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内酯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 TGF-β1、FN 分泌的影响

2011-09-05郭晓理朱隽雅王德琴徐美玉

山东医药 2011年37期
关键词:低糖醛固酮系膜

郭晓理,朱隽雅,施 辉*,王德琴,徐美玉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2海安县人民医院)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及异常增多,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其病理改变的主要介导物,不仅可上调ECM蛋白表达,还可降低ECM蛋白降解酶的活性。ECM的主要成分是FN,FN增多是ECM过度沉积的标志。2009年9月~2010年3月,本研究观察了高糖刺激对大鼠GMCs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了螺内酯干预后对大鼠GMCs增殖及TGF-β1、FN分泌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大鼠GMCs购自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低糖、高糖DMEM培养液,青—链霉素组合双抗为Gibco公司产品。胎牛血清为杭州四季青公司产品。0.25%胰蛋白酶,24孔、96孔培养板为碧云天公司产品。螺内酯、二甲基亚砜(DMSO)为Sigma公司产品。噻唑蓝(MTT)为Amresco产品,ELISA试剂盒由博士德提供。Thermo MK3酶标仪为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大鼠GMCs培养 大鼠 GMCs常规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中,置37℃5%CO2孵箱中培养。2~3 d传代1次。取对数生长期GMCs用于实验。分组:①低糖(5.5 mmol/L)对照组(LG组);②高糖(25 mmol/L)对照组(HG组);③SPI1 组(HG+0.25 μmol/L 螺内酯);④SPI2组(HG+2.5 μmol/L 螺内酯);⑤SPI3 组(HG+25 μmol/L螺内酯);⑥SPI4 组(HG+50 μmol/L 螺内酯)。每组设6个复孔。

1.2.2 螺内酯对大鼠 GMCs增殖的影响 采用MTT法。调整细胞密度至1×105个/ml,将GMCs接种于96 孔板,每孔 200 μl。分别培养 12、24、48 h,于培养结束前4 h加入20 μl的MTT溶液,37℃继续孵育4 h弃上清,加入150 μl的DMSO振荡。用酶标仪(波长490 nm)测定OD值。

1.2.3 TGF-β1、FN 的检测 采用 ELISA 法。调整细胞密度至2×105个/ml,将 GMCs接种于24孔板,每孔1000 μl。培养24 h后,检测不同浓度螺内酯作用后 TGF-β1、FN 的含量。并检测 25 μmol/L螺内酯作用12、24、48 h 时 TGF-β1、FN 的含量。操作过程严格按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内酯对各组大鼠GMCs增殖的影响 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GMCs增殖比较(n=6,)

表1 各组大鼠GMCs增殖比较(n=6,)

注:与 NG 组比较,*P <0.05;与 HG 组比较,△P <0.05,△△P<0.01;与同组12 h比较,▲P <0.05,▲▲P <0.01;与同组24 h比较,●P <0.05,●●P <0.01;同一时间各组间比较,#P <0.05

组别GMCs增殖OD值12 h 24 h 48 h NG组0.521 ±0.0554 0.523 ±0.0687 0.560 ±0.0262 HG 组 0.592 ±0.0591 0.601 ±0.0455*# 0.614 ±0.0362*#SPI1 组 0.592 ±0.0142 0.510 ±0.0880△# 0.423 ±0.0159△△▲▲●#SPI2 组 0.521 ±0.0142# 0.417 ±0.0251△# 0.364 ±0.0453△△▲▲●#SPI3 组 0.436 ±0.0533△△# 0.363 ±0.0506△△# 0.291 ±0.0380△△▲▲●#SPI4 组 0.354 ±0.0330△△# 0.287 ±0.0499△△# 0.209 ±0.0320△△▲●●#

2.2 螺内酯对TGF-β1、FN分泌的影响 见表2、3。

表2 各组培养24 h TGF-β1、FN含量比较(n=6,ng/ml,)

表2 各组培养24 h TGF-β1、FN含量比较(n=6,ng/ml,)

