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2011-10-24刘百萍张晓静朱贞贞

食品工业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山奈荚果槲皮素

刘百萍,马 骥,张晓静,张 昊,朱贞贞

(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2.教育部药用植物资源及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2)

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刘百萍,马 骥*,张晓静,张 昊,朱贞贞

(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2.教育部药用植物资源及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2)

目的:优化回流萃取、RP-HPLC检测荚果蕨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得出荚果蕨营养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20μL。结果:槲皮素在0.18~4.5μg(r2=0.9992),山奈酚在0.17~4.25μg(r2=0.9994)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9.45%,RSD值为1.90%,0.91%(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荚果蕨的质量评价。9月份采收的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合理采收开发荚果蕨资源。

荚果蕨,总黄酮,不同采收时期,高效液相色谱法

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俗名广东菜、黄瓜香、荚果蕨贯众,是球子蕨科(Onocleaceae)荚果蕨属的植物。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陕西及西藏等地有广泛分布,多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河岸湿地,海拔80~3000m间。荚果蕨是著名的山野菜,其幼叶营养可口,具有鲜黄瓜的清香,在东北地区常常作为出口野菜。荚果蕨具有药用价值,在秦巴山区应用广泛,是商品贯众的一种[1-2]。其根状茎及叶柄残基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杀虫、止血、预防流感的功效。由于荚果蕨植株形状优美,也可作为室内盆栽或用作室外观赏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中含量丰富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杨岚等人研究报道,荚果蕨中含有芹菜素、荚果蕨素、去甲氧基荚果蕨素、荚果蕨黄素等黄酮类化合物[3-4];李娜等研究表明,槲皮素是球子蕨科共有成分[5];洪叶岚等的研究表明,荚果蕨营养叶中含山奈酚、槲皮素[6]。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抗癌、抑菌、保健等功效。槲皮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透过血脑屏障,并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7];山奈酚能抑制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生长和转移有关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8],抑制人胃癌细胞MGC280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9]。本文参照洪叶岚等的方法[6],对荚果蕨中槲皮素、山奈酚进行了提取及检测条件的优化,4月到9月是荚果蕨营养叶的生长期,对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的槲皮素、山奈酚及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荚果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槲皮素、山柰酚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含量纯度分别为97.3%、95.9%,批号分别为110861-200606、100081-200406;样品 荚果蕨于2009年4月至9月采自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坝林场,经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娅萍教授、马骥副教授鉴定为荚果蕨,标本现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标本室;甲醇 色谱纯;水 超纯水;其余试剂 均为分析纯。

Shimadzu L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公司;HH-6B数显恒温水浴锅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RE-52AA旋转蒸发器、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KQ-3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AD检测器,AT2201电子分析天平(d=0.1mg)。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Shimadzu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0→30m in,甲醇40%→65%,0.2%磷酸水60%→35%);流速为1.0m L/m 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为20μL,见图1。

图1 槲皮素、山奈酚对照品(A)和样品(B)的HPLC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山奈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配制成槲皮素浓度为0.18mg/m L、山奈酚浓度为0.17mg/m L的对照品溶液,于4℃冰箱避光保存。

1.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材料清洗、阴干、粉碎、过65目筛,精密称取待测荚果蕨粉末 1.000g,置于50m L圆底烧瓶中,加30m L 90%乙醇,于80℃恒温水浴锅中回流提取1h,取出后加入2m L盐酸回流酸解1h。取出冷却至室温,抽滤,滤液减压蒸干,用甲醇定容至10m L容量瓶,摇匀,用微孔滤膜(0.22μm)过滤,待测。

1.2.4 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的优化 根据槲皮素、山奈酚的理化性质,结合相关文献[10,12],选用了不同浓度的甲醇(100%、90%、80%、70%、60%)、乙醇(100%、95%、90%、80%、70%、60%)为提取溶剂,溶剂量分别为 10、15、20、25、30m L,回流时间 1、1.5、2、2.5、3h以及提取温度 70、80、90℃进行比较提取,结果显示,90%乙醇80℃恒温水浴回流提取2h,槲皮素、山奈酚的提取率高,效果最好。

1.2.5 检测条件的优化 比较了用甲醇-水、甲醇-0.2%磷酸水、甲醇-0.4%磷酸水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梯度洗脱,结果显示,用等度洗脱时2种物质的分离效果不好,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0→30m in,甲醇40%→65%,0.2%磷酸水60%→35%)的分离效果好,峰形好。

1.2.6 总黄酮含量的计算 总黄酮含量的计算参照05版药典中银杏叶提取物总黄酮甙含量计算方法[13]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槲皮素对照品溶液 1、5、10、15、20、25μL,在1.2.1的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记录其峰面积,以进样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得线性回归方程:Y=581779X+175532(R2=0.9992),线性范围:0.18~4.5μg。

精密吸取山奈酚对照品溶液 1、5、10、15、20、25μL进样,记录其峰面积,以进样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得回归方程Y=684356X+157868(R2=0.9994),线性范围:0.17~4.25μg。

