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崖群众革命探源

2011-12-27王默忠

关键词:琼崖革命农民

王默忠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琼崖群众革命探源

王默忠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革命是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一个不公平的制度的反抗。冯白驹用“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揭示琼崖革命胜利的原因,道出了人民群众才是革命者的真正靠山。然而,人民群众从对革命的认识到对革命的追求,直到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实践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从近代琼崖的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史料分析入手,具体分析了琼崖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的原因。

琼崖群众;琼崖革命

琼崖革命是中共琼崖地方组织领导的广大琼崖人民群众的革命战争。革命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以及夺取战争胜利的根本力量蕴藏于民众之中。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靠的正是二百多万琼崖各族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后盾。冯白驹“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的名言,道出了琼崖革命成功的奥秘之所在。那么,琼崖群众为何及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笔者根据相关史料试作分析如下。

一 琼崖革命的社会背景

(一)琼崖社会经济与人口构成

近代琼崖的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林业和牧业),其次是渔业,再次是极不发达的工业、矿业、盐业和商业。与中原地区相比,琼崖的生产方式更加落后、生产力水平更加低下,“本岛除都市外,尚滞留于原始农业时代,工商业更无论矣。”[1]145例如渔业,“本岛环海渔场四布,渔业虽极发达,惟渔船、渔具及其渔法仍未脱离原始状态,故其渔获量仍极有限”;[1]184盐业条件优越,生产的食盐2/5供本岛消费,3/5销往岛外,但“惟本岛盐业以盐田构造与制盐技术欠佳,及社会秩序与经济情形之不安,故产盐不免日渐减退”;[1]145工业更是原始而落后,“本岛工业原极幼稚,近代工业日本占领后肇其端,然亦限于规模。”[1]202尽管海南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领先于全国的纺织业,但毕竟是纯手工操作,且处在黎、苗族居住的山区生产,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统治者采取对黎禁商政策,使得这一先进的纺织技术没能给琼崖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可见,农业始终在琼崖社会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近代琼崖人口有二百多万。在民族构成上,琼岛有土著的黎族,还有外来的汉族、苗族、回族等民族。汉族占绝对多数,黎族占20万,苗族占 5万,回族 1,000人。[1]81汉族主要居住环岛四周,黎、苗族生活在本岛的中部山区,回族聚集在崖县羊栏区一带。此外,出于生活所迫,许多人特别是文昌、琼东、琼山、乐会等沿海一带地区的穷人,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到东南亚等地谋生,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海外华侨。因此,琼崖是汉、黎、苗、回等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区域,也是我国第三大侨乡。

