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2022-10-29刘真
刘 真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
作曲家在创作时,将不同的情感表达融入不同的乐句。针对不同合作类型的乐句,钢琴伴奏需要注意的侧重点也必然不同。笔者将通过钢琴伴奏对乐句的划分、音乐风格的把握、音乐情绪的变化、相同乐句的不同处理、音色音型的理解、力度的理解、休止符的运用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并逐一对在实际演奏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进行归纳。曾有学者认为:“在室内乐的合作中,关于音乐风格的把握、乐句的划分、情绪的变化以及相同的乐句做不同的处理,都是需要两个演奏者在练习时不断沟通和尝试的。”对这些合作技巧与细节一一探究才是学习与演奏作品的基础。
一、乐句的划分
钢琴伴奏旋律可以起到使主旋律平稳的作用,尤其在某一乐章的开始乐句,可以使两位演奏者尽快融合在一起。在舞台表演时,对于钢琴伴奏学习者而言,他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聆听者。在同旋律演奏时,表演者更加需要注意乐句划分和声部强弱控制,处理好音乐表达。例如该作品第三乐章的主题旋律部分,小提琴声部与钢琴伴奏以平稳的小行板齐奏形式展开,钢琴伴奏分为三个声部,其中上声部紧贴小提琴声部旋律,以平均的十六分音符为小提琴声部的跳音进行旋律填充。同时钢琴伴奏上声部逐句的连音线也在以回音的方式对小提琴旋律进行陈述,二者共同演奏旋律。两条变化的旋律因为前后交替呼应而产生出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进而使音乐更加具有“立体感”。
笔者认为在该乐段的第四小节,钢琴伴奏可将前两拍与第三拍分为两条小连音线,中间处理成一个小的断句呼吸,以附和小提琴声部,或是在一个连音线中采用前两拍渐弱、第三拍渐强的处理方式。这样划分可以更好地使钢琴伴奏旋律与小提琴旋律贴合,使乐句细节处的情感及呼吸一致,增强乐句的契合程度。
再例如作品第一乐章的G 乐段,以前五个小节为例,小提琴声部呈现抒情音乐线条,乐句连绵略带起伏却又回到同一个长音上,再加上弱力度的标记提醒和连绵不断的小乐句连音线,这些都在提醒演奏者此乐句要展现出安静恬适的氛围。钢琴伴奏声部在前五小节所起到的作用与后面柱式和弦的作用完全不同。前五小节的钢琴伴奏以副旋律的形式出现,在小提琴悠长的单音旋律上,以加有装饰音的快速经过句和二度模进为单一的长音旋律营造出色彩上的变化,而紧接第三个小节出现的弱起乐句,不仅为小提琴的强拍强位旋律做出让步,同时也为小提琴长音进行补充,丰富了音乐的旋律线,也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
在钢琴伴奏演奏到此乐句时,笔者根据舞台合作经验认为,从第三小节开始的弱起乐句,在音乐进行中应该以连贯为主。乐句中的连音线应当完全依靠手指进行连接,这也是很好做到的,演奏者只需要注意音乐起伏即可。但是在乐句切换时,由于小提琴声部的旋律仍在继续,所以钢琴副旋律尽量避免大的断句和呼吸感,减少对旋律完整性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在乐句切换时,演奏者应在前一乐句最后一个音触键后轻踩延音踏板,等待下一个乐句第一个音触键以后再松掉,这样也完全符合钢琴声部乐句里强弱起伏变化的规律,以此保证钢琴副旋律的清晰,同时也可以规避对主旋律的干扰。
二、音乐风格的把握
例如第四乐章的A 部分,1—8 小节钢琴声部以对比模进的句式展开,八度音阶的连续出现突出了钢琴声部的旋律地位,同时跳音与重音的切换、左手交替变化的八分音符也使快板更加活泼。在此乐句中,演奏者想要保持对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的带动,最重要的是对于速度的把握,只有保持在合适的速度区间里,乐句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兴奋、激动、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
