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2012-11-30鲁兴梅
鲁兴梅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鲁兴梅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说课;备课;教学艺术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通俗地讲,就是授课教师面对同行,在一定场合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说课由解说和评说两部分组成,重点在解说。说课时要明确和紧扣3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评说则是听者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说课可以是教师在充分备课后、上课前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阐述的课前说课,也可以是授课后对一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的分析及反思的课后说课。
1 为什么要说课
说课是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的教研活动。课前“说课”,属于课前准备的部分,是对备课的深化[1]。
1.1 说课将备课思维外显化
说课要求教师将自己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理解、挖掘和处理,以及教学设计思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测和评估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说课者的教学思路必须十分清晰,不仅说清楚,还让听者听明白,使备课的思维过程借助语言外显化。
1.2 说课将备课行为立体化
备课通常是教师个人的独立行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备课的质量受个人爱好、情绪、思维习惯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的制约,甚至容易“我行我素”。说课要求说课者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缘由说给别人听,给所有参与“听说课”的人提供“评说课”的机会,既可以“先说后评”,也可以“说评结合”,将备课的个体行为变成群体行为,集中集体的教学智慧。
1.3 说课将备课研究理论化
备课时,教师将较多的时间放在备“教学内容”上,主要关注“教什么”的问题;说课不仅要求说清楚“教什么”,还要说清楚“怎么教”,更要说清楚“为什么这么教”,为“这么教”找到理论支撑。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审视、考察、分析、评价自己将要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促使教师从经验型的循环往复向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型转变。
1.4 说课将备课管理全程化
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务管理部门通过检查审批学期授课计划、检查教案和听课来检查备课质量。说课则可以全方位地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弥补检查教案的不足,是备课环节的过程性检查。
课后“说课”是说课者在授课后对一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的反思、分析,以便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因此,无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都需要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深化有效备课,提高教学艺术。教师积极参与说课,是促进其自我成长,提高业务水平,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2 说课说什么
2.1 熟悉备课流程
通过熟悉备课流程,进一步明晰基本教学环节,理清思路为说课做准备,具体见图1。
图1 备课流程和各环节基本要求
2.2 明确说课内容
说课内容可以细分为“七说”,即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学法,说教法,说媒体,说板书;也可以视具体情况,整合说课内容,变成“五说”或其他。
2.2.1 说教材 说教材的常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
(1)说明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和说明说课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意义,该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内容;本课题内容与前面已安排内容有什么联系;说明说课课题或章节内容所呈现的主要知识点。
(2)说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处理,如详略的安排,修改、增减的理由和依据。
(3)说明确定的课题重点和难点及其理由。
说教材要既不迷信教材,又符合教学各方面的具体要求。2.2.2说学情 说学情旨在分析学情,进而为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法和学法提供依据。说学情要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学生各方面的优势,回避或弥补学生的劣势,即扬长避短。
学情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习态度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等。要分析学生现状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与教学内容之间、与实现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和能学什么。
2.2.3 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时所规划的、在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教学总体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目标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的规定,二是单元章节的要求,三是课时教学任务,四是教学对象的实际。
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情感和态度目标3个维度。
目标确定得越具体、越明确,反映教师对备课的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越合理。
2.2.4 说学法 说课强调学法,并先于教法[1]。
说课要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学习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最大程度地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发现者、启发者。
学法指导应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性、差异性、实用性和整体性原则。
2.2.5 说教法 就是说出“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即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
2.2.6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从中可以看出说课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这里要突出“设计”的艺术。
(1)概括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设计。这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把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让听者听清“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为什么这样教”。
(2)重点说明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分配。说出每个环节如何展开,彼此之间如何衔接、每个步骤的设计和时间分配,如此设计与安排的依据;说出教学中巩固重点的方法和理由;说出教学中采用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和理由;说出如何进行教学反馈,如何进行教学总结;说出习题的精选和设计,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和理由等。
2.2.7 说板书 好的板书,能突出重点与难点的联系,使每一课时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良好锻炼,给人以美的享受。板书设计应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启发思维、生动直观。
