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番茄品种应用现状与潜力品种推荐
2012-01-25木万福麻继仙康如松杨龙张志星
木万福 麻继仙 康如松 杨龙 张志星
云南地区番茄品种应用现状与潜力品种推荐
木万福 麻继仙 康如松 杨龙 张志星
本栏目特约主持:木万福
副研究员,现任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蔬菜中心主任。从事蔬菜栽培、良种繁育等工作13年,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加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楚雄州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技术专利3项,授权1项,授理2项;以第一主编出版新农村实用技术丛书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参与发表论文23篇。选育菜豆品种2个、温室专用型黄瓜2个,育成花椰菜自交系12个、自交不亲和系5个、胞质雄性不育系3个,获得1 586份杂交组合,筛选出4个早熟、耐热优势组合,其中,“云花菜11714”顺利通过专家田间鉴评。
导读:云南地区番茄生产中大、小果型品种均有,栽培模式多样;生产中要根据其栽培模式、当地气候及消费习惯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品种,可选用拉比、迪利奥、德奥特7728、利得001等大果型品种或格格、友思、亚蔬11号、夏红宝等小果型品种。
番茄又名西红柿、番柿、洋柿子,起源于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既能熟食,又可生食,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种类之一,生产和需求量大。由于番茄适应性广、产量高、效益好,生产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番茄种类丰富、品种繁多,生产者选择品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大量调查,总结了云南地区番茄品种应用现状,并对潜力品种进行了推荐和建议。
1 云南地区番茄品种应用现状
云南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类型丰富,可实现番茄周年生产供应。云南地区番茄生产主要集中在元谋、保山、宾川、建水、开远、蒙自、盘溪、化念、巧家等光热条件较好地区,年种植面积约7 300 hm2,以露地栽培为主,大番茄和小番茄均有生产,以大番茄生产为主。受交通条件和运输能力限制,加之流通渠道上的多环节批发交易,使得商家对番茄的耐贮运性要求较高,耐贮运品种占生产主导地位。老生产区的番茄连茬栽培,连作障碍明显,病毒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发生越来越重,选育综合抗性优良的品种已成为将来发展的趋势。另外,不同的生产季节和市场需求,对番茄品种要求不同。
2 云南地区番茄主要栽培模式
2.1 水旱轮作露地栽培模式
云南番茄主产区元谋、保山、蒙自、建水、宾川等地,光热条件好,夏季高温多雨,以水稻栽培为主,水稻收获后,7月上旬至9月中旬开始露地种植番茄,10月开始上市,翌年3月结束,主要种植大果型和水果型的耐贮运番茄品种。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又开始种植水稻,如此轮换种植,有效地减轻了番茄病虫害的发生,成为云南外销番茄的主要生产模式。
2.2 越夏和早春早熟栽培模式
以补淡为主。为了有效错开番茄生产旺季,部分地区和农民进行提早(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或延后(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播种,实现秋延后上市和早春提早上市,是供应补淡市场的重要部分。
2.3 温凉区越夏大棚避雨栽培模式
以供应当地市场为主,利用温凉区夏季独特的气候,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采用塑料大棚进行越夏避雨栽培,主要种植粉果大番茄品种,有效地满足了云南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也是丰富当地“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云南地区番茄品种选择依据
3.1 根据栽培模式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品种
云南气候类型多,不同气候条件下都有相应的栽培季节和栽培模式。以元谋为代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作冬春露地栽培的,以外销为主,应选择无限型、耐低温、耐贮运的品种;以高温期越夏或大棚栽培的,应选择抗黄化曲叶病毒病,耐高温、耐湿、耐贮运的品种;气候温凉的地区栽培,应选择抗灰霉病、耐湿、耐裂果的品种。
3.2 根据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选择品种
若目标市场在外地,运程较长,应选择中果型且较耐贮运的品种;若供应当地市场,应选择品质较好的大果型品种,如昆明地区习惯食用的粉果番茄或水果型小番茄品种。
3.3 应选择在本地区试种成功的新品种
目前市场上番茄品种繁多,而且多数番茄品种未经审定,盲目种植容易失败。因此,应选择在当地试种成功,品种来源清楚、有一定栽培面积,适宜当地气候和目标市场的品种,尽量降低种植风险。
4 云南地区番茄潜力品种介绍
4.1 大番茄品种
①拉比 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出品,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旺盛,叶片覆盖性好,高温坐果能力强,果实深红色、硬度好,单果质量180~220 g,果色均匀、光亮,平均667 m2产量8 000~12 000 kg,货架期长。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黄萎病、枯萎病、番茄花叶病毒病、根结线虫病、茎基腐病等多种病害,适宜云南热区周年栽培。
