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SSFSE序列在肠梗阻诊断价值中的对比研究

2012-02-01牟文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2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肠管

徐 进 牟文斌

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常因其时间分辨率较低,对腹部疾病的诊断存在伪影多、时效性差等缺点[1]。近年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有了新的突破,即采用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fast spin echo, SSFSE)序列,扫描速度快,一次屏气即可获得多层影像,对腹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2-3]。而多层螺旋CT因其准确性与可靠性,已被证实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与SSFSE序列对疑似肠梗阻病例进行检查,对比其在肠梗阻诊断方面的价值。

1 方法与材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08年7月至2010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肠梗阻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资料共68例,其中男性为29例,女性为39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为49岁。所有患者都有MRI检查和螺旋CT检查的完整资料。

1.2 检查方法

(1)CT检查: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CT(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患者检查前禁食8 h以上,上扫描台前尽量饮用温开水800 ml使胃腔充盈。常规仰卧位, 分别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层厚5 mm,间隔5 mm。增强时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碘帕醇80 ml,注射速率为3 ml/s,动脉期及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注射后28 s和60 s。

(2)MRI检查:采用1.5 T(GE HD)超导MR扫描仪, SSFSE序列采用的参数为TR 8.2 ms,TE 66.0 ms,FA 180,层厚为4 mm,矩阵为128×256,FOV 350 mm×350 mm。

1.3 影像分析

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回顾分析病变的CT、和MRI影像表现,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边缘及与相邻器官或结构的关系,追踪观察病灶供血血管。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形状、转移等征象进行评价并作出影像诊断。如两位医师意见不一致,则通过讨论达成一致。

1.4 数据分析

以最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有无差异,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的统计计算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完成。

2 结果

本研究入组患者共68例,其中56例最终临床诊断为肠梗阻,其中小肠梗阻为35例,结肠梗阻为21例。56例导致梗阻的原因中有35例经手术探查及病理证实,其余为临床诊断;纤维粘连25例,原发或转移肿瘤26例,炎性疾病5例。其MRI、CT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68例患者的MRI、CT检查结果

SSFSE序列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为95.6%,诊断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100%,而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为88.2%,诊断灵敏度89.3%,特异度为83.3%,两种技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637,P=1.000,McNemar检验)。

3 讨论

由于MRI检查可使患者免除肠镜和钡剂消化道造影的痛苦,无辐射,无损伤,因此在腹部疾病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快速序列的涌现和脂肪抑制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磁共振的时间分辨力和图像质量日益提高[5-6],既可显示肠腔的狭窄、扩张和充盈缺损,又可以观察肠壁和腔外的病理改变,对病理的性质、范围和分期做出全面评价,有利于临床治疗和指导手术切口的确定。肠梗阻的患者可以直接利用梗阻肠腔内的液体作为肠道的天然对比剂,扫描尽可能在胃肠减压之前进行,因为减压后气体、液体的排出可影响梗阻及梗阻点的显示[7-8]。对于一些症状相对轻缓的患者,可口服甘露醇对比剂以增加肠管形态的识别, 与肠管外的肿块进行区别。在肠管扩张严重时难于从形态辨别结肠和小肠,可以从T1影像上分辨,T1影像上结肠呈高信号,而小肠呈低信号[2]。

多层螺旋CT在目前被认为是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9-11],与之前的非螺旋CT技术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①空间分辨率更高,扫描层厚更薄,仅为0.6 mm,对肠管走行、系膜分布的追踪以及梗阻部位的判断、显示并发症更便利;②扫描速度更快,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大范围的快速扫描,一次屏气可全腹扫描,减少患者屏气难而致的呼吸伪影;③有更强大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包括MPR、CPR、MIP、SSD、VRT、VE等[12-13]。Beall和Kim等[14,15]对MRI和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对比研究,Beall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CT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只有71%,而MRI可达到95%,因此本研究对疑似肠梗阻患者分别进行SSFSE序列扫描与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比较,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根据相关研究,MRI的诊断标准仍然可继续采用CT的诊断标准:

(1)结肠肠管扩张内径>4 cm,小肠肠管扩张内径>2.5 cm。

(2)肠梗阻的部位:机械性肠梗阻在近侧扩张肠管与远端塌陷或正常肠管之间出现“移行带”,交界区即为梗阻部位。

(3)肠梗阻的病因:肿瘤性梗阻可见软组织肿块;内、外疝出现疝囊及疝内容物;肠扭转时肠袢及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分布异常;肠套叠“移行带”肠壁呈同心圆结构;“移行带”见粘连带或未见明确病变,则考虑肠粘连;

