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增长动力实证研究
2011-12-27毕普云
毕普云,姜 维
(海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海南海口 571101)
海南经济增长动力实证研究
毕普云,姜 维
(海南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海南海口 571101)
通过分析1988-2009年海南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率相关数据,把海南投资率、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海南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投资两轮驱动,净出口在海南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明显,经济特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未体现;投资、消费没有对海南经济增长形成长期稳定的拉动作用;当消费率高于投资率时,海南经济增长,而当消费率低于投资率时,海南经济增长不明显直至下降;海南经济增长动力呈现出弱工业下的消费主导型增长、间歇性的投资冲击型增长和乏力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等特征。
海南;经济增长;投资率;消费率
一 经济增长动力理论
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关于有效需求决定整个产量水平的理论引发了经济增长理论的革命。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理论”概括地说就是,整个生产和就业水平决定于投资总量。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为:“其尤著者,当推消费倾向,灵活偏好状态,以及资本之边际效率。此三者之变动,在商业循环中各有作用。但我认为商业循环主要是从资本之边际效率的变动上产生的”,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大社会心理因素”造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导致商品滞销,失业增加,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富裕中的贫困”现象。
(一)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凯恩斯认为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仅受投资需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消费需求的制约。从投资需求看,产出增长与投资变动存在乘数效应,即投资增长能够带动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增长。用方程式表示为:
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I表示投资的增加,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二)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凯恩斯认为在没有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导致居民收入增加,在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即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具有加速效应,能够加速投资变动。反之,若国民收入降低,也会诱发投资加速下降,用方程式表示为:
σ表示资本—产出率;△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I1表示引致投资。
从而,I=I0+σ×△Y
I0表示自发投资。
(三)对外贸易的乘数理论
哈罗德等人把投资乘数原理引入对外贸易领域,分析了对外贸易与增加就业、提高国民收入的倍数关系,认为一国的出口同样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而进口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减效应。
当商品劳务输出时,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将达到出口增加的若干倍。当商品劳务输入时,向国外支付货币,使收入减少,随之消费下降、国内生产缩减、收入减少。
消费、投资、净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1]无论是经济理论研究,还是国家政策实务,都必须考虑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二 海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一)海南经济增长动力基础数据
1.GDP中的要素份额衡量指标
投资率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形成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比重。高投资率能够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会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消费率反映了生产活动最终用于终端消费的比重。消费观念、收入差距等因素会制约消费的增长。净出口率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净出口的比重,体现了出口和进口的差额对GDP的影响。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率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率计算统计表
2.GDP增长中的要素驱动衡量指标
投资拉动率是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同样,消费拉动GDP增长,净出口拉动GDP增长分别表示消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投资、消费、净出口拉动率计算统计表
3.海南省经济增长动力基础数据
根据以上公式,并以1988-2009年海南省GDP不变价计算海南省经济增长动力相关指标值,如表3所示。(数据来源:1988-2010年海南省统计年鉴,其中,拉动率为根据公式计算所得数值。)
表3 1988-2009年海南省经济增长相关指标统计表
(二)海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化分析
1.海南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分析
由图1可见,可把1988年-2009年海南省消费率和投资率增减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年-1992年)的显著特征是消费率明显大于投资率,1988年消费率高达75%,而投资率低于30%,随着海南建省办特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消费支出占GDP比重逐步降低,消费率下降,至1992年消费率回落到与投资率相当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1993年-1995年)的显著特征是投资率大于消费率,在这个阶段,消费率持续下降,而投资率持续上升,1993年投资率达到峰值,消费率下降到谷底,随即消费率和投资率分别开始回升和下降。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1993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采取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严重限制了投资导向的海南经济增长。
