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的根
——吐纳——谈竹笛演奏呼吸方法及对演奏技巧的影响
2011-11-22徐升南艺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徐升 (南艺音乐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竹笛演奏的根
——吐纳——谈竹笛演奏呼吸方法及对演奏技巧的影响
徐升 (南艺音乐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期间所述纳气、吐气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呼吸,它是竹笛演奏的根。对人体呼吸及呼吸方法对演奏竹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构建竹笛演奏的基础。
竹笛;呼吸;呼吸方法;演奏技术
一、竹笛呼吸运动的重要性及概念
在从事中国竹笛演奏的学习及实践过程中,发现在吹奏竹笛乐曲及练习曲的时候,倘若呼吸方法错误会为演奏者带来极大的学习阻力,甚至于在从事竹笛演奏专业若干年以后,由于呼吸方法的不正确以至于很多高难度的乐曲无法驾驭,从而放弃学习竹笛演奏。且在翻阅众多理论专著及教材中只谈及什么是正确呼吸方法以及训练方法,但均未谈及其各种呼吸方法对演奏技巧的具体影响以及关系,以致众多学习者均知道呼吸方法的重要性,却未曾注意书籍中提及的各种呼吸方法(正确或不正确)对实际演奏过程中技巧有哪些影响是可取或可舍的,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遵循着文面的要求选择所介绍的“正确呼吸方法”,从而忽略了各种呼吸方法的交叉使用,故对竹笛呼吸运动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偏颇的。
在谈及竹笛演奏呼吸之前,应该知道竹笛这件乐器及其成声的一些简单原理,这是乐器学习的基础。竹笛属于吹管类边棱振动乐器,其管体为圆柱型、横吹,其演奏是在强行呼吸条件下进行的,演奏者的嘴唇是激振器,唇振动时,气流在冲击吹孔边缘上自然分开, 进入管中的气流以及管外的气流形成两股气流涡旋从而引起管内空气气柱回旋振动,再因笛膜的共振而发出富有中国特色的乐音,由此可知竹笛主要是通过对气息控制来具体操作的乐器,所以对人体的呼吸研究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那么谈及竹笛演奏的呼吸方法之前,就应该结合人体呼吸系统解剖图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构造,以及知道呼吸运动是由“呼”与“吸”两个动作分解组合完成的,解剖图如下:
由图片可以更直观的知道呼吸的整个身体体内与体外空气交换的协作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运动,口腔及鼻腔无疑是呼吸的进出阀门,气管、肺部及身体膈胸膜以下腹部就是所谓的气囊,那么做这种直观的呼吸解剖生理图,实际上是:①让竹笛吹奏者对自己呼吸运动更有一个思维形式上的一个清晰认识;②它使呼吸方法的基本运用的正确与否有个科学的根据。
呼吸方法在现今公认的有三种方式,它们主要是依据在呼吸动作中呼吸器官的哪些肌肉以及哪些不同部分的工作占主体地位,来确定是哪种呼吸型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①腹式呼吸法(不易独立完成,因为人体呼吸必定是需要肺部参与的,也就是胸廓会向外扩张的,整个呼吸过程长,气息容量小,方法的优点不易体现,这种方法一般不宜使用);
②胸式呼吸法(呼吸过程较短利于急速换气,有合理的一面);
③胸腹联合呼吸法。
现在大多推崇使用第三种呼吸方式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由于这种呼吸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横膈膜及整个胸廓呼吸肌肉都参与其中运动,是整个呼吸肌肉组织的几乎都是在协助工作,所以气体容积可以达到最大规模,由于呼吸肌肉组织都参与其中呼吸给人体带来的运动负荷分布得非常的均匀,呼吸肌肉不容易疲劳,持久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给演奏者解放了呼吸气息“浅”的负担。在实际演奏乐曲中很多时候是还是需要几种呼吸方法交叉进行的,比如:在乐句抢气的过程中,以及某些“吐音”技巧的使用时,是需要用到胸式呼吸。