(4)闭袢性肠梗阻:扩张积液的肠袢呈“U”或“C”形,肠袢及其系膜血管呈放射状或旋涡状。

(5)麻痹性肠梗阻:成比例的小肠、结肠扩张,没有“移行带”。

(6)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征象合并肠缺血表现。

(7)MRI诊断缺血指征:肠壁环形增厚(扩张肠袢壁厚≥2 mm);肠壁强化异常;局限性肠系膜积液或水肿;肠壁、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内积气;大量腹腔积液[3,8,16]。

在MRI影像中,不同原因导致的肠梗阻表现各异[1,17-18]:粘连性肠梗阻的梗阻点无明确肿块和显著肠壁增厚,这有利于鉴别梗阻的原因。此外,Low等[18]认为MRI对鉴别肠道良、恶性梗阻具有重要价值,肠道恶性梗阻的特点为肿块,局限性肠壁增厚,腹膜和黏膜强化,其中肿块是恶性梗阻最可靠的表现,良性梗阻的特点是无肿块,黏膜弥漫性强化。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多见于有腹部手术、外伤、或腹膜炎症等病史的患者,可见粘连区肠管走行不规律,肠管聚集,梗阻的位置位于肠管扩张和瘪陷的交界处,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明显。闭袢性肠梗阻时可见扩张积液的肠管呈马蹄形成“C”型。肠肿瘤的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肠腔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平扫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肠腔不规则狭窄;增强扫描肠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 病变远侧端呈“袖口征”或“截断征”。

4 结语

Beall和Kim等[14-15]的研究表明,MRI对于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手段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由于MRI无辐射,可以在短期内多次对患者进行随诊复查,更有利于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1]李晓兵,罗健君,秦明明,等.MRI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2):1691-1693.

[2]宣家文,翟建,陈远军,等.MRI对实验性闭袢性小肠梗阻肠壁缺血评估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0):1414-1418.

[3]尚芸芸,袁曙光,闫东,等.肠道磁共振水成像诊断肠梗阻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23(6):647-650.

[4]汪波,曾广源.增强CT对肠梗阻及肠缺血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9):144.

[5]Lee JM, Jung SE, Lee KY. Small-bowel obstruction caused by phytobezoar: MR imaging findings[J]. AJR Am J Roentgenol, 2002,179(2):538-539.

[6]Juglard R, Rimbot A, Marty A, et al. Bowel obstruction in pregnancy: value of 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 MR sequence (SS-FSE)[J].J Radiol,2003,84(12):1986-1988.

[7]Wu FZ, Huang JS, Chen CL. Small-bowe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obturator hernia[J]. CMAJ,2010,182(18):2005.

[8]Oyasiji T, Angelo S, Kyriakides TC, et al.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outcome and cost implications of admitting service[J]. Am Surg, 2010,76(7):687-691.

[9]徐启怀,王丰富,徐晓剑,等.机械性肠梗阻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08-110.

[10]侯新川,张定.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7):702-703.

[11]彭涛,谢晓红,陈云涛.肠梗阻原因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四川医学,2011,32(1):127-129.

[12]丁杰,张忠民,王润华.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2):119-120.

[13]纪建松,王祖飞,赵中伟,等.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7):3359-3362.

[14]Beall DP, Fortman BJ, Lawler BC, et al. Imaging bowel obstruc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f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J].Clin Radiol, 2002,57(8):719-724.

[15]Kim JH, Ha HK, Sohn MJ, et al. Usefulness of MR imaging for disease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comparison with CT[J]. Korean J Radiol,2000,1(1):43-50.

[16]Sarraf-Yazdi S, Shapiro ML.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the eternal dilemma of when to intervene[J]. Scand J Surg, 2010, 99(2):78-80.

[17]Barmparas G, Branco BC, Schnuriger B, et al. In-hospital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exploratory laparotomy for trauma[J]. J Trauma,2010,71(2):486-490.

[18]Low RN, Chen SC, Barone R. Distinguish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cy: findings at MR imaging[J]. Radiology,2003,228(1):157-165.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肠管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