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及其意义

2012-03-20钟德强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药物学药理学定位

钟德强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及其意义

钟德强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传统的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或药物学将学科定位为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基于这一定位的教学使护生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新医护模式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近年来,药物应用护理将学科定位为临床护理学科兼基础学科,促使教材知识结构调整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变革,促进药理学教师角色转换和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有利于护生明确学习药物应用护理的目的,改变学习方式,培养用药护理能力,以适应新医护模式和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护理专业培养目标。

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

医护模式、就业制度等的变革,使中职护理专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我们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由20世纪的“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中等护理人才”转变为“培养从事护理保健工作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1]。为此,教育部从20世纪的药理学、药物学基础到近两年的药物应用护理,无论是学科培养目标,还是学科知识结构、教学大纲等都作了重大调整。中职药理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在对药物应用护理重新进行学科定位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才能适应中职护理专业新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1 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

就教材而言,无论是20世纪后期使用的《药理学》,还是进入21世纪后开始陆续使用的《药物学》及《药物学基础》,尽管教材知识先后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其学科定位都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2]。

2 原护理专业的药理学、药物学学科定位缺陷

2.1 限制了护理专业教材知识结构的优化

原护理专业的《药理学》和《药物学》教材,一直沿用“药物作用—临床应用(用途)—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药疗须知)—制剂和用法”这一知识架构,护理专业学生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同一种教材。教学中,尽管教师针对不同专业有意区别教学内容的主次,但学生还是难以把握。进入21世纪后,护理专业《药物学》教材与其他专业的该教材从名义上加以区别,但教材的知识结构还是“换汤不换药”。

2.2 脱离护理岗位技能要求

在原药理学和药物学的学科定位指导下,护生要掌握药物知识需学习药理学或药物学。在学习中,护生对药物学的学习缺乏目的性,错误地认为学习要靠死记硬背,导致不能把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相联系,如有的护士给患者使用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后,未能对患者的心率、肠鸣音、排便情况进行观察、了解、记录等;不少临床护士竟然发出了学习药理学、药物学“无用”的感慨。

2.3 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一些教学管理者认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考药理学、药物学,对护理专业而言这些课程只是无关紧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安排和课时分配上,有忽视药物学的现象发生,使该学科教学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对护生用药护理能力的培养和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不利影响;受限于原学科定位,教师对护生的药理学或药物学教学内容以讲授药理知识为主,极少讲授用药护理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需要相脱节,对新形势下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和实现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该学科定位也很难适应我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的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新要求。

3 对药物应用护理学科重新定位及其意义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新理念,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突破了原护理专业药理学与药物学学科定位,重新定位为“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阐述临床药物应用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一门学科”[3]。与原来护理专业药理学、药物学学科定位的区别为: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为应用学科、临床护理学科,药物应用护理既是连接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桥梁学科,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科。这一定位的转变对护理专业教学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1 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药物应用护理既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用药护理”为基本架构,又把用药护理部分提升为重点,鲜明突出学科的知识特点,即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实现临床护理中的合理用药,并开展相应的用药观察和用药护理;既实现了护生的知识结构调整,又体现了护理专业的技能本位,为护生学习药物应用护理知识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以适应护理岗位对中职护生提出的技能要求,从而使护生认识到药物应用护理的学习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前提,更是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护生因需而学,因用而学,促进护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2 促进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受原来护理专业药理学、药物学学科定位的影响,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历来注重疾病护理,而忽略用药效果观察、用药护理、保健护理,造成了护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随着药物应用护理学科新的定位,加之相应的学科知识架构调整,使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得到补充、完善,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护生专业知识更趋合理、全面,更能适应现代护理岗位的需要。

3.3 促进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师角色转换和知识更新

虽然护理专业课程将原来的药理学、药物学改为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由基础学科转化为基础和临床护理专业学科,但仍由原来的药理学教师进行教学,由于学科新定位和学科知识结构调整,要求从事药物应用护理教学的教师,必须由“基础教师”角色向“护理专业教师”角色转变。作为药物应用护理教师,不仅要具备原来药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临床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卫生职业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药理学教师毕业于药学专业,这些教师从知识结构上说,因为没有系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更没有从事临床工作,所以对临床护理了解不多,相关知识严重欠缺,即便是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师,从事教学后,也很少有机会到临床一线从事医护实践工作,对临床医疗和临床护理的发展现状了解不全面、不透彻,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教师只有不断地补充、更新临床医疗和临床护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工作,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效果。

3.4 促进药物应用护理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培养护生用药护理能力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教育[4]。就护理专业而言,社会用人单位不仅要考查就业者是否接受过护理专业培训(或取得文凭),还要考查就业者的实践工作能力,要求学校对护生的培养应立足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能力为本位。学校只有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护生。传统学科定位存在明显弊端:一是教学模式弊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动物验证实验的实践教学,几乎没有结合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实践教学,使药理学教学脱离临床实际。二是教学评价方式弊端。传统评价方式都以理论考试为主,几乎没有实践能力考试,以知识记忆为主要考试内容,知识应用所占比例极低。受传统学科定位的影响,教学未能真正做到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使其感觉学习药理学、药物学索然无味,被动学习;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学模式入手,大力开展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减少动物验证性实验,增加临床用药护理实践教学内容,扩大比例开展药物应用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使教学贴近临床,注重护生用药护理能力培养,以适应新医学模式对护理人才的能力要求。

综上所述,现在的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课程,其学科定位与原来的药理学、药物学学科定位相比,更有利于中职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适应现代护理对护生能力的要求。这一由基础学科向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兼备的学科定位转变,对护理专业教师角色转换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现代护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杨新民.应重新定位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99~101.

[2]王开贞.药物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姚宏.药物应用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刘宇辉.从学校专业设置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专业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24~25.

G420

A

1671-1246(2012)15-0090-02

猜你喜欢

药物学药理学定位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南疆中职护理教学中药物学绪论的教学设计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艺术药理学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第十六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在广西举办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模块化教学中口腔临床药物学课程的发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