在职业构成上,据《海南岛新志》的有关考证,农民占据了全岛总人数的85%。琼崖革命先驱周士第在谈到“农人”问题时指出,琼崖农民占全琼崖人口的十分之八九。[2]100另据民国时期琼崖绥靖公署报告,全岛户数共426,829户,其中农家户数占385,306户,为总户数的90.03%。又据林缵春氏在文昌、琼东、乐会、儋县等4县52村的调查称,海南岛农业户数占总户数的94%。由此可见,琼崖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农民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关于琼崖的社会阶层,1925年周士第在《新琼崖评论》第22期发表的《琼崖的“压迫阶级”与“被压迫阶级”》一文中,曾将当时琼崖社会的人口划分为军阀、土匪、绅士、教育界、学生、工人、农人、商人等八个阶层。他对这些阶层逐个进行详尽的分析和阐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军阀、土匪和绅士之间相互勾结,鱼肉百姓的关系:军阀、土匪、绅士本身的利益,是完全与民众利益相冲突的,所以军阀、土匪、绅士要互相依赖才能生存;要有土匪、军阀才有借口而行清乡及施各种苛政;要有军阀、土匪才有所借口于“为民除爆”而行掳人劫货勒饷;要有绅士,军阀之苛捐杂饷才有媒介而普遍于民间;所以兵越多处匪越多,绅士的荷包也越肥。周士第认为,实际上,“琼崖的社会只有两种阶级:军阀、土匪、绅士(反动的教育界也拨归在内)是‘压迫阶级’;农人、工人、学生、小商人是‘被压迫阶级’”。[2]101在以农业为主的琼崖社会,被剥削、被压迫的自然是占人口绝大数的农民。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琼崖农家每户平均占有耕地9.99亩,[1]88但“普通农户耕作亩数,平均每家耕五亩以下者占有百分之七十”。[1]89按照当时琼崖农村最少的家庭人口平均每户6人计算,则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也就是说,占有土地人平均不足1亩的农户占了全部农户的70%。有人将琼崖农村分为四个阶层:[2]52一是多有田庄,自己不耕种,专租给人家而自己坐着收租;二是自己所有的田地,自己或雇人耕种,而以这个田地的出产,可以养活全家;三是自己也有一点田地,然而只靠自己田地的出产,不能养活全家,不得不靠着耕人家的田地,分得一点以自赡;四是穷光蛋,自己连插针的地方都没有,专靠耕人家的田来谋生活的人。这四种“农民”就是地主、富农、贫农和雇农。其中,第一、第二种人数很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第三、第四种占绝对多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第四种农民最苦,一年到头苦作,却不够穿衣吃饭,一遇年岁不好或地主作恶,往往危及全家性命;第三种虽然自己有一点田地,还耕一点人家的田,然而因为收成不稳定,内要养家,外要交租,加之经常受官剥、兵抢、匪劫,所以只靠田里的生产,也无法维持生计。那么,借贷、卖田、卖儿卖女等等,就是他们暂时糊口的办法。他们也深知“宰萝补屋,割肉医疮”的后果,但如果不这样做,一家人就要即刻饿死。因此,广大丧失土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被迫向地主租地耕种或为地主、富农当雇工。

最贫最苦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因而他们最具反抗精神,是琼崖革命的主力军。琼崖革命先驱徐成章指出:“琼崖农民,也是与全国人口比例一样,占人数的十分之九,琼崖的革命运动,没有农民加入,是终难成伟大的民众革命。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落,生活简单,易趋保守。但在这样的军阀压迫,外资榨取,土匪抢劫,天灾流行,痞绅鱼肉,种种恶劣环境当中,生活的困苦,家庭的流离,何时何地不是逼迫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呢?”农民既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也是琼崖革命的主力。

(二)琼崖政治环境与民生

在近代中国,琼崖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大举侵略中国其它沿海地区的同时,也把其爪牙伸向了琼崖。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廷和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规定琼州为增开的通商口岸之一。战后,德国、丹麦、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也争先恐后地强迫清廷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开辟琼州为通商口岸。美国则打着“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旗号同其它列强一道,参与对琼崖的侵略和掠夺。

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把持琼崖海关,垄断海运,操纵进出口权,使琼崖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明显的劣势。据粤海关的统计,仅1886年输入琼崖的鸦片一项,就达1916担,价值白银149万两,占当年进口洋货总值的64.72%;输入琼崖的洋纱,1876年仅39担,到1891年增加到17,184担,15年间激增了44倍;输入琼崖的洋油,1882年为6,980加仑,到1925年达1,511,486加仑,超过216倍。[3]7与此同时,列强又廉价收购琼崖的土特产品。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琼崖的对外贸易中,进口总值不断递增,而土特产品如猪、牛、皮鞋、槟榔、花生油、药材、鱼类、盐、木材等,出口价廉,造成连年入超。根据《海南岛志》记载,从1922年到1927年间,琼崖对外贸易额如下表1所示:

