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特菜荆家四色韭黄及其非遗栽培技术

2012-01-25陈军张海军王东峰

长江蔬菜 2012年17期
关键词:韭黄韭菜

陈军 张海军 王东峰

地方特菜荆家四色韭黄及其非遗栽培技术

陈军 张海军 王东峰

导读:荆家独特的四色韭黄栽培以寿光独根红、大金钩、陕西汉中冬韭及桓台荆家地方品种为宜,细颗粒壤土栽培,清明至立夏播种,东西向作畦,土壤冻结前挖沟搭设防风障,冬季覆薄膜和苇毛苫进行软化栽培,用倒盖法铺设苇毛苫;1月下旬白天揭苫,使韭黄叶尖变绿,2月上旬揭苫促使其叶尖呈紫色;综合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四色韭黄。

韭黄,是采用避光软化栽培,使韭菜在避光条件下利用鳞茎再生培育出的营养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一般栽培全生长过程不见光,白(茎)、黄(叶)。当韭黄见到阳光,叶上部变成绿色,再用温差调控技术,使其夜间感受低温,韭黄叶尖呈现紫色,这就是四色韭黄的生产原理。荆家四色韭黄2008年通过农业部“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荆家东孙种植基地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荆家四色韭黄已有150余年的栽培历史,蕴含着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加之其稀缺性和特殊性,在充分论证调研后,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几年,寿光、东营、华北、西北等地学习借鉴荆家四色韭黄的种植经验和方法,但均无法栽培成功。四色韭黄种植以细颗粒壤土为宜,要求耕层深厚、通透性好,保肥、蓄水能力强,荆家镇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日照时数2 600 h,位于马踏湖湿地保护区,地表、地下水储量丰富,空气清新、湿润,当地优良的水土、空气和政策环境是四色韭黄种植开发的重要保障。据农业部门调查测算,荆家镇东孙村一带的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0.9%,全氮含量0.079%,全磷含量 0.12%,碱解氮含量 61 mg/kg,速效磷含量6 mg/kg,速效钾含量90 mg/kg。荆家独特的气候和水土环境,不仅适合培育高营养价值的韭黄,还使其栽培技术不可复制。其种植技艺已被列入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全市蔬菜种植业的先例。

1 育苗

1.1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病虫性能好、抗寒、耐热、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品种,以寿光独根红、大金钩、陕西汉中冬韭或桓台荆家地方品种为宜,不可使用转基因种子。

1.2 种子处理

可用干籽直播(春播为主),也可用40℃温水浸种2 h,除去秕籽和杂质,将种子上的黏液洗净后催芽。方法:将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置于16~2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6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1.3 整地施肥

苗床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燥地块,播前耕翻土地,667 m2施腐熟猪厩肥6 000 kg、尿素8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12 kg作基肥。肥料要符合DB 3703/T003-2008要求,结合整地深翻入土,耕后细耙,按东西向整平并作宽2 m的畦。

1.4 播种

从土壤解冻到秋分(9月22日或23日)均可播种,但夏至(6月21日或22日)到立秋(8月8日或9日)天气炎热,雨水多,对幼苗生长不利。为了达到当年移栽的目的,最佳播期在清明(4月4~6日)到立夏(5月5日或6日)。每隔30 cm与畦向垂直开播种沟,沟底平整,深浅一致,有利苗齐。开沟后将畦面踩1遍,顺沟浇1遍透水。水渗后将催好芽的种子混掺3~5倍湿沙子(过筛炉灰)撒在沟内,上覆过筛细土1~1.5 cm厚。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或稻草,增温保湿。70%幼苗顶土时撤除苗床覆盖物。

1.5 播后苗期管理

出苗后先促后控,韭菜出土时浇1遍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0%。韭菜苗高11~12 cm时,667 m2随水冲施尿素5 kg,此后控制浇水,以防苗子徒长。播种后前30天,苗床温度保持在18~25℃。播种30天后揭开覆着物,让韭菜自然生长。播种后出苗前,喷施盖草能(吡氟氯禾灵)、拿扑净(烯禾啶)等除草剂防除单子叶杂草,或667 m2用33%施田补(二甲戊乐灵)乳油150 g对水50 kg喷洒地表。

