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奚肇庆教授从肺论治验案3则

2012-01-25郑瑞姝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5期
关键词:颜面浮肿舌质

郑瑞姝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奚肇庆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急诊中心主任医师,擅长中医肺系疾病、中医急症诊治,用药见解独到,收效良好。笔者有幸随奚教授待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从肺论治的经验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浮 肿

马某,女性,78岁。初诊(2010年8月20日):患者颜面浮肿半年。有高血压病史5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浮肿,目涩发酸流泪,眼睑作痒,鼻塞打嚏,善忘,神疲乏力,下肢不肿,尿频不痛,纳便尚调。尿常规、肾功能(-)。舌质淡红紫,苔薄,脉细滑。中医诊断:浮肿。西医诊断:浮肿待查,高血压。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辨证属脾肾亏虚,治拟调补脾肾,泄水利浊。方用五苓散加减,组成:枸杞子10 g,熟地黄 12 g,山茱萸肉10 g,猪苓、茯苓各12 g,泽兰 10 g,泽泻 10 g,桑白皮 10 g,怀牛膝 10 g,杜仲 10 g,茺蔚子 10 g,地龙 10 g,荷叶 10 g,决明子 10 g,甘草 4 g,炙远志7 g。水煎服,每日2次。二诊(2010年8月27日):颜面浮肿未消,右上肢麻木,善忘,下肢乏力,形体肥胖,头晕不著,纳平便调,舌质淡红紫,苔薄,脉细滑。患者浮肿未消,调整治疗方向,治拟调补肺气,利水通淋。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玉屏风散加减,组成:黄芪 12 g,防风 10 g,防己 10 g,麻黄 6 g,连翘 12 g,赤小豆 12 g,猪苓 10 g,茯苓 10 g,泽兰 10 g,泽泻 10 g,茺蔚子 10 g,地龙10 g,荷叶10 g,决明子 10 g,杜仲 10 g,甘草 3 g。水煎服,每日2次。三诊(2010年9月10日):颜面浮肿已消,鼻塞打嚏亦平,唯存下肢乏力,尿频不痛,尤以夜尿为甚,迎风流泪,纳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滑。患者经二诊宣肺利水治疗后,再行补益脾肾,壮其先后天,使水湿不生,化生无穷。组成:枸杞子10g,熟地黄12 g,山茱萸肉10 g,猪茯苓12 g,泽泻10 g,女贞子 10 g,旱莲草 10 g,石斛 10 g,黄芪 12 g,杜仲 10 g,芡实 10 g,金樱子10 g,甘草3 g。水煎服,每日2次。后未再就诊,随访诸症皆消,唯稍有乏力尿频,不显。嘱原方继服。

按:“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至其发病原因,“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奚师认为:水肿病的临床治疗中,大部分着眼于脾肾两脏,其实肺在其中亦起到关键作用,一些难治性的水肿,不妨从肺入手,往往收得速效。

肺气失于肃降,通调失职,三焦失司,以致津液不能宣发外达,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滥肌肤,发为“风水”。肺气以降为顺。肺对全身之气血津液及三焦气化活动有治理调节作用。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多属于此,初起表现为眼睑、颜面浮肿,继则四肢、全身皆肿,来势迅速,肢节酸重,小便不利,发热恶寒。治宗发汗解表,宣肺利水,使表邪去,肺之宣降功能恢复,肺气降则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人体水液得以调理,水肿自消。一诊治拟补益脾肾,利水消肿,作用不效,二诊从调补肺气,利水通淋入手,反得显效。可见“肺主气”不仅指肺之气,呼吸之气,还包括全身的气机。气虚气滞造成气停,气停而水液流动失其动力,造成水湿凝聚而水肿,二诊予温补肺气,行气利水之法,方选玉屏风、麻黄连翘赤小豆、五苓散组方,使气行而水化,收得速效。