表1 琼崖对外贸易货价表(单位:关平两)[4]470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22-1927年,在琼崖对外贸易进出口交易中,每年的进口额远远超出了出口额,洋货大量充斥琼崖市场。帝国主义大量倾销商品和廉价掠夺土产资源,迅速地破坏了琼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琼崖微弱的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传统农业处于半解体状态,琼崖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帝国主义的侵略促使封建统治者加剧了对广大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清政府为了企图摆脱执政危机,不择手段地把巨额的战争费和战败赔款及由此产生的财政危机转化为赋税、“摊派”、“捐献”,对人民横征暴敛。琼崖“地方财政尤其,各县市署及城乡警团学各机关团体皆得自由征收杂损。税目繁苛,几于无物不税。轻重由己,办法错杂。重重抽剥,有一物数税或十余税者。”[4]191少数民族地区负担更重,崖州黎区额银1两折钱2,500文、“色米”一石折钱5,500文。另外,官吏在催征中又“捏称搭草鞋钱,踏狗尾钱等各种名目,勒索苛派,多方扰累,种种弊端,殊属不成整体”,[5]32致使人民的负担多于应纳粮额的数倍。在这样沉重的压迫下,原本贫困的琼崖人民纷纷陷入绝境。

在外国列强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许多贫苦人民被迫离乡背井,到国外谋生。“文昌、琼东、乐会、万宁、琼山、乐安、澄迈等县,乃竞向安南、暹罗、南洋群岛间经营农工商诸业,甚有往安南作佃农者”。[4]134据统计,1876-1898年,琼崖往东南亚等地华人有344,698人。[6]156又自1914-1924年间,仅是往新加坡移民的就达6,300多人。[3]11这些人,有不少是被当作“猪仔”拐卖出洋的华工。他们上船后被关进船舱,“并肩叠足而坐”,“交股架足而眠”,途中死者枕籍。活下来的,男的被迫为资本家开山挖矿,当牛作马;女的沦为娼妓,命运其极悲惨。

2.封建军阀的残酷统治

民国初年以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时期。琼崖的军阀都是广东军阀的嫡系。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动,琼崖先后被陈世华、黄志桓、龙济光、沈鸿英、李根源、邓本殷等军阀统治。

琼崖的军阀为了猎取更多的私利,对外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卑躬屈膝,俯首贴耳,对内欺压百姓,胡作非为。特别是粤军旅长邓本殷盘踞琼崖后,建立起了最黑暗的统治。在邓本殷统治期间,琼崖苛捐杂税繁多,名目多达二百多种。如田亩捐每亩收银七元,房屋捐每间收银一元三角,人头税每丁收银一元等。据统计,每年搜刮光洋近千余万元。[2]50公开买卖官爵,从排长、连长、营长到县长,要价分别从600元、2,000元、6,000元到10,000万元。铸假银元,滥发钞票,开赌场、卖鸦片、售军火,无恶不作。《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成立宣言》指出:“琼崖(各军阀)相继盘踞,肆其蹂躏,至邓本殷而益变本加厉,臻于绝顶──烟馆遍地,捐税层生,勒赎拉夫,杀人放火,私铸伪银,强迫种烟,无所不用其极,致使工缀于肆,农缀于野,商缀于请帖市,士缀于校,其欲生不得想死不能的悲苦惨况,真是令人见之坠泪,言之心痛……唉!渴想解决琼崖社会问题的人们,对于琼崖现在的暴恶政治作何感想?”[7]272琼崖军阀对琼崖人民横征暴敛,对外却软弱无能,为不得罪侵略者而不惜屠杀自己的同胞。如1924年,琼东县基督教会美国牧师冯卓殊被窜入教堂的土匪所杀,美领事扬言,要一百中国人偿命,并赔偿50万,否则将以兵舰攻打。邓本殷为投靠美国,筹款购买军备物资,扩充实力,达到抗拒革命政府,永远割据琼崖的目的,不但不抵抗,反而派人到嘉积杀害了无辜百姓数十人。这种野蛮行径之所以得逞,都是因为军阀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各谋己利,无视民众疾苦的结果。

在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军阀的统治下,琼崖各地方恶霸也肆无忌惮地敛财和诛戮群众。如陈凤起在文昌清乡因勒索不遂枪毙百余人,陈庆图在定安、乐会、万宁也是四出勒索不遂而杀戮了八十多人![7]302

琼崖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陵水一带有一首民谣唱道:“乌云压压把天遮,荒年卖仔去逃命;求得清风来相助,干柴烈火照路行。”痛苦不堪的琼崖人民,渴望着革命的到来。