由于重音符号的出现打破了四三拍原有的强弱规律,所以在合作时演奏者要更加注意。八度音阶的连音线尽量依靠手指完成,以避免踏板过多造成的左手分解和弦演奏不清晰的情况。在钢琴声部演奏长时值音符而小提琴副旋律声部乐句演奏重音时,钢琴声部要注意避让,以此达成旋律的争相竞逐和音乐力量的积蓄,形成对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的带动。
三、情绪的变化
例如作品第三乐章C 乐段与D 乐段的过渡乐句,属于典型的完全八度重复呼应乐句。从第三小节开始,钢琴伴奏左手旋律声部与小提琴声部出现呼应并且紧密贴合,钢琴声部短小乐句结束的同时引出小提琴声部的重复,似问答更似回音。从谱例中乐句的先后顺序以及强弱记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品由钢琴旋律声部引领小提琴旋律逐句进行。所以,音乐情绪的引领与带动就由钢琴声部担任。同时,开始的两个短小乐句完全重复了两遍,并且在开始时同时给予两个旋律声部弱力度标记,再加上乐句开始前钢琴声部的休止,无一不在暗示新的乐句和新的感情基调的出现。反复的两个乐句像是对青涩朦胧感情的试探与挣扎,满怀惊喜却又小心翼翼。在第二次反复时,钢琴声部作为引领,可以稍微增加力度,像是再一次鼓足勇气想要说出口的话,但是在左手略带变化音的和弦的不安中又羞于表露。每一个钢琴声部都会有小提琴声部的回应,在一次又一次得到回应的同时,情感基调也变得更加坚定。所以钢琴声部在一句句旋律变化时,演奏者需要注意带动情绪,逐句控制发展,引导小提琴声部逐渐坚定和果断,促使音乐情绪的迸发,推动音乐的继续发展。
四、相同乐句的不同处理
例如作品第一乐章A 乐段,其中有两个经过句的作用和演奏合作方式值得分析。连贯流动的三连音既可以理解为与上句小提琴旋律的呼应,属于小提琴声部的下四度变化重复,也可以理解为小提琴第二句旋律开始前的快速经过句。因为第一乐章在完整演奏时需要进行反复,所以针对这样的乐句,在第一次演奏与第二次反复时,演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解采取不同的演奏方式,展现出钢琴伴奏在合作时对于相同乐句的不同表达。第一遍演奏时演奏者可将其理解为小提琴声部的呼应,即可以处理成旋律的演奏方法,在强弱上不拘泥于谱面的限制,可将乐句按照音高走向进行夸张表达,再加上乐句中的三连音大多是从高音区向低音区流动的,所以对于每一拍的强位音也可以稍加突出。并且演奏者可以在下一乐句前稍留气口,作为两个乐句的切换,也更容易使下一乐句反向进行的长时值旋律显得更加从容。第二遍重复演奏时,为了避免音乐显得冗长无味,演奏者针对此乐句在合作时可以进行不同处理,即将此乐句作为经过句处理。作为经过句就需要为前后的旋律乐句让步,在强弱表达与情感表达上就应该含蓄隐晦一些。不再凸显强位音与旋律的起伏变化,只在句末进行渐弱处理,同时可以将经过句与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作为一条连音线进行处理,将下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作为经过乐句的归属音,将左手第二行第一小节的si 理解为与右手同时构建的八度重复的低音。这样理解的作用是可以将下一乐句钢琴声部作为烘托乐句呈现出来,将旋律的主位让给小提琴声部。
此乐句中包括的半音交替钢琴伴奏的经过句类型也十分常见,即在乐句切换时采用半音阶交替的形式为旋律声部切换情绪。谱面显示此经过句需要处理成渐强乐句,为其后出现新的强乐句积蓄力量。大多钢琴伴奏的经过句处理要参照其后乐句的需求来表达。针对此乐句,其后的旋律乐句是绵长的连音线,而钢琴伴奏则转变为跳音分解和弦加右手简短的小连音,所以演奏者在演奏经过句时,前两到三组的半音交替只做连音渐强而不加踏板,直至第三或四组重复同时也是力量积累充足时踩下延音踏板。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带动下一乐句的力度和情绪,并且最后踩踏板也避免了音乐的混杂,同时也可以与之后的钢琴伴奏音型进行对比。