第三个阶段(1996年-2008年)的显著特征是消费率大于投资率,消费率占GDP比重稳步上升,而投资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2年后投资率逐步上升,2006年后稳步上升。2004年8月,海南正式提出《关于加快海南省新型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实施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其后,随着大公司、大项目的逐步进入,投资率逐步上升,但依然低于消费率。
第四个阶段(2009年至今)投资率逐步上升,大于消费率。随着抵御金融危机的中央政策的实施以及投资者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预期,海南再次出现投资热潮,2009年海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2.5亿元,比2008年增长41.4%。(见海南省统计局《2009年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自2009年开始,海南投资率开始大于消费率,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期。
2.海南投资、消费、净出口拉动率分析
同样,消费拉动率和投资拉动率增减变化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见图2),第一个阶段(1988年-1992年)消费拉动率明显大于投资拉动率;第二个阶段(1993年-1995年),投资拉动率大于消费拉动率;第三个阶段(1996年-2004年)消费拉动率大于投资拉动率;第四个阶段(2005年至今)投资拉动率逐步上升,大于消费拉动率。
综上所述,1988-2009年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两点。
第一,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投资两轮驱动,净出口在海南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明显,经济特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体现;
第二,投资、消费对海南经济增长的拉动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动力。且在1993年之前,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了海南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海南经济增长动力的比较分析
全面分析海南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对比、分析海南消费率、投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
1.海南消费率、投资率与GDP增长率比较分析
由图3可见:海南GDP变动趋势与投资率变动趋势大体一致,但GDP增长率的变动提前于投资率的变动。1992年海南GDP达到峰值,相应地1993年投资率于1993年达到峰值;1995年GDP增长率下降到谷底,而1997年海南投资率到达谷底;自1997年后GDP增长逐步缓慢,投资率也逐渐平稳。
1988年-1992年,海南消费率与GDP变动趋势大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率下降与GDP增长率上升并存。虽然自1995年开始,消费率的逐步回升逐渐支撑了GDP的缓慢增长,二者呈同方向变动,但是消费对海南经济的强劲拉动作用并未体现出来。
综上可得,当消费率高于投资率时,海南经济增长,而当消费率低于投资率时,海南经济增长不明显直至下降。
2.海南消费率、投资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分析
由图4可见,与全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相比,海南投资率、消费率波动幅度较大,1991-1997年,海南的投资率、消费率更是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而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呈现消费率稳步下降、投资率逐步上升的平稳趋势。
1988年-1990年、2001年-2009年海南消费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1991年-2000年海南省消费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8年-1990年、2001年-2009年海南投资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1991年-2000年海南省投资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海南投资率再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 海南经济增长特征
(一)弱工业下的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
在各国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动力结构的演变规律之一是投资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相对下降,工业化进程结束之后,投资率和消费率趋于稳定。这一规律反映了工业化过程中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从世界各国横向比较看,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在60%左右。其中,高收入国家为60% -65%,中等收入国家约为55%-60%,低收入国家一般高于65%。[2]1979-1997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4%和31.2%,而1999-2009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快速下滑趋势。
表4 2005-2010年海南省第二产业占GDP比值统计表
(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网站)
反观海南消费率和投资率变化趋势,消费率在1988年-1992年出现下降,自1993年开始出现强势反弹,尔后逐年增高,2000年之后才稳中有降。1998年-2003年消费率更是大于60%。根据以上规律,消费率过大只有高收入阶段和低收入阶段才可能出现,而海南省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实只能表明消费率过高是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动力特征。海南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持续低于30%的现实(表4所示),结合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对照规律(表5所示),表明海南处于工业化阶段准备时期,经济发展阶段则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表5 西蒙·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自建省办特区以来,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展,但由于居民收入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且物价水平较高等原因,导致恩格尔系数这一指标长期异常,即海南的恩格尔系数和全国相比长期偏高。[3]因此,可以认为弱工业下的高消费支出尤其是食品类支出是海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间歇性的投资冲击型增长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储蓄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但模型也同时表示投资行为不仅能增加需求,更重要的是投资能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的供给能力即“投资的二重性”。正常的投资具有乘数效应,即投资支出的增加可导致收入的成倍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成倍增加,从而引致总产出成倍增加,称之为乘数理论。但投资只能在消费需求限制的空间范围内得到扩张,且投资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投资结构能否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化。[4]由此,偏离消费需求的过度投资极容易引发以资金大进大出为特征的间歇性投机投资。
