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补心丸对辅助治疗抑郁症44例
2012-02-26韩卫军河北省张家口社会福利总院张家口075000
韩卫军 河北省张家口社会福利总院(张家口 075000)
临床资料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8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复发性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20;复发≥2次,年龄<60岁。排除器质性病症,无精神活性物质应用史,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按就诊顺序标号,单号为治疗组(西酞普兰联合安神补心丸),双号为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组43例,完成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18~48岁,平均(35.2±11.2)岁,病程l~9年平均(5.9±2.7)年。对照组41例,完成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1~54岁,平均(39.2±8.7)岁,病程1~7年,平均(4.2±1.4)岁。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治疗方法清洗期1周。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40mg/d,治疗组给予安神补心丸,药物组成:丹参、五味子、石菖蒲、旱莲草、生地黄、菟丝子、珍珠母、夜交藤、合欢皮、女贞子,以上药物各300g,干燥后共为细未,水泛为丸,如绿豆大。15粒/次,3次/d,口服。疗程4周。
疗效标准采用HAMD及治疗中出现症状量表(TESS)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进行评定。疗效按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采用SPSS11.0软件包,组间数据比较配对t检验,组内数据比较用χ2检验
治疗结果两组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次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2~4周,以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有少数病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便秘、排尿障碍等反应,均不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讨 论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减低,自杀危险性高。其发病机理从生物学角度认为是脑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递质减少而致抑郁情绪产生[1]西酞普兰是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对焦虑症抑郁症等5-羟色胺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通过阻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同时,它对多巴胺(DN)的重吸收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3]。各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各种抑郁症均显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4]中医认为抑郁症乃为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5]倘若日不愈,必伤及气血,从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中医临床多把西医的抑郁症归为郁症范畴。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抑郁症的发生皆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临床上表现为忧思郁怒,多思善虑,表情淡漠,多喜独处,善悲欲哭,神疲倦怠,纳少腹胀,倦怠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初病因滞而挟痰湿、食积、热郁者多属实证;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如久郁伤神,心脾俱亏,阴虚火旺等均属虚证[6]。中药安神补心丸主要成分:丹参、五味子、石菖蒲、旱莲草、生地黄、菟丝子、珍珠母、夜交藤、合欢皮、女贞子等。其功善治肝肾阴亏,血不养心所致之心悸、失眠,可养血安神,能使机体抵抗力增强西酞普兰联合安神补心丸使西酞普兰更好发挥其抗抑郁的功能,进一步使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
反复发作的抑郁症,选用西酞普兰虽然奏效,但如何尽快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使抑郁症患者回归社会是抑郁症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表明,西酞普兰联合中药安神补心丸能够提高抑郁症的效果,提示安神补心丸对抑郁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1]朱玉卿,台 勇.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2):116.
[2]蔡文治,金燕君,杨成龙.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237-238.
[3]戴润珠,徐渭龙,杨丽雅,等.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46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3,10:946-947.
[4]Mendels J,Kiev A,Fabre LF.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Citalopram and Placebo in depressed out-patients With Melancholia[J].Depress Anxietg,1999,9(2):54-60.
[5]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1.
[6]石 捷,陶建青,曾 强,等.解郁丸治疗轻中度抑郁症68例[J].陕西中医,2008,29(11):1486-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