2.2 精密度考察

取上述对照品溶液,重复测定6次,每次进样20μL。分别测得槲皮素的峰面积为 14561876、14544310、14779626、14644654、14542950、14852327;山奈酚的峰面积为 25159070、25352290、25680726、25359558、25048931、25443491。计算槲皮素,山奈酚峰面积的 RSD值,结果为槲皮素0.91%、山奈酚0.87%(n=6),精密度良好。

2.3 重复性考察

取同一份样品6份,按照1.2.3中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0μL进样,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峰面积,计算含量。得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1.139、1.144、1.122、1.147、1.123、1.135mg/g;山奈酚的含量分别为 2.427、2.513、2.438、2.439、2.507、2.454mg/g。计算2种成分含量的RSD值分别为0.93%、1.52%(n=6),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4 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样品溶液,按照1.2.3中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在提取后的0、6、12、18、24、36、48h进行检测,记录槲皮素、山奈酚峰面积,得槲皮素的峰面积分别为 754799、732009、756538、743277、732975、721453、740996;山奈酚的峰面积为1997434、1998332、1945093、1924807、1989091、1944003、1931907。计算其 RSD值,结果分别为1.71%、1.64%(n=7),表明该样品溶液在48h内稳定性良好。

2.5 加样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1.000g已知含量的样品6份,分别加入适量对照品溶液,按上述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及RSD值,结果见表1、表2。

表1 荚果蕨中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

表2 荚果蕨中山奈酚的加样回收率

2.6 样品测定

按照1.2.3所述方法分别对9月份采集的荚果蕨样品的不同部位及不同采收期的荚果蕨营养叶样品进行制备,按1.2.1所述色谱条件对样品中槲皮素、山奈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及图2。

表3 荚果蕨不同部位中槲皮素、山奈酚的测定结果(n=3)

图2 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槲皮素、山奈酚的测定结果

2.7 总黄酮含量

根据1.2.6中总黄酮甙含量计算方法,得出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见图3。

图3 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3 结论

在9月份后期采收的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此时孢子叶的孢子已生长成熟,保证了荚果蕨的繁殖能力。荚果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是其营养繁殖的根本保证,采收其营养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对荚果蕨资源的保护非常有利。本实验中优化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准确,可为荚果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1]艾铁民,张定嫒,付桂芳,等.北方产贯众生药学的研究[J].中药通报,1984,9(3):107-109.

[2]杨纯瑜,李春德.中药贯众的资源及原植物调查[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3,17(3):202-206.

[3]杨岚,王满元,赵玉英,等.荚果蕨贯众化学成分的研究(II)[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47-649.

[4]张东,杨岚,傅梅红,等.荚果蕨贯众化学成分研究(III)[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03-1705.

[5]李娜,周荣汉,蒋建勤.中国球子蕨科植物化学分类研究[J].广西植物,1992,12(1):33-35.

[6]洪叶岚,马 骥,肖娅萍,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秦岭21种蕨类植物中槲皮素与山奈酚含量的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0(3):294-297.

[7]任思冲,所起凤,杜文婷,等.槲皮素对血脑屏障的透过及胶质瘤U251细胞活性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5):751-754.

[8]Labbe D,Provencal M,Lamy S,et al.The flavonols quercetin,kaempferol and myricetin inhibit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induced medulloblastoma cellmigration[J].JNutr,2009,139(4):646-652.

[9]杜标炎,周 瑶,谭宇蕙,等.山奈酚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J].肿瘤,2010,30(6):477-480.

[10]刘军,郎爱东,李翠翠.不同产地和采收期柿叶的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7,30(2):139-141.

[11]陈晨,张兴旺,罗智敏,等.RP-HPLC法测定不同地区金露梅中槲皮素和山奈酚[J].分析实验室,2009,28(S12):54-56.

[12]薛王君,李凤仪.中草药中槲皮素测定方法的研究[J].江西化工,2006(4):9-14.

[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1.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 foliage leaves of different harvest time

LIU Bai-ping,MA Ji*,ZHANG Xiao-jing,ZHANG Hao,ZHU Zhen-zhen

(1.Life Science Colleg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2.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 and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Xi’an 710062,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reflux extraction and detection of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in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 by RP-HPLC,the content of flavonoid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and evaluated the optimal harvest time were compared.The separation of the targets was performed on Shimadzu C18(250mm×4.6mm,5μm)column with the column temperature at 30℃,by gradient elution using methanol-H2O with 0.2%phosphate acid as the mobile phase at the flow rate of1.0m L/m in,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as set at360nm.The linear range of quercetin was 0.18~4.5μg(r2=0.9992)and kaempferol was 0.17~4.25μg(r2=0.9994),with average recoveries of 99.6%(RSD 1.90%),99.45%(RSD 0.91%).The method was simple,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quercetin and kaempfero in Matteuccia struthiop teris(L.).The contents of flavonoid collected at september was the best.These can guide the reasonable collecting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Matteuccia struthiop teris(L.)resource.

Matteuccia struthiop teris(L.)Todaro;flavonoid;different harvest time;HPLC

TS201.1

A

1002-0306(2011)07-0407-03

2010-12-08 *通讯联系人

刘百萍(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6A12-04)。

猜你喜欢

山奈荚果槲皮素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山奈酚-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不同产地苦荞麦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与分析
4种山奈属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响应面法优化荚果蕨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
槲皮素金属螯合物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