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代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对烧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2011-09-05王晓晔左海亮崔华雷

山东医药 2011年37期
关键词:原代表皮自体

王晓晔,左海亮,崔华雷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表皮细胞的损伤是皮肤损伤的起始和病理生理基础。关于表皮细胞移植治疗深度烧伤,文献报道各有不同,对表皮细胞的移植密度尚无明确定论。2009年1~7月,我们进行了不同密度原代自体表皮细胞的移植,观察治疗烧伤的效果,探讨最佳的表皮细胞移植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30±10)g。随机分为A组(移植密度6.0×104/cm2)、B组(移植密度 1.2×105/cm2)、C组(移植密度2.4×105/cm2)和 D 组(对照组),每组15只。

1.2 烧伤模型的制作 大鼠术前禁食6 h,腹部皮肤消毒后,予10%水合氯醛(0.3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满意后,剔除背部鼠毛,形成约2 cm×2 cm无毛区,用胶带粘贴四周。将大鼠侧放悬空,无毛区暴露充分。用95℃热水,直接倾倒于无毛区,时间约40 s,造成Ⅲ度烧伤模型(病理检查确定烧伤程度)。伤后10 min,生理盐水10 ml腹腔注射。单笼饲养,每日予氨苄青霉素4万U肌注。每日伤口清洁消毒。

1.3 自体表皮细胞制备 烧伤模型制作后第3天,在同一只大鼠腹部皮肤消毒后,予10%水合氯醛(0.3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满意后,于其大鼠背部(与烧伤区域不同)消毒剃毛后分别选择0.8 cm ×0.5 cm 小块面积取皮,共约 2 cm2,皮肤缺损部位用缝皮针线缝合。获取的皮肤在0.25%胰蛋白酶和0.04%EDTA中消化16 h下消化,消化方法为冷消化法和真皮刮除法,0.4%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制备成密度为1×106个/ml表皮细胞悬液备用。

1.4 移植密度和方法 于烧伤后第4天切痂,用移液器调整好所需要的剂量分别移植,液量不足240 μl的用培养液补足。

1.5 指标观察 移植后的创面是否发生感染,发生感染的例数,各组创面情况、愈合情况、创面伤口的收缩比例等。创面收缩比例计算参照纸片模板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收缩比例=(1-愈合后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瘢痕愈合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收缩比例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移植的30只大鼠中,A组成活14只,死亡1只;B组成活14只,感染导致移植失败1只;C组成活14只,感染导致移植失败1只;D组(对照组)均成活。

移植后第3天开始出现针尖样皮岛,散在分布。C组最多,B组次之,A组最少,D组未见皮岛。各创面均有渗出,有软结痂形成的趋势。皮岛在随后的几天中逐渐扩大,类似集落样向四周扩展,至相互接触。创面逐渐由不平整向光滑发展,A组明显较B组和C组慢,B组和C组未见明显差异。第7~11天B组和C组创面表面光滑、平整,红润有光泽;A组创面表面不平整,红润有光泽;D组创面瘢痕,凹凸不平。第12~17天B组和C组创面颜色逐渐由红润变得与周围肤色相近;A组创面也渐变平整,颜色逐渐由红润变得与周围肤色相近;D组创面收缩严重;第18~21天各组创面基本无变化,治疗组创面平整形成生理性愈合,对照组创面不平整,瘢痕愈合。各组瘢痕愈合例数及创面收缩比例见表1。

表1 不同移植密度愈合情况

3 讨论

目前细胞移植封闭治疗烧伤创面的方法和类型有多种:自体表皮细胞移植、异体表皮细胞移植、自—异体表皮细胞移植[1]、自体间充质细胞移植[2,3]。异体和自—异体表皮细胞移植采用异体细胞,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的存在,只能暂时封闭创面,异体细胞最终脱落,创面再次暴露[4],并且增加感染和瘢痕愈合的风险,不是细胞移植的首选方法。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是治疗深度烧伤和皮肤缺损类疾病的根本途径,既维持了表皮封闭创面的保护组织、机械屏障的功能,又无瘢痕形成,创口收缩不明显,这样就可保持正常的皮肤形态和功能。

自体细胞移植可分为原代自体细胞移植和传代自体细胞移植。近几年来实验研究发现,原代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5,6]:①可以尽早应用于临床,封闭切痂后的创面。②缩短烧伤创面愈合时间。通过种植细胞的直接成活和再生,可以快速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进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③扩增倍数大。④与基底面结合牢固[7]。⑤创面愈合好,瘢痕形成少,甚至无瘢痕形成。

对移植密度的测算,我们设计了6.0×104/cm2、1.2 ×105/cm2、2.4 ×105/cm2三个梯度移植密度。结果表明,在表皮细胞移植后第3天创面可见散在针尖样白点——皮岛,随着时间增长,皮岛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此时基底部渗出物形成一层半透明的膜状物,并可于其下发现淡红色线条,考虑为微毛细血管的增生,组织切片HE染色证实。半透明状物逐渐变为不透明,考虑一方面是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复层结构;另一方面是肉芽组织增生,纤维组织日益增多。但是毕竟表皮层尚不完全,此时的膜逐渐变为淡红色,仍考虑为基底部毛细血管长入。随着时间变化,创面的颜色又逐渐变为白色。因此,移植密度1.2×105/cm2和2.4×105/cm2在瘢痕愈合的数量上是无统计学意义的,移植密度在1.2×105/cm2即可达到要求。

另外,创面收缩是愈合过程中正常和必须的过程[8],其中伤口收缩是加速伤口愈合的重要环节,但是过度地收缩则会导致挛缩的发生,引起严重的外形与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创口收缩,通过测量愈合后的面积发现,治疗组均存在创口收缩的问题,但是收缩的程度不同。其中,移植密度为1.2×105/cm2和2.4×105/cm2在伤口收缩面积上是无统计学意义的。因此,移植密度1.2×105/cm2是比较适宜的移植密度。

综上所述,原代自体表皮细胞移植具有快速、简便、可操作性强、经济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深度烧伤和皮肤缺损类疾病的良好手段。

[1]Xiao S,Zhu S,Li H,et al.Feasibility study of composite skin reconstructed by mixing keratinocytes and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for wound repair[J].Swiss Med Wkly,2009,139(1-2):16-21.

[2]Kim SS,Song CK,Shon SK,et al.Effects of human amniotic membrane grafts combined with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skin defects in rabbits[J].Cell Tissue Res,2009,336(1):59-66.

[3]Riekstina U,Muceniece R,Cakstina I,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ski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in different growth conditions[J].Cytotechnology,2008,58(3):153-162.

[4]Drewa T,Nadolski B,Czaplewski A,et al.Application of autologous and allogenic keratynocyte cultures in burn management[J].Przegl Lek,2005,62(9):934-937.

[5]Wood FM,Stoner ML,Fowler BV,et al.The use of a non-cultured autologous cell suspension and integra dermal regeneration template to repair full-thickness skin wounds in porcine model:a one-step process[J].Burns,2007,33(6):693-700.

[6]吕国忠,朱宇刚,周红梅,等.大鼠自体异体表皮细胞悬液混合移植到实验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1):29-31.

[7]王珍祥,吴军,李世荣.放射治疗瘢痕挛缩的生物学机制[J].现代康复,2001,5(12):35-36.

[8]Gravante G,Di Fede MC,Araco A,et