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理工科日语课堂的实践①
2012-04-18时春慧刘玉琴邹善军
时春慧,刘玉琴,邹善军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辽宁大连116620)
合作学习在理工科日语课堂的实践①
时春慧,刘玉琴,邹善军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辽宁大连116620)
在日语学习中,理工科学生存在口语交际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中级日语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策略。结果表明,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改善了课堂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积极性,培养了社会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理工科日语教学;日语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复合型高层次IT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日渐扩大的对日外包行业,部分高校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了日语强化课程,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化软件人才。实践证明,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普遍认可,但同时也收到了一些诸如毕业生口语水平一般、日语沟通交流能力偏低等反馈。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日语沟通能力,是理工科日语课堂实践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通过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日语交流能力,还能培养集体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本文将结合IT专业中级日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合作学习在日语课堂的应用。
一、理工科学生在日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日语教学模式及就业形势的影响,IT专业的多数学生以通过日语能力考试为目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默默地”学习词汇与语法,忽视了“说”的练习,学到的是“聋哑日语”,缺乏文化素质与交际能力。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在软件工程专业第四学期的中级日语课开课前的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学生认为自己虽然通过了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但是听说水平,特别是日语表达能力差,迫切希望在中级日语课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另外,通过观察与调查,理工科类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多是被动的,如: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内主要的学习行为表现为听课、做笔记、做练习;不喜欢主动提问和发言;喜欢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安排,但却不愿意积极参与课上教师组织的语言交流活动;课外的主要学习行为是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没有个人计划,自主学习能力不强。21世纪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就是教会学习,学“生”就是学会“生存”和“生活”。世界各国也都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满足学生提高日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试将合作学习带入中级日语课堂。
二、合作学习在中级日语课的实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也称共同学习,是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而且能够促使学生融入集体,促进团队精神,培养社交技能。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小组活动和班级授课相结合,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把权力和时间让给学生。这样将有利于改善IT专业学生日语表达机会少,不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现状,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发展。
(一)授课对象及教材
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笔者在“中级日语”课上进行了实践。授课对象为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日语强化班(软件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日语水平为国际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中级日语课的教材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大家说日本》,该教材以概观日本文化为主线,共12课。每课的构成为相关背景介绍的阅读文、会话及课后练习。其特点是阅读文较难,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会话角色设计较多,内容较长,两者都不适合个人单独完成。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前期准备
1.合作学习动员说明会
在学期初,教师首先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解释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原则,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最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了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40%与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考核主要以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而定,期末成绩由个人项目和小组合作项目构成,促使学生注重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小组的组建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次合作学习实践在分组时遵循了两个原则。原则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各个合作学习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而组内成员的构成考虑三个平衡:日语基础较好与基础较差的成员的平衡;男女平衡;性格外向与内向的平衡。这样做有利于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原则二:动态性。分组一次持续4周,偶尔也可以根据任务不同采取随意分组,每次合作组员承担不同角色。以这种形式分组既能满足学生希望和不同程度的学生交际的愿望,又可以避免固定小组中出现诸如依赖性等不良交际问题。全班分成了6组,每组56人,各设组长1名。组长要有责任心和热心,负责组织课内与课外小组学习活动的展开,并监控大家分工和合作的过程,保持与老师的联系。同时,各自为小组命名,使学生对于小组有归属感,促进发挥其主动性。
(三)课堂实践
1.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家说日本》这本教材中,每课第一部分的阅读文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既涉及单词语法又包含文章理解和分析,还有相关背景知识,比较复杂,所以我们运用了合作学习方法中的小组调查法。合作学习流程为:确定任务—小组准备—形成作品—教师把关—课堂展示—综合评价。在讲授每课之前,教师把阅读文的讲解任务分配给合作小组,称之为授课组,每课由23个小组负责,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合作小组需要在课前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找资料,做好课件,通过教师的认可,上课时在规定的15~20分钟内把准备好的材料展示出来,讲解之后进行评价。以第三课《高齿令化社会》为例具体说明小组的活动。接受任务后的某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分工,组员们分别负责单词、语法、文章内容概括、拓展知识,包括日本高龄化的对策和中国高龄化现状及思考。组员完成各自任务之后再一起将资料汇总、整理成课件,通过邮件等方式提交给老师。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小组反复修改课件内容和形式之后在小组内部试讲,为课上展示做好充分准备。而班级里的其他小组则为同学组,在课前要对文章充分预习以便课上做好互动及评价。
