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补肾活血化痰是脑出血的重要治法*

2012-01-25张树泉张长平陈马力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3期
关键词:脑髓出血性肾虚

张树泉 张长平 陈马力

(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中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32.9%[1]。自发性脑内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约占总数的70%~80%。脑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1年内死亡率近50%,且生存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会因严重残障而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目前对于脑出血临床医学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我们在中医现代化学术思想指导下,把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提出了补肾活血化痰是脑出血的重要治法。现阐述于下。

1 肾虚血瘀痰阻是脑出血的重要病机

脑出血属中医学“出血性中风”范畴,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肾虚、血瘀、痰阻为本病发生的重要病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中精气乃脑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肾之功能健全才能生髓充脑,发挥脑的正常功能;肾精亏虚,脑髓失养,髓海不足,加之阴阳气血失调,痰瘀内生,在诱发因素激发下,突然出现气血逆乱,肝阳亢动,痰浊上犯,脑髓络破血溢,使脑髓受伤,发为出血性中风,可见肾虚是脑出血发病的重要基础,是为病之本。中老年人脏腑功能渐衰,先天之精气逐渐衰耗,出血性中风发病之前多有无形之络气的郁滞,发病后血脉破损,出络之血形成有形之瘀即可直接阻塞络脉,还有毒邪积聚致使络脉无以畅通,这些都造成了营卫气血不能正常渗灌,脑窍失养而神机无以发挥。作为病理产物的瘀血,又成为继续出血的病因,从而导致血瘀。肾虚气化失职,聚湿成痰;年高脾失健运,也易酿湿生痰。痰浊和瘀血均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因为津血同源,故常相兼为患,形成痰瘀互结,阻于脑髓及经脉则发为中风诸证。因此,血瘀、痰阻为脑出血发病之标,以肾虚为发病之本。总体说来,本病的发生总体为肾虚为本,瘀血、痰浊交阻为标,三者相关并存又相互影响。究其发病大致有三途:一则肾虚致痰瘀交阻。中老年人肾脏渐亏,正如《内径》所云“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或年高多病,久病及肾,肝肾阴亏,阴虚阳亢,遇有诱因,如饮食,劳倦,寒冷,肝郁,便秘等,阳化风动,气血上冲,络破血溢,动风生痰,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且津血同源,故痰瘀同病,痰瘀阻窍,更伤脑髓。二则痰瘀伤肾。素体阳亢或情志郁结,阳化风动,气血上冲,络破血溢,动风生痰,痰瘀交阻,损伤脑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损伤脑髓即为损伤肾精。三则脑出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脑出血之前多肾虚血瘀痰阻并存。中老年人肾脏渐亏,肾虚则脏腑功能渐衰,致气血亏虚。气为血帅,气虚运血无力而致血瘀;血为气母,阴血亏虚也可致气机不畅,脉道涩滞而血瘀。肾主气化为水脏,肾虚气化失职,聚湿成痰。阻于脑络,痰瘀交阻,损伤肾精。在上述病机的阐释上,古人早已做了精辟的论述。《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所谓喑痱之状,舌强不能语,足废不为用。肾之精气循络脉至舌部,肾虚致精血亏虚,痰瘀交阻,不能荣养于舌则发为言语蹇涩;肾之精气循下肢络脉入足下,肾气不顺则足废失用。

总之,脑出血的发生是由于肾虚致络破血溢,痰瘀交阻或素体阳亢,阳化风动,络破血溢,动风生痰,痰瘀交阻,损伤肾精,而发喎僻不遂,或卒然昏仆。无论是肾虚致生痰瘀,或是痰瘀更伤肾精,其重要病机为肾虚血瘀痰阻。现代医学认为,脑出血后的病理改变为脑出血后产生的巨大压力,对脑组织造成膨胀性损害,脑组织发生移位,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出血灶周围脑水肿,凝血酶、血红蛋白等均对神经元造成损伤,使神经元功能丧失。且血肿、血肿周围缺血及水肿三者密切相关,形成恶性循环。笔者认为脑组织坏死可视为肾虚的微观指征,血肿及血肿周围缺血可视为瘀血的微观指征,水肿可视为痰阻的微观指征。因此,肾虚血瘀痰阻是脑出血的重要病机。

