时间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据此,我们更应当注意对当地或是周边地区社会实践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如哈尔滨的七三一遗址、东北烈士纪念馆都有地方特色,学生通过亲临其境,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感受到东北人民的艰苦抗战,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了教学的效果。
(5)实践的结果要讲求效果性。前期指导要与后期总结追踪相结合。即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及时总结,深化学生认识,树立典型,给予引导,使实践教学的效果更加巩固。如在参观后,写出体会后,可以在课堂上将写得较好的体会让学生宣读,进行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深化对“三个选择”的认识。
4.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同时,要积极和学校相关部门联合,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尤其是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特别是组织大型活动时,要与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学生会等紧密结合,相互协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第一轮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学生在参观教育基地时,笔者深深感到建立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5.取得学校支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实践教学离不开学校的经费支持。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实践教学经费按每位学生20元预算,由学校统一拨款,专款专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实践教学时要取得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的支持,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经费的总体规划下,划出相应部分,由专人负责,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实践经费,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进行。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EB/OL].http://www.moe.gov.cn.
[2]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的主要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3]亚力坤.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The Practice Teaching Exploration in Course ofCompendium of Chinese Neoteric&Modern Historyin University
CHEN Chun-hong,MENG Yu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H arbin College,H arbin 150086,China)
Practical Teaching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achieve an important way.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aCompendium of Chinese Neoteric&Modern History,the sam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In this paper,China’s Outline History curriculum need to practice teaching,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status quo,and proceeded to put forward the Outline of China’s modern history,the idea of practice teaching courses.
Compendium of Chinese Neoteric&Modern Histor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practice teaching
G642
A
1007-9882(2012)01-0166-03
2011-11-25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五段式’教学法研究”
陈春红(1964-),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孟瑜(198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助教,主要从事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田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