上课时先由授课组进行课件展示,课件一般分为三大板块:语言知识讲解、文章内容梗概、拓展知识介绍。形式上既有文字、图片,又有音频、视频,充分体现了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授课组的成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如文中出现了“わけではない”的语法,他们便把和“わけ”相关的句型一一列出,讲解细致,体现了主观能动性。而且,每个环节中都设置了与同学组的互动问题,这样课堂上所有学生都被调动起来,既锻炼了日语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语言知识,也拓展了知识面,为学生输入跨文化信息。授课组的展示结束后,先由同学组进行口头评价,评价内容要具体,之后无记名填写评分表,给授课组打分。评分表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对授课组的整体评价,从两个方面记分:课前准备10分,如课件的制作、内容;课堂表现10分,如语言使用、发音及感染力等。第二部分是给授课组每位成员评分,按照ABCDE由高至低五个等级打分,由于每位成员的任务不同,所以凭整体印象打分即可。评分表的最后一部分是主观评价,即用文字对授课组的表现做出评论。评分表将在课后反馈给学生,对学生下次的表现起到指引和导向作用。此外,在课下小组内部也要根据每位成员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进行小组自评。
最后,在课上教师要进行总评与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此外,为了使知识系统化,教师可以对文章细节及重点进行强调。如要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或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就这些方面提出问题,让各个小组当堂分析、讨论,如第三课中,提问:“日本ではお年寄りたちがどのように老後生活を送っていますか。中国ではどうですか。”通过这种问题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内容。
2.合作学习在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会话部分语言知识点不多,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所以先由教师讲解语言知识要点、文化常识、日本人的交际礼仪与习惯等,然后利用角色扮演法完成合作学习。
角色扮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完全按照课文中情景对话的内容进行表演。要求小组成员密切配合,从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到身体动作都力争生动自然,贴近生活。比如第六课《日本の侩统芸术》的对话中有一段留学生到日本人家体验茶道的经历,那么学生必须把茶道的基本礼仪表演出来。第二种方法是根据课文提供的话题,改编对话内容,设计人物关系进行表演。要求是必须根据本组扮演角色的人际关系重新组织对话。众所周知,根据人际关系的不同,其日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如果角色之间处于朋友关系的话,对话要改用简体;如果是陌生人之间,要改成敬体;如果是上下级之间,还要涉及敬语表达。合作小组通过讨论、创作、练习之后也同样要在全班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向表演组提问,进一步确认他们的对话内容。
无论是哪一种角色扮演,对于小组的课堂表现都要当场给出评价。由于“说”的能力是理工科学生的弱项,为了确保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总结评定时主要以肯定、激励为主。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也是采用组内和组间评价,不必给出具体分数,组内按照综合表现排出名次。对于其他组,只要评出ABCD四个分档即可。
(四)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在学期末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卷调查及访谈,并要求每个学生提交该学期的总结报告,结果显示学生的满意度较高。期末考试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班级日语综合成绩在整个学年名列前茅,其中笔试平均成绩为81.2分,大大超出了全学年72分的平均值。学生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语言技能方面的变化
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由开始的被动逐渐变为积极,因此日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的听说机会,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在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增加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和创造潜能。合作是学习方法更是改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不是单纯的学习词汇与语法、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理解这种语言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2.心理方面的变化
约有80%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增进了团队精神,增加了与其他人的交流机会。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日语已经不太紧张,而且平时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就不会害怕因一次考试失误而被否定。有些学生还反映,通过合作他们懂得了欣赏他人,为他人的成功高兴,并能鼓励自己向他人学习。
(四)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的指导与监控
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但并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不是把学习活动完全交给学生自行合作,任其发展。尤其是在合作学习开展初期,常会因小组成员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而阻碍小组学习的进行,这时需要教师以帮助者的身份介入,提出有效合作的建议、调节学生行为、指导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课堂中的讨论活动,教师应在各组间巡视,提醒学生用日语交流。当出现成员无法解决的语言障碍时,及时指导,提示正确的日语表达方式,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小组任务要分工明确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容易出现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无所事事,小组汇报与自由发言的机会由少数优等生掌控的现象。这是由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主动发表意见,而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表达能力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建议员、报告员等由各组员轮流担任,任务计划要具体到每个人应该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等。
3.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评价对于合作学习的成效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评价总是以小组为单位,不对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就会造成为了取得较好的小组成绩,课前的信息搜集和课件制作等任务都由能力强的学生代劳等现象,这样会导致在无教师监控的情况下,差生脱离合作活动。因此,除了教师和小组间的评价之外,还要认真进行组内成员互评、自评。评价主要从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创造性以及任务完成质量来进行,其中个人在任务中所承担的部分及对本次活动的意见等要详细叙述,这样有利于展示学生的学习历程,促进学生反思。
三、结论
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积极,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还锻炼了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竞争激烈,合作交流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要素。对于IT专业日语强化班的学生来说,掌握合作技能就意味着为将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课堂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方式改善了课堂气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日语综合素质,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能力更具有重要意义。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1).
[2]Cuseo J.B..Cooperative learning vs.small-group Discussions and Group projects:The critical differences[J].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ollege Teaching,1992,2(3).
[3][美]大卫·W·约翰逊 ,罗格·T·约翰逊 ,卡尔·A·史密斯.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David W.Johnson,Roger T.Johnson.Learning T ogether and Alone[M].Boston:Allyn&Bacon,1993.
[5]郭举昆.共同学习原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索日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2(4):46.
G642.4
A
1007-9882(2012)01-0175-03
2011-12-10
时春慧(1979-),女,黑龙江友谊人,硕士,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日语教学;
刘玉琴(1964-),女,辽宁大连人,博士,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