1992年海南省商品房的销售额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三位,增长幅度居全国第一;(见2007年8月《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海南当年“烂尾楼”或拆或建换新颜)房地产投资严重偏离了消费需求,投机因素突出。海南,尤其是海口市的经济增长高达83%强,连续两年的财政收入都比上年翻了一番,而在财政收入总额中房地产的收入又占70%。建省办特区后的海南开发区投资,如金盘开发区、洋浦开发区均出现间歇性的显著特征,金盘开发区主要依赖借债滚动起家,而洋浦开发区自1992年到1996年有累计5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但80%的投资是在1994年前完成,1995年至1996年投入明显减弱。[5]随着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海南经济进入调整期,投资占GDP比例持续下降,直至2006年才进入缓慢增长期。随着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预期不断增强,海南投资出现回升,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比上年增长40.5%;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2.5亿元,比上年增长41.4%;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总额133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8%,海南出现新一轮的投资热。因此,间歇性而非长期稳定性的投资是海南经济增长动力的又一特征。
(三)乏力的外向型经济模式
创办经济特区是为了突破计划经济和封闭型经济的桎梏,缓解国内资源要素瓶颈约束,所以主要采取了以对外贸易和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模式,并以加工贸易为主,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为支撑。经济特区原先的称呼被定位为“出口特区”,[6]本身就说明其发展是外向型的。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初衷之一。1979年深圳特区建立之初全市出口仅970万美元,2009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619.79亿美元,在国内大中城市排名中实现17连冠。同时,深圳出口每增长7个百分点,可拉动全国出口的1个百分点。由于交通瓶颈严重制约了海南经济的发展,原油价格已成为影响海南外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海上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一些企业被迫转往异地出口或减少出口量;[7]并且海南进出口商品品种单一,港口物流出大于进,整体上仍是输出型(2009年海南省的港口物流外贸占1/3)。乏力的外向型经济加之经济规模小的典型特征导致净出口对海南经济增长带动作用不明显。
[1]沈纳.“三驾马车”[J].宏观经济管理,2008(2):71-72.
[2]朱敏.扩大内需战略,厘清三大核心关系[J].中国市场,2010(37):20-22.
[3]李师慧.海南恩格尔系数长期偏高的原因及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86-288.
[4]熊必琳.中国内需结构分析及增长模式转变[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7):22-26.
[5]包亚宁.论开放环境中开发区经济多层次发展[C].海口: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1998.
[6]郑有国.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与评析[J].亚太经济,2009(5):72-77.
[7]郑晓玲.构建海南大外经贸格局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9):21-22.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conomic Growth Impetus in Hainan
BI Pu-yun,JIANG Wei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Hainan Institute of Administration,Haikou571101,Chin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rate,the consumption rate and the net export data of 1988-2009 in Hainan,the investment rate,the consumption rate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s are contrasted in Hainan,and the conclusion is thus reached:Hainan’s economic growth is mainly propelled by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drive without any obvious role of the net export or any display of the“export-oriented”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for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have not given a long-term and stable impetus to Hainan’s economic growth;when the consumption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investment rate,Hainan’s economy witnesses growth;whereas when the consumption rate is lower than the investment rate,there is no obvious growth and even a decrease in Hainan's economy;the economic growth impetus in Hainan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nsumption-dominated growth under a weak industry,an intermittent growth of investment-based impact,and by a weak export-oriented model of growth model,etc.
Hainan;economic growth;the investment rate;the consumption rate
F06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5310(2011)-05-0102-05
2011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编号HNSK11-69)。
2011-05-20
毕普云(1982-),男,山西阳城人,海南省行政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姜维(1985-),男,湖南宁远人,海南省行政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政府绩效管理、危机管理。
(责任编辑:李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