2 补肾活血化痰是脑出血的重要治法

肾虚血瘀痰阻是脑出血的重要病机,治宜标本兼顾,不可偏执。补肾可使脑髓得充,气旺血生,增强活血化瘀之力;补肾可增强气化功能,使痰阻化解。具体应用时当遵张介宾所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津血同源,痰瘀同病,活血化瘀有益于化痰,化痰易使瘀祛络通,痰瘀化解,肾络通畅,此不仅有利于脑髓的培补,且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由于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肾虚、血瘀、痰阻等是重要病机,治疗中就应多法并用,因而拟出具有补肾、活血、化痰功效的补肾活血化痰方。该方能明显减轻脑出血患者脑组织水肿,缩短水肿高峰时间,缓解颅内压;能明显促进急性期血肿吸收,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从而缩短病程;能显著降低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减轻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神经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脑出血治疗的关键在于减少继续出血,尽快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尽快缓解以致消除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尽快改善脑组织周围的缺血缺氧状态,减轻凝血酶及血红蛋白对神经元的损伤;最大限度保护神经组织,延长神经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减少神经组织坏死及凋亡,从而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现代研究证实[2],制何首乌、山茱萸肉、山药、麦冬、肉苁蓉等补肾药物除具有显著的抗衰老、益智等作用外,还具有保护神经元、调血脂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药理方面的作用。实验表明[3],何首乌的50%乙醇提取物可对抗结扎抗沙土鼠大脑中动脉造成的局部脑缺血,减少大脑梗死灶近50%,提示其有脑保护作用。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时间,提高血小板的黏附性,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示有止血及减轻脑水肿作用;同时还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等作用[4-5]。特别是三七皂苷可扩张血管,加快脑血流速度,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通过缺血边缘区侧支循环的开放,使血肿周边的缺血、缺氧得到改善,有利于促进可逆性神经元的恢复,并能改善能量代谢,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当归、川芎、丹参、生水蛭、郁金等活血化瘀药具有:(1)可改善微循环的病理变化;(2)降低血液黏滞度,从而改善出血性疾患与血液浓、黏、聚倾向增高相关的病理机制;(3)促进出血的吸收及出血引起的机体损伤组织的修复;(4)具有改善血小板的质量,加速凝血的作用;(5)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6)增强毛细血管张力,减轻管壁脆性,改变末梢出血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相关的病理机制。吴端源等指出,丹参对纤溶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低凝状态者升高,高凝状态者降低,并可使侧支循环开放,毛细血管网增加,出血部位压力下降,有利于防止再出血。丹参还能有效地消除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使脑血管痉挛解除,明显减轻脑水肿[6];水蛭有抗凝血酶作用,能促进脑血肿的吸收,减轻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免遭坏死,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化痰药石菖蒲能明显改善脑水肿,抑制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7]。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益母草碱能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示其有改善缺血,保护神经元等作用。方永奇等研究结果表明[8],痰证患者突出表现为血液浓稠性、黏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脑血流量减少,这与中医痰瘀同源理论相吻合。但研究结果也指出,痰证患者突出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增高及脑血流量降低,而瘀证患者表现为血液黏稠性及循环压力升高,两者有一定区别。活血化痰药同用,能共同改善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从以上分析可知,补肾活血化痰能从多环节改善脑出血后的病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 补肾活血化痰法的临床应用

自拟补肾活血化痰方,临床应用于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症见: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面昏晦暗,头痛头昏,大便无力,舌质淡黯,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方药基本组成为制何首乌20 g,山茱萸肉15 g,炒山药15 g,麦冬15 g,石斛15 g,五味子 5 g,肉苁蓉 15 g,石菖蒲 10 g,郁金10 g,三七粉 6 g(冲服),大黄 5~10 g,茯苓 30 g,当归30 g,川芎 30 g,丹参 30 g,益母草 30 g,生水蛭 10 g,炙甘草5 g。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燥实、秘结不通者,加芒硝 10 g(冲服),厚朴 10 g;痰多者加白芥子 15 g,痰热烦躁者加竹茹12 g,黄连10 g;肝阳上亢者加羚羊角粉 0.9 g(冲服),天麻 15 g,生石决明 30 g;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者,加僵蚕30 g,蝉蜕30 g;呃逆者加柿蒂10 g,旋复花 15 g(包煎);气阴两虚者加黄芪 30 g,黄精30 g。必要时配合西药基础治疗,进入恢复期配合针灸康复治疗。

[1]王拥军,董强,曾进胜,等.脑卒中:新理论与新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213.

[2]王桂敏,吴秀青.首乌延寿丹抗血管内皮细胞老化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3):314-315.

[3]Char YC,Wang MF,Cherl YC,et al.Long-term administratin of Polygmum multfloruminm Thunb.Reduces cerebral ischemiainduced infact volume in gerbils[J].Am J Chin Med,2003,31(1):71-77.

[4]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31-158.

[5]张喜平,齐丽丽,刘达人.三七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4):96-98.

[6]金鸣.活血化瘀与抗自由基损伤[J].中草药,1993,24(5):269.

[7]方永奇,匡忠生,谢宇辉,等.石菖蒲组分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7):1647.

[8]方永奇,黄可儿,李小兵.痰证的血液循环特征初探[J].湖北中医杂志,1992,14(6):33.

猜你喜欢

脑髓出血性肾虚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赶走”肾虚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透视“肾虚综合征”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妇科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