②迪利奥 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出品,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旺盛,叶片覆盖性好,低温坐果能力强,果实深红色、硬度好,果实高圆形,单果质量180~220 g,平均667 m2产量8 000~11 000 kg。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黄萎病、枯萎病、番茄花叶病毒病、叶霉病等多种病害,适宜云南热区秋播栽培。
③德奥特7728 从荷兰德澳特种业集团公司引进,无限生长型,植株长势中等,叶片深绿、短小、肥厚,萼片平展美观,大果型,果实高圆形,色泽亮红,硬度中,稍带青肩,正常栽培条件下,平均单果质量200~230 g,平均667 m2单产7 000~10 000 kg。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适合云南热区8月中旬以后播种。
④利得001 云南乐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从以色列引进,属无限生长类型红果番茄品种,中熟,植株长势强健,果形圆正美观,萼片肥长开张,果实红亮而有光泽,单果质量200~220 g,挂果率高,耐贮运,平均667 m2产量8 000~11 000 kg。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番茄斑萎病毒病,适合云南热区秋冬栽培。
⑤保罗塔 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出品,杂交一代大红番茄品种。无限生长型,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坐果能力强、整齐。果实圆形偏扁,颜色美观,萼片开张,单果质量约200 g。果实硬度好,耐贮运。抗叶霉病、黄萎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
⑥钢石 广西玉林市振兴蔬菜种业开发部出品,无限生长型,植株长势强,低温期挂果多,单果质量180~210 g,平均667 m2产量6 000~9 000 kg,高圆形红果,果色亮,果实大小整齐、硬度好,耐贮运,萼片肥长平展。
⑦艺丰R-2299 南宁市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属无限生长类型,中早熟,植株生长旺盛,长势强劲。果穗多且大小均匀,果实扁圆形,萼片肥厚、鲜绿,伸展性好,单果质量180~230 g。无绿肩,熟果鲜红发亮,果硬肉厚,品质特佳,耐贮运,商品坐果率可达95%以上,货架期长,在遇到低温时,连续坐果率高,平均667 m2产量8 000 kg。
⑧欧莱思 广州粤农种苗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无限生长型,长势旺。果实高圆形、色红、鲜艳,硬度好,萼片舒展,果形美观,商品性好,单花穗4~5个果,单果质量180~230 g,平均667 m2产量7 000~9 000 kg。低温期结果能力强,综合抗性好,适合云南热区秋延和早春栽培。
⑨金棚3号 西安皇冠蔬菜研究所出品,属有限生长型,红果,熟性较早,采收期长。果实高圆形,无绿肩,光泽度好,平均单果质量200~250 g,大的可达350~500 g,大小较均匀,畸形果、裂果极少。耐贮运,耐青枯病,高抗叶霉病和枯萎病,灰霉病、晚疫病发病率低,极少发现筋腐病。抗热性好,适合云南地区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⑩东圣一号 无限生长型早熟粉果品种,叶片较稀,叶量中等,节间较短、光合效率高,在低温弱光下坐果能力强,果实无绿肩,大小均匀,高圆苹果形,色泽艳丽,光泽度好,畸形果和裂果少,单果质量200~350 g。果皮厚8~10 mm,多心室,耐贮运,货架期长约20天。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灰霉病、晚疫病发病率低,耐筋腐病,综合抗性好,适合保护地和春秋露地栽培,是无公害番茄栽培的首选品种。
4.2 小番茄(樱桃番茄)品种
①格格 台湾农友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植株半停心生长型,早熟,植株生长旺盛,结果力强,单花穗结果10~20个;果实长椭圆形,果色深红,单果质量约15 g,糖度约10°,风味甜美,耐贮运,平均667 m2产量3 600~4 000 kg。低温期生长良好,综合抗性好。
②友思 台湾农友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植株无限生长型,生长旺盛,挂果多,果大,产量高,667 m2产量可达6 000 kg。果实长椭圆形,果色鲜艳,单果质量约18 g,糖度约11°,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运。低温下生长势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及灰叶斑病。
③亚蔬11号 台湾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培育,属半有限生长型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较旺,分枝力中等。第一花穗着生于8~9节,以后每隔3片叶着生1花穗,花穗长达15~25 cm,复花序。果实近椭圆形,果面光亮、有光泽,果皮浅红色,肉厚籽少,不易裂果,果形美观,风味佳,商品性好。单果质量约15 g,糖度可达9.8°~10°,1个花穗最高可结果20~30个,平均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抗逆性强,但不耐高温,抗叶斑病能力较强。
④夏红宝 植株半停心型,生长势强健,耐热及坐果性强,每串可结10~15个果,单果质量10~ 12 g,果实长椭圆形,果感极脆、甜度高,果实硬度大,果肉厚,即使在多雨的夏季栽培也不容易裂果。成熟时果色亮红,有光泽,转色一致,花萼鲜绿,具有新鲜感,糖度可达8.5°,风味佳,且耐贮运。平均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
木万福,麻继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元谋蔬菜研究所,651399,电话:13529711082
康如松,张志星,元谋县蔬菜研究所
杨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201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