二 琼崖群众的革命觉醒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琼崖人民,特别是占人口绝对多数的琼崖农民,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沉重压迫,蕴含着巨大的革命热情。

但是,人民群众从对革命的认识到对革命的追求,直到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实践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位革命先驱在呼吁民众参加革命的时候,曾在《谁是我们之敌?》中写到:“琼崖今日之民众,匍匐在军阀、官僚两重压迫下,不说没有阶级的知识与觉悟、革命的胆力和勇气,就连到自己的仇敌,也不十分辨得清楚,这是不能讳言的了。”要真正启发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一要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二要有先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三要有党和革命的先进分子去进行积极的宣传、组织和发动。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群众政治觉悟的形成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各大城市就读的琼籍进步学生和侨居海外的华侨,纷纷将一些宣传新文化和社会主义的报刊和图书,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广东群报》、《马克思全书》、《共产党宣言》等,通过各种渠道传入琼崖。这些书刊的流传,对新文化、新思想,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琼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21年底到1922年初,中共中央先后派中共早期党员、团员陈公培、罗汉、鲁易等人到琼崖进行革命活动。他们到琼后,很快同已在琼崖的中共早期党员毛孟屏和琼崖的先进分子徐成章、徐天柄、王器民、王大鹏等人结合起来,打开了工作局面。他们以《琼崖旬报》、《琼岛日报》和学校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思想,把革命书刊送到广大群众中去。同时对琼剧加以改编,进行宣扬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深受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杨善集等人创办的《新琼崖评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新琼崖评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纲领,指出“农民、工人、学生、小商人是被压迫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第二,《新琼崖评论》宣传了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指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第三,《新琼崖评论》还先后发表了《五一劳动节敬告琼崖农民》、《为劳动节日敬告琼崖工人书》、《中国工人阶级的责任》、《敬农民书》、《琼人还不急起来自救吗?》、《谁能负起改选琼崖的责任?》等,号召工人、农民和各革命阶级团结起来为完成国民革命而斗争;第四,《新琼崖评论》批判了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总之,《新琼崖评论》在琼崖青年和人民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冲破了各种错误思想对人们的束缚,给人们提供了改造社会的科学理论根据和革命行动指南,在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嘉积农工学校(后改为琼崖仲恺农工学校)的创办,对琼崖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革命骨干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琼崖的传播,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活动,促进了民众对革命意义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群众参加革命的政治觉悟,奠定了人民群众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

(二)琼崖群众的组织与领导

近代以来,琼崖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压迫和剥削,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这些斗争由于没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都先后失败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琼崖人民的革命斗争才真正有了胜利的希望。

1926年2月初,中共琼崖特别支部在海口成立,特别支部一成立,就以战斗的姿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力度,以《琼崖民国日报》、《路灯》、《扫把》、《群众》等琼崖报纸、刊物,以及当时流行的《向导》、《中国青年》、《少年先锋》、《犁头》等革命刊物为阵地,大造革命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此外,琼崖党组织还刊印了《共产主义ABC》、《共产主义问答》、《马克思主义入门》、《人类社会进化史》、《唯物史观》、《新人生观》等革命理想图书。这些革命报刊和图书,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对于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动员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斗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迅速建立工、农、青、妇群众团体,开展群众运动。中共琼崖特别支部以国民党琼崖特委名义成立了琼崖农工商学各界联合会,为巩固“国民的联合战线”开展工作。1926年2月初,广东省农民协会琼崖办事处宣告成立。同时,对琼崖学生联合会进行改组,成立了新的琼崖全属学生联合会。4月,海口市总工会成立,并建立了一批基层工会,其他各县也开始筹建县总工会及其基层工会、农民协会筹备办事处、妇女解放协会和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第三,加强党团建设,发展党团基层组织。中共琼崖特别支部组织党团员深入城乡、机关、学校、团体,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斗争中发现、培养、吸收先进分子加入党、团组织。特支成立后,全琼相继建立起一批党、团基层组织。全琼除感恩县和昌江县外,12个市、县都有了党、团的基层组织。[3]46