五、音色音型的理解
作品第四乐章的D 部分,前八个小节为钢琴伴奏声部演奏主旋律,左手上声部与小提琴声部共同演奏分解和弦为钢琴旋律声部做烘托。对比谱例1—8 第二行第七小节,小提琴声部再现主旋律。谱例显示小提琴声部采用连顿弓的方式演奏,所以钢琴伴奏者应该考虑模仿小提琴音色和演奏效果来演奏旋律乐句,应注意轻踩踏板,保持高音区旋律的跳音轻巧而不尖锐。对于音阶上行连音线乐句,小提琴部分因换弓而形成的连音线切换,钢琴部分则可以连贯而完整地进行演奏。演奏者在力度上也应当注意上行乐句的推动性,尽可能做好两种音色的和谐过渡。
六、力度的理解
在钢琴次中声部贯穿始终的连跳十六分音符开始时,笔者认为这和肖邦的前奏曲《雨滴》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在主旋律还未开始时便蕴含着烦闷不安的情绪基调。钢琴旋律随着小提琴旋律在其后一个小节不加变化地重复,同时又跌进小提琴的后半句旋律里,两种乐器在发展时彼此交织混杂,在重音和渐强记号的催促下,进入强和弦的暂时收尾。与其说结束时的和弦力度标记是f,不如说是sf,因为随着乐句的叠加发展,音乐的情绪达到一个小的爆发点,演奏者处理成两个sf 和弦,在情绪上更有爆发力。
七、钢琴伴奏中休止符的理解
休止符在旋律中代表着音乐的停顿或停止,但是在钢琴伴奏上,休止符的处理并不是单一的暂停和休息,更多影响着音乐的氛围和发展。
作品的三重奏部分在钢琴伴奏中大量运用休止符,钢琴伴奏的乐句切换更加明显。钢琴伴奏的小乐句营造出翩翩起舞的律动感,与小提琴悠扬的抒情乐句相融合,使得音乐愈发唯美。所以,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下,演奏者对于钢琴伴奏中的休止符在合作时的处理更加需要考究。
在乐句开始,钢琴声部一出现就给予小提琴声部半音阶经过句,奠定了和弦根音的基础,也确定了音乐大调的明亮色彩。所以即使钢琴伴奏出现极弱的力度,但是和弦根音依然需要给上方漂浮起来的旋律依托。所以,笔者建议在钢琴伴奏时,延音踏板与和弦音同时触键,并在其后的休止符随着手指的呼吸同步抬起。这样处理同样适用于其后相似的和弦根音加休止的乐句,不仅可以在不改变力度限制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增强音乐的倾向性和归属感,而且也可以保证钢琴伴奏的清晰,不会显得混杂。
其后的段落则与前者不同。在休止符之前,乐曲用较长的伏笔交代了渐强的表达,最终以强有力的突强柱式和弦完成终结。但是小提琴旋律并没有伴随着钢琴声部的和弦结束,而是以由高音区向低音区流动的分解琶音来进行对下一乐句的过渡,同时在力度上也进行了多次渐弱的提示,以此来表达在情感爆发以后慢慢平静下来的情绪。所以,笔者认为钢琴伴奏在演奏情绪爆发的突强和弦时,首先“推奏”的触键方式及触键的发力由下跳起力量的跳音直接转换为由外及里的推动力,这样才可以达到和弦爆发力的要求。不仅如此,演奏者在触键的同时要深踩延音踏板,将和弦的所有泛音都尽可能留住,达到轰鸣的和弦效果,在其后的休止符上,踏板一点一点伴随着音量的自然消失抬起,以此来对应小提琴声部伴奏的空白和渐弱处理。直至下一乐句开始的前两个小节,踏板再完全松起,为下一乐句的开始留出足够清晰安静的空间,使音乐情绪趋于稳定。同样,和弦的自由延长方式也可以参考上述的演奏方法,只不过对于没有旋律的完全休止乐句演奏者不需要将句末和弦进行自由延长处理,完成对强乐句的旋律烘托即可。但是在最后一个加有自由延长记号的休止符上,它的作用就不仅仅是空拍那么简单了。演奏者需要在自由延长休止时,准备好重新开始乐句的音型、触键、强弱、情绪、风格和前后对比,像乐章开始时那样重新起步。
八、结语
经过笔者的分析研究,在钢琴伴奏视角下,许多乐句有更加细致的意义与内涵,而在合作过程中,对于这些细节的表达就是处理好作品的关键。在音乐发展的长河里,钢琴伴奏越来越重要,其地位也在逐步提高。演奏者要多在演奏与实践过程中总结方法,依靠理性的学习研究,运用感性的表达方式,形成逻辑清晰的合作思维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