2 定植

2.1 地块选择

春播苗应在夏至后定植,夏播苗应在大暑(7月23日或24日)前后定植。地块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的细壤土。定植规格:东西向作畦,按4 m为1畦带,每1畦带安排2畦,每畦宽1.5 m,风障带1 m。畦长视地形而定,一般在30~60 m。

2.2 整地施肥

选好地块后需要施足底肥。施肥标准:应符合DB 3703/T003-2008标准,达到无公害卫生要求。施肥原则是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之比不低于1∶1。施肥量以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为基础确定,最高无机氮素养分施用限量为16 kg/667 m2,中等肥力以上土壤磷钾肥施用量以维持土壤平衡为准,肥料深翻入土后,耙平畦面,等待移栽。

2.3 定植

苗高16~18 cm,具有4~6片宽叶,苗龄70天,基部粗大时起苗,剪去须根先端,留2~3 cm,以促发新根。再将叶子先端剪去一段,以减少叶面蒸发,维持根部吸收水分与叶面蒸发的平衡。按行距20 cm、穴距20 cm、深3 cm浅栽,每穴10~15株,覆土以不埋住分蘖节为宜。定植后及时浇稳苗水,以利缓苗。5~6天后,新叶长出再浇缓苗水,促进发根长叶,并及时划锄中耕2~3次后蹲苗,此后保持田间土壤湿度60%。

2.4 定植后期管理

缓苗至立秋一般不追肥,以防幼苗过高过细而倒秧,此阶段主要是养根,热雨过后可及时浇井水,以防烂根。韭蛆是为害韭菜的主要虫害,常聚集于韭菜地下根系附近,蚕食韭菜的鳞茎,立秋前后结合浇水用辛硫磷、敌百虫等进行灌根,以防韭蛆。处暑(8月23日或24日)至秋分(9月22日或23日)(进行2次重追肥,667 m2分别施腐熟饼肥200 kg、过磷酸钙100 kg。从白露开始,每5~7天浇1水,保持地面不干,寒露(10月8日或9日)后开始控水控肥,保持地表见干见湿即可,以促进养分向根部回流,防止韭菜贪青旺长不回韭。

3 冬季管理

3.1 搭设风障

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后,气温在5~7℃,韭菜植株开始休眠,韭菜地上部分的养分逐渐回流到根茎中贮藏起来,叫做“回韭”。把干枯的韭菜全部割下来,叫做“清墩”。清墩时注意不可伤及韭菜的假茎。土壤结冻前,挖沟搭设防风障。防风障是用竹竿、木杆等作骨架,用玉米秸秆、芦苇等作挡风材料扎成的一道围障,其高约1.5 m,略向南倾斜,扎牢固。每3~4畦面搭设一道东西走向的防风障,为了提高地温,条件允许的在地块的东西两端搭设南北走向的防风障。把畦面打扫干净,再铺撒1遍充分腐熟的牛马粪或土杂肥,以提高地温,同时选择晴天中午浇1次水,此后不再浇水。

3.2 避光覆盖

准备好塑料薄膜和苇毛苫 (用芦苇的花穗做成,中间用木板或者竹片固定,厚度5 cm)。与其他的覆盖物相比,苇毛苫轻便、不透光、保温效果特别好,是最理想的覆盖材料。韭黄喜干燥,覆盖栽培时畦内不宜过湿,可筛出细土,晒成干燥细腻的干暖土,覆盖到清理好的韭墩上。在行间不断地用干暖土培韭黄,以降低畦内湿度,随着韭黄长高,继续在晴暖天中午培土,借培土避光,进行软化栽培。此阶段温度管理是关键,若表层土温<5℃,韭黄则不生长。可在畦上加盖薄膜和苇毛苫保温,先盖薄膜,压严后再盖上苇毛苫。铺设苇毛苫用倒盖法,由北往南一个压一个盖好,防止冷风由南向北沿着苇毛苫的缝隙侵入到畦田里。

3.3 扒墩

大雪(12月7日或8日)后,养分充分回流韭黄根部,这时采用扒墩(就是扒去韭墩里面和韭墩周围根部以上的表土,松一松这些土壤)的方法,对韭黄进行冷刺激和日光照射,打破它的休眠期。选晴天10:00开始揭开苇毛苫,15:30盖好,使韭黄见阳光,阴雪天则不揭开,扒墩深度以露出鳞茎、不伤根系为标准。这是四色韭黄的前期培育阶段。