二、竹笛呼吸方法与演奏技巧之间的问题及如何解决
竹笛演奏的手法及技巧繁多,但主要是通过“气、指、唇、舌”这四大要素相互配合完成,“气”是一切的基础,管类乐器由于气息的介入,便有了生命的律动,使得乐音变得鲜活动人。那么竹笛的呼吸方法是竹笛演奏的重中之重,竹笛演奏技巧的完成基本上就是以其气配合完成的,没有气息控制艺术的支撑,竹笛演奏技术的存在只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竹笛演奏从职业演奏上来说除却“吐纳”,剩下的主要就是“唇、舌、指”,演奏技巧的出发点也就是这三个大点,竹笛的演奏实际上也就是解决“气”与“唇、舌、指”之间在实践中的问题,再深究下去其实是竹笛的呼吸方法与三大点的关系,那么下面就逐一分述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述解决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出路。
⑴气与唇
说到“唇”,直指的是“口型”的问题,唇无疑是气息控制的阀门,它是做出各种吹奏竹笛口型的媒介,从现在演奏发展的角度来说,正确或者不正确的口型实际上无一标准,只要吹奏的竹笛声音悠扬,演奏口型并非要定势统一标准,但是从演奏者面目表情或者舞台形象上来说,一般要求面部颊肌收缩,保持微笑的状态,口唇靠拢,在上下嘴唇中间留一唇缝,以保证气息的输出,而且尽量调整唇缝的大小来改变竹笛演奏中一些音色的变化。由于竹笛是宽口开管吹奏乐器,所以不会像唢呐那样上下嘴唇将哨片含住就不会漏气或者跑气了,在演奏竹笛中始终伴随着跑气的这样现象,那么就要调整好嘴唇的轮匝肌的松紧度,以及口腔内部的感觉,将吐出的气息全部落在竹笛的吹孔上,使竹笛管内充满气流,以减少气流的跑漏现象。
演奏的时候演奏者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一个乐句气息量不够的时候,或者吹弱奏气息不够的情况下,除了身体会有紧张的感觉以外,最明显的是嘴唇会控制不住气息的流畅,有抖动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呼吸运动是受神经中枢系统影响,在气息不够的情况下,就会伴随体液或者反射刺激,以引起人体对呼吸不畅通而做出紧张感,使在下一次经历这种情况的时候,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改变现状。那么用何种方法来改变现状,除了调整唇部肌肉,剩下亦是改变呼吸方法,使体内气息容量足以支撑乐句的完成。大多数人会做出深呼吸的动作以扩大气息在体内的容量,习惯上采取胸腹式联体的呼吸方法,依靠气息的支持来减少唇部肌肉的压力,但同时会伴随因为气息吸入的过于饱和,在演奏完乐句以后,仍有多余气流,在横膈膜控制能力差的情况下影响在特定乐句断开换气处无法换气,造成音乐乐思的表达不准确,此时可能采用吸气较浅的胸式呼吸,由于胸式呼吸气息容量小的弊端,就会造成多数人不予以采用,呼吸方法协调以及对唇部肌肉松紧的影响就在此时出现矛盾,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其出路在于平时呼吸训练的练习,呼吸器官得到系统的训练,尽可能能够使呼吸肌肉组织受演奏者的思维意识控制(最为明显的是对横膈膜的控制),以达到在演奏乐句时气息量恰好能够符合乐句所需要的容量,并且在呼吸肌肉组织保持一定紧张的情况下缓解唇部肌肉的负荷。
⑵气与舌
说到“舌头”除了它自身由生理解剖所知舌体的前端叫舌尖,舌根对向口咽部。它自身具有辅助发音的功能,在呼吸上具有气息阀门的作用以外,更为重要的实际上是它在演奏竹笛上的技巧反映,诸如:有关竹笛的“双吐”“三吐”“花舌”等等都是与舌头有着直接的关系,舌头控制气流的作用以及舌头的振动都会给呼气运动带来变化,以引起竹笛技术上的丰富与竹笛音色的变化,在具体操作的技术层面就会出现舌头与气息的配合不协调的问题,那么就会产生在吹奏竹笛时常伴有杂音,以及在吹奏特定的乐句用舌技巧会要求不一样(有的要求在完成舌技的吐奏技巧的同时还要把一口气将乐句演奏完;有的则要求利用吐奏阻气的过程换气,增加乐句的跳跃感)。这就要求在演奏乐曲时,用舌技巧要与气息配合好,达到同步性,究其解决问题还是呼吸方法的放大与运用:胸式呼吸方法的优点是呼吸过程短,利于急速换气,那么用舌技巧在增强乐句跳跃感、需要急速换气的情况就可以采用胸式呼吸法,不必要吸气过深,给演奏者憋气的压抑感;胸腹式联体呼吸方法的优点是气息量能够达到最大,且呼吸肌肉组织不易疲劳,在一口气吹奏长乐句同时要完成舌振动等技巧,就可以采用此方法,在保证气息流畅的情况,放松舌部肌肉,使舌尖与舌体得到协调完成舌振动运动。在两种呼吸方法交叉运用的过程中,实际上配合用舌技巧可以明显感受到吹奏竹笛时腰部的力量感觉及弹性,以及胸部气息挤压的感觉,有利于对呼吸方法的掌握。