注:与 NG 组比较,*P <0.01;与 HG 组比较,△P <0.01;各浓度组后一浓度与前一浓度比较,#P <0.01,##P <0.05

组别 TGF-β1FN NG组0.55 ±0.04 74.5 ±8.9 HG 组 1.03 ±0.03* 118.8 ±6.1*SPI1 组 0.98 ±0.07 103.4 ±7.3△#SPI2 组 0.62 ±0.05△# 81.6 ±6.5△#SPI3 组 0.44 ±0.08△# 68.9 ±5.4△#SPI4 组 0.35 ±0.03△## 51.1 ±6.2△#

表 3 25 μmol/L 螺内酯作用 12、24、48 h TGF-β1、FN含量比较(ng/ml,)

表 3 25 μmol/L 螺内酯作用 12、24、48 h TGF-β1、FN含量比较(ng/ml,)

注:各时间组后一时间组与前一时间组比较,*P<0.01,**P<0.05

检测项目 25 μmol/L螺内酯作用12 h 24 h 48 h TGF-β1 0.69 ±0.06 0.44 ±0.08* 0.34 ±0.05**FN 80.70 ±9.20 68.90 ±5.40** 60.10 ±7.80**

3 讨论

GMCs增殖是DN突出的病理学特征,是引起肾小球ECM增多,并进一步导致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肾脏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醛固酮的作用一直被忽视。有研究显示,醛固酮可不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效应引起靶器官和血管损伤、纤维化。醛固酮可通过 TGF-β1、钠氢交换子 1 等诱导 ECM 增生[1,2]。螺内酯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类似,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有弱效利尿作用。近年研究证明,醛固酮也是肾纤维化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螺内酯具有预防和减轻肾脏纤维化的作用[3,4],能下调 TGF-β1,减少Ⅰ型胶原的沉积和FN的分泌,减轻了小管间质纤维化[5]。

正常生理情况下,ECM处于不断产生和降解的动态平衡中。GMCs增殖后,可导致 ECM大量分泌,而ECM对GMCs有正反馈作用,以致这类物质在基质中聚集增多[6]。当各种损伤因子和有害成分如高糖、细胞因子等出现或发生改变时,以上的平衡被打乱,GMCs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细胞因子和ECM分泌增多[7]。本研究结果表明,高糖环境下GMCs增殖明显,ECM分泌增多。使用螺内酯干预后增殖受到抑制,基质分泌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原因可能与螺内酯能下调TGF-β1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以往研究发现,体外高糖环境对GMCs的生长具有双重作用,早期可以刺激细胞增殖,48 h后则抑制细胞增殖[8]。本研究将25 mmol/L葡萄糖作用于GMCs发现,48 h内可促进GMCs的增殖,未出现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报道相符,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越明显,具有时间依赖性。

综上所述,螺内酯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GMCs增殖及ECM的分泌,为螺内酯防治DN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但螺内酯长期使用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虽然本实验无明显的细胞损伤,若长期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1]赖凌云,顾勇,郁胜强,等.醛固酮通过Smad2依赖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途径刺激大鼠系膜细胞纤连蛋白合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3):153-156.

[2]张敏敏,顾勇,赖凌云,等.醛固酮可通过钠氢交换子1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增生[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8):477-482.

[3]Epstein M.Aldosterone as a mediator of progressive renal dysfunction:evolving perspectives[J].Intern Med,2001,40(7):573-583.

[4]Mehdi UF,Adams-Huet B,Raskin P,et al.Addition of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ade or mineralocorticoid antagonism to maximal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09,20(12):2641-2650.

[5]Feria I,Pichardo I,Juarez P,et al.Therapeutic benefit of spironolactone in experimental chronic cyclosporine a nephrotoxicity[J].Kidney Int,2003,63(1):43-52.

[6]Floege J,Johnson RJ,Gordon K,et al.Increased synthesi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nephritis[J].Kidney Int,1991,40(3):477-488.

[7]房辉,徐刚,于德民,等.TGF-β1和ECM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4):227-230.

[8]Wolf G,Sharma K,Chen Y,et al.High glucose induced proliferation in mesangial cells is reversed by autocrine TGF-beta[J].Kindney Int,1992,42(3):647-656.

猜你喜欢

低糖醛固酮系膜
低糖电饭煲技术分析
巴基斯坦:推出低糖杧果品种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小心掉入“低糖饮品”陷阱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腹腔镜下直肠癌系膜全切除和盆腔自主神经的关系
低糖食品的优势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