2 咳 嗽

戴某,女性,40岁。初诊(2010年11月2日):患者曾以咳嗽咯痰就诊,药后咳嗽已平,咯痰量见少,近日咽痒咽干,肤痒、耳痒发热,无全身恶寒发热,舌质淡紫苔薄黄腻,边有齿印,脉细滑。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咽炎。结合患者病史及舌脉,辨证属风邪袭表。患者不仅有风邪侵肺的咳嗽症状,还有风邪入侵肌腠而见肤痒耳痒。方用消风散和玉屏风散加减,组成:黄芪12 g,苍术 10 g,白术 10 g,荆芥 10 g,防风 10 g,蝉蜕 6 g,牛蒡子10 g,浙贝母 6 g,天冬 10 g,制半夏 10 g,金银花 10 g,麦冬 10 g,芦根15 g,桔梗6 g,橘皮6 g,甘草4 g。水煎服,每日2次。二诊(2010年11月9日):患者称佳,咽痒耳痒已消,咳嗽不著,昨颜面、颈部、前胸皮疹瘙痒,疑为油菜花过敏所致,纳便尚调,舌质红,苔前薄白根黄,脉细滑。原制加强祛风止痒之品。原方去橘皮、炒牛蒡子,加桑白皮10 g,白鲜皮10 g,连翘12 g,当归10 g。水煎服,每日2次。三诊(2010年11月20日)患者称佳,颜面、颈部、前胸皮疹瘙痒已消,下肢红疹亦平,咽痒已除,咳嗽不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按:皮疹初起往往由于内外风邪携热郁遏于皮肤腠理之间,外不能透达,内不能疏泄,引起营卫气血津液失调所致,治以疏风宣肺清热。皮毛为一身之表,肺通过其宣发作用能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皮毛功能受肺气支配。肺气充足,则皮毛润泽,汗孔开合正常,机体不易受外邪侵袭。若肺气虚弱,则卫外之气不足,肌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经常感冒。皮疹的致病原主要通过吸入、食入和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机体,皆属卫表范畴,卫外不固,病邪更易侵犯,肺脏娇弱,与外界直接沟通,以致皮疹缠绵难愈,反复发生。奚师认为临床上,一部分皮肤病也可以用治肺的方法治之。患者素有咳嗽病史,久咳肺气受损,治疗可从肺入手,即解决咳嗽咯痰等肺系症状,同时缓解或者解除皮疹症状。原方黄芪、白术、荆芥、防风固护卫表,在原有蝉蜕基础上加入桑白皮专泻肺热。患者皮疹瘙痒,色红发热,乃肺经风热之象,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可治上焦诸热,尤能解毒消痈而散结,故为疮家的要药,配以金银花、桔梗、荆芥,则散风清热。治疗外风都有从血治这一思路,通过补血、养血活血,清热凉血促使气血流通,各种致病因子及病理产物尤其是风邪随血的运行而解除,通过一系列补肺气,固肺卫,清肺热,以达到清宣风热,皮疹自然消退。

3 便 秘

董某,女性,70岁。初诊(2011年2月20日)春节不慎受凉,咳嗽气喘迁延10日未愈,咽干欲咳,咳嗽喘息,咯痰不爽,色白质黏,胸闷气喘,中脘痞胀,小溲频数不畅,大便干结,数日未行,舌质淡紫暗,苔薄黄腻,脉细滑。中医诊断:便秘。西医诊断:便秘。结合患者病史及舌苔脉象,辨证当属肺气失宣,肠腑不利。治拟宣肺通导,肺与大肠同治。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组成:全瓜蒌 12 g,薤白 10 g,郁金 10 g,桔梗 6 g,半夏 10 g,黄连 4 g,炒栀子 10 g,桑白皮 10 g,紫菀 10 g,川贝母 3 g,马兜铃 6 g,枳壳10 g,茅根 15 g,芦根 15 g,甘草 4 g。水煎服,每日 2次。2诊(2011年2月25日):咳嗽气喘亦平,咯痰不著,唯胸闷气短,小溲灼热,不畅,尿频不痛,夜半心烦,口干作热,少腹坠胀,大便已解,纳谷尚可,舌质淡紫,苔薄黄,脉细,予汤剂,组成:黄芪12g,当归10 g,砂仁 3 g,山茱萸肉 10 g,川牛膝 10 g,薏苡仁 12 g,苍术10 g,白术 10 g,黄柏 10 g,升麻 10 g,炒栀子 10 g,苎麻根 10 g,西洋参 4 g,茅根 15 g,芦根 15 g,柴胡 8 g,生地黄 15 g,连翘 12 g,甘草4 g。水煎服,每日2次。3诊(2011年3月3日):咳嗽气喘少作,胸闷气短不复,尿频不痛,心烦口干作热较前缓解,大便解之较畅,纳谷尚可,舌质淡紫苔薄黄,脉细。

按:便秘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临床多责之脾胃,陈士铎《石室密录》充分阐明肺燥不行清肃之令可致便秘的理论。肺与大肠在生理结构上有表里络属的关系,从肺论治某些便秘疾患,可收到满意疗效。大肠之通降,既赖脾胃之转输,又赖肺气的宣发肃降。肺气宣升。若肺失宣降,一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升降失调,则腑气闭塞不通;二则不能通调水道,使津液由上达下,灌溉肠腑,结果大便失润,干燥结硬,而致便秘,即所谓上窍闭而下窍不通。常见咳嗽,气喘,甚至胸闷气逆,张口抬肩,喘息不得平卧,在下则腹胀满,大便干结如羊屎。治疗当肃肺平喘,降气通腑。所谓“上道开,下窍泄,开天气以通地道”。一诊方中以开胸利气为主,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桔梗、枳壳,通调肺气,使治节有常,升降得制,从而上窍通而下窍利,尊“提壶揭盖”之意,津液得以润通肠府,浊气得以下降魄门,从而未用一味通导之药而得通导之效,也从临床应用方面应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

猜你喜欢

颜面浮肿舌质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等闲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
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失用伴口颜面失用的临床研究
素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