⑶气与指
手指是演奏技术最为重要的操作器官,单独而言似乎与气息不沾边,更不用谈及呼吸方法了,手部肌肉的运动是直接受中枢神经的控制,为了加强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手指运动的独立性,就必须经常要对手部肌肉以及手指肌肉组织进行强化训练,比如有意识的“手指操”。但是对于管乐器演奏而言手指与气息是不可分割的,这是由于演奏竹笛是必须有气息的参与,所以呼吸方法的正确运用与否会对手指肌肉组织的自如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参加比赛时,往往在台上没有在台下吹的好,因为登台以后竹笛演奏者心情很紧张、很激动,在演奏竹笛时,已经打破了原先台下练习乐曲的呼吸节奏,心跳加速,使呼吸节奏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以引起呼吸肌肉组织的紧张,以致手指具体操作时迟缓、配合不协调,在演奏乐句时就会使乐句在音准上表达不准确、音与音之间过渡的不清晰等等情况。那么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究其根底除却在登台演奏经验及心理素质调整以外,还是各种呼吸方法的熟练运用,使呼吸节奏能够平稳均匀,吹奏竹笛时气流充实,使呼吸肌肉组织放松的前提下,解放手指,提高手指在演奏乐器时的灵敏性。
在实际演奏中呼吸方法与 “唇、舌、指”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竹笛演奏者呼吸方法的正确运用直接影响着演奏者的“唇、舌、指”技巧的发挥,故演奏者在实践中要对呼吸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加以琢磨,以使之能够灵活运用。
三、综述
由上所述,不难知道竹笛演奏重中之重是解决呼吸技巧,使呼吸方法能够灵活的配合各项口型技巧、用舌技巧、运指技巧将所演奏乐曲表现到位。竹笛所发出悠扬的笛声是扎实、清脆、悦耳以及气力变化时声音仍然平稳的,呼吸方法给予竹笛演奏的优美笛声以及各项技巧是支撑、且将技巧发挥到最好的基石,竹笛吹奏究其根底是演奏者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对呼吸方法的理解思考,以及在长时间的呼吸训练以及音乐学习中对声音的听辨及气息位置、气息量多少的感觉。对于呼吸方法中所存在的呼吸节奏、延续时间和肌肉组织放松以及呼吸肌肉组织不易疲劳,归根结底是要取决于吹奏者呼吸器官在强制呼吸的情况下其训练程度。对于呼吸方法与“唇、舌、指”在演奏乐曲协调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现象,是正常的吹奏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解决的过程其实是个思考加练习的过程,一味的练习不加思考只会越练越糟糕,只是思考而不加以实践,那也只是纸上谈兵,故要思考训练双管齐下才能把问题逐一解决,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真正的实现“娱人娱己”的双重境界。
[1]蔡敬民.《蔡敬民笛曲选》. [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蔡敬民.《新竹笛笛子及其演奏》. [c].江苏人民出版社.1977.
[3]詹永明编著.《笛子基础教程》. [c].观念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1.
[4]胡结续著.《竹笛实用教程》.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赵松庭编著.《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