4 四色韭黄的培育

4.1 倒土培白

翌年1月,为增加韭黄假茎长度,需进行倒土。用细土把韭墩埋成高出韭墩3~5 cm的小土包,不仅能使假茎变白、增高,还可增温、保温、防病、提高品质。此时是四色韭黄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气温逐渐降低,要晚揭早盖苇毛苫,使土壤表层温度白天尽量≥5℃,晚上≥-5℃。

4.2 见光着色

1月下旬,韭黄顶端透出土层,不用再覆土。白天掀开苇毛苫,让韭黄的叶尖感受阳光的照射,韭黄叶片中产生叶绿素,叶尖变成了绿色,仍需防止低温冻害。2月上旬,韭黄生长到18 cm时,就达到了收割标准,在收割之前,要通过揭盖苇毛苫,让韭黄的叶尖感受一定的低温,土壤表层土温每天保持在-5~0℃1~2 h,韭黄的叶尖会呈现出紫红色,保持3~4天,四色韭黄就培育成功了。

4.3 收割

春节前,收割头刀,后每25天割1刀,要随之追肥浇水1次。可割3刀,品质以第一刀最好。收割时,镰刀在鳞茎的上面收割,防止伤及韭黄的鳞茎。

4.4 收割后管理

停割以后,进入第2年的养根管理阶段,此期注意防止草荒和韭蛆,及时打掉抽薹,防止养分消耗,周而复始,栽1次可连续管理采收5年。

5 贮存

贮存窖内菜体温度保持在(4±1)℃,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90%。

6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

6.1 物理防治

糖醋液诱杀,按糖∶醋∶酒∶水∶90%敌百虫晶体=3∶3∶1∶10∶0.6配成溶液,667 m2放置2~3盆,溶液随时添加,保持不干,诱杀种蝇类害虫。

6.2 病害防治

灰霉病667 m2用6.5%乙霉·多菌灵粉尘剂1 kg,7天1次,连喷2次;疫病667 m2喷施5%百菌清粉尘剂1 kg 1次,或用6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灌根,10天1次,交叉使用2次;锈病发病初期,用16%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600倍液,10天1次,连喷2次。

6.3 虫害防治

韭蛆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还可通过浇水促使害虫上行后,667 m2用75%灭蝇胺8~10 g,对水50 kg灌根。早春(3月上旬)和晚秋(9月中下旬)进行药剂灌根防治,667 m2用40.8%毒死蜱乳油600 mL,1.1%苦参碱粉剂2~4 kg,40%辛硫磷乳油1 000 mL或20%吡·辛乳油1 000 mL或辛硫磷·毒死蜱合剂(1∶1)800 mL,任选一种,稀释100倍,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灌药,然后浇水。潜叶蝇防治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喷75%灭蝇胺5 000~7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1 500~2 000倍液。蓟马防治在幼虫发生盛期,喷50%辛硫磷1 000倍液、10%吡虫啉4 000倍液、2.5%溴氰菊酯类农药1 500~2 500倍液。在韭蛆、潜叶蝇、蓟马等害虫成虫发生期,667 m2放置粘虫板30~40块诱杀。

[1]刘仁凯,刘晓云.冬培韭黄新技术[J].现代种业,2004(6):45.

[2]韩晓莉.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3):7.

[3]雷旺盛.静宁县培土覆盖法韭黄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1997(3):25-26.

[4]贺中娟,罗鹏举,张盛忠,等.干韭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12):26-27.

[5]王新文.保护地冬春韭黄的培育技术[J].蔬菜,1998(1):7.

[6]李发琼,陈燕,芍怀科.韭黄栽培技术的改进试验研讨[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6(2):60.

[7]魏孔斌.韭菜(韭黄)无公害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6):24.

陈军,山东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55033,电话:13964464390,E-mail:keyu20@163.com

张海军,王东峰,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2-05-07

猜你喜欢

韭黄韭菜
韭黄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韭黄无公害生产栽培措施分析与研究
普定韭黄 香飘海外
韭黄春卷
浅析弥勒市韭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韭菜壮阳是真的吗
绿化草坪为什么不用韭菜?
风云变幻——赫章韭菜坪
莴苣和韭菜
无公害韭黄的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