中共琼崖特别支部成立后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壮大了党的力量,沟通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初步打开了党联系群众的工作局面。

1926年6月中共琼崖地委成立后,按照大会的决议,在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中开展了广泛联系、组织、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工作。

首先,领导青年学生开展革命工作。中共琼崖地委成立不久,共青团琼崖地委也在海口市成立。团地委成立后创办《现代青年》,作为指导青年学生运动的刊物,并在全琼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新的“择师运动”。择师运动沉重打击了学校内外的反动势力,发展和加强学校中的进步势力,为青年学生运动的深入开展扫清了障碍。在党、团地委的领导下,学生还积极开展校外斗争,利用假期发动群众,帮助组织工会、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童子团和办平民教育等,这极大地促进了群众革命运动的发展。

其次,领导工人进行维权斗争。例如海口织造资本家剥削工人很重,男工每月仅3至10元,女工是计件工资,平均每月只有3至4元,且工资一个季度才发一次,工人生活极为困难。工人为争取生存下去,向资本家提出要求增加工资,遭到资本家的拒绝。于是工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罢工,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增加工资和女工按月发工资的合理要求。

再次,领导农民协会开展农运工作。1926年8月,琼崖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海口召开,成立琼崖农民协会,选举冯平为主任兼农民自卫军总司令。随后各市、县的区、乡都普遍建立起农民协会,会员发展达到二十多万人,能直接领导的群众达100万人,农民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建立了琼崖高级农民政治军事训练所,各级农民协会也相应建立起了农民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各乡农民自卫军一般都有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农民自卫军的建立,对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农民利益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领导妇女协会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琼崖地委成立后,于1926年下半年及时充实和调整了琼崖妇女解放协会。接着,各县妇女解放协会也相继成立。为了适应琼崖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琼崖地委在省立第六师范举办了社会工作训练班,培养妇女运动骨干,派出一批女共产党员和进步女青年分别在海口和各县创办女子学校。这些学校大多数都建立有党团支部,吸收先进学生入党、入团,不少学生后来成为革命运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妇女运动不仅为妇女自身的解放,同时也为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琼崖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琼崖进入大革命高潮。琼崖的大革命运动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发展了琼崖的革命力量,促进了琼崖人民的解放运动。

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是马克思主义与琼崖工人运动、青年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相结合产生的,是琼崖人民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琼崖革命过程中,琼崖共产党员用朴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模范的自身实际行动,充分动员了琼崖广大群众。群众将党组织看作主心骨,将党员看作是贴心人,使党与群众之间形成了密切的鱼水关系。从此,琼崖各族群众紧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琼崖这个孤岛上团结奋斗,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

[1](民国)陈植.海南岛新志[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2]陈永阶.琼崖革命先驱者文集[C].海南:琼岛星火编辑部,1985.

[3]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红旗不倒[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4](民国)陈铭枢,曾蹇.海南岛志[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5](清)胡传.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J]禹贡,1934(1).

[6]陈翰笙.华工出国史料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80.

[7]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琼崖大革命史料选编[G].海口:1994.

On the Origin of Mass Revolution in Hainan

WANG Mo-zho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Hainan University,Haikou570228,China)

Revolution is the resistance of the masses against an unfair system.General Feng Baiju put it well when he said,“it’s not the mountains but the masses that have protected the revolutionaries during the Qiongya Revolution.”That’s to say,the masses are the true patrons for the revolution.Nevertheless,it is a long way for masses to know,to pursue and finally to join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revolution.Based on predecessors’researches on the economy,politics,socie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of then Qiongya(Hainan),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people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Hainan to join in revolu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sses in Hainan;revolution in Qiongya(Hainan)

K280.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5310(2011)-05-0120-05

2011-02-19

王默忠(1964-),男,海南澄迈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田 原)

猜你喜欢

琼崖革命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
忆琼崖纵队迎接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
血战琼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