2.2.8 说媒体 利用多媒体说课。借助图片、动画或影像资料化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形象展示教学流程,使同行或专家在听说课过程中受到启迪。多媒体说课课件应再现教学过程,反映教学过程的合理化安排,使说课课件和教学课件有机融合;要明确说出多媒体的组织、分解、使用的最佳时机。
在说课过程中,可以把说教材和说目标、说学情和说学法、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使说课条理更简洁、清晰,重点更突出。在顾及整体背景和基本方面的情况下,教师应确定并突出自己说课的重点,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开教学,把事理说透,切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3 如何提高说课质量
3.1 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说好课,应该从多方面准备。准备越充分,心里越有数,做起来越游刃有余。关于说课的准备,简单归纳如下。
3.1.1 知识准备(1)熟悉教纲:熟悉教学大纲,掌握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分解教学目标。
(2)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编写意图和目标,了解知识承接性和延续性,了解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说课内容所处地位和作用。
(3)拓展视野: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知识结构,才能在本学科教学中游刃有余,具有一定深度、广度。
3.1.2 理论准备 作为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3.1.3技术准备 要明确说课内容和要求,掌握说课技巧,准备教具,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演示技巧等。
3.1.4 心理准备 说课时面对的是同行或专家,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2 精琢细磨,推敲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推敲教学环节设计中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设计是否流畅,过渡是否自然。
3.2.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说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确定后,说课的整个安排,就要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全面,不能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反复揣摩说课中是否有内容与目标相脱离的现象。
3.2.2 突出重点、难点 结合教材地位、作用、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要分析难点的位置、程度、成因,突破难点或分散、化解难点的关键措施,以及化解难点要体现培养学生思维。
3.2.3 明晰逻辑结构 要抓住听者的心弦,必须有一个经得起推敲的逻辑结构。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联系的基础上,组织好说课材料。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符合课型和学科特点;设计的问题之间衔接流畅,过渡自然。
3.2.4 选择有效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师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突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2.5 渗透学法指导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这个“重心转移”有3方面的含义:“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材转向学材,教法转向学法。”[2]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具体说清以下问题:针对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学生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操作?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3.2.6 设计目标控制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引入新课到归纳小结,每一环节都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控制,要与教学目标相呼应,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剪辑、逐一审查,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3 削支强干,锤炼说课内容
说课强调“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实不说虚”[1]。说课的显著特点在于说理,即说课与说理有机融合在整个说课过程中。做到运用理论“言之有理”,联系实际“言之有据”。因此,需要从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出发,以这些实际为基点和依据才能做到“言之有据”。要真实反映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说课中,尽量将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并接受其检验。根据教学实践说理,说理为教学实践服务。
3.4 反复揣摩,凝炼说课语言
说课语言要做到准确(规范、科学)、简洁、生动、严密。说课语言要流畅,不要作报告似地出现1、2、3……每个环节过渡要自然,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过深过细。在练习过程中,要反复揣摩,注意以下几个环节语言的设计与运用。
3.4.1 巧妙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语或导入环节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的。说课的开头就牢牢吸引听者,使听者产生观摩说课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3.4.2 合理衔接 教学过程设计,每一环节之间要自然过渡,衔接合理,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反复推敲每一环节之间的衔接用语,做到环环相扣,衔接流畅,承接转合,水到渠成。
3.4.3 适当留白 图画绘满画纸,未必尽善尽美,适当留下空白,反而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1]。教师说课也一样,若一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将所有空间占满,认真又辛苦,效果不一定很好。因此,必要时适当留空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4.4 从容结束 好的结束设计要为新课开展做好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因此,设计结束语也需要精心推敲。从结束的内容和方法上,激发听者对说课内容依依不舍,或给听者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从时间掌握上,要做到结束得恰到好处,既不是匆忙收场,又不是故意拖延时间。恰到好处的结束语会起到“言有尽而意无尽”的效果。
3.4.5 剔除杂质 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要着力剔除口头禅、语气词和重复用语。
3.5 撰写说稿,缜密教学思维
将经过锤炼的说课内容,按照内在逻辑组织说课稿,在撰稿过程中使内容和说理有机融合,使自己的认识能力逐渐深化,随时捕捉教学灵感融入其中,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剥茧抽丝,逐层剖开,展现内涵;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逐渐形成缜密、严谨的教学思维,提高说课质量。
3.6 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研室内部、参赛选手之间可以进行说课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在琢磨的过程中往往迷雾重重,通过交流,可以帮助每位教师打开思路,茅塞顿开。
3.7 声情并茂,彰显个人风采
说课最后还是要落实在“说”上。说课比赛可以说是“表演艺术”,既不能等同于夸张的艺术表演,但也不能平铺直叙,毫无色彩。要反复演练,用经过锤炼、简洁生动、含蓄幽默、逻辑严密的语言,呈现自己精心雕琢、独具特色的教学设计;用端庄大方的仪态和迷人的微笑,吸引听众、感染他人;用独具魅力的激情说课,声情并茂,彰显教师风采。
[1]刘彦昆.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赵才欣,韩艳梅.如何备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G 420
A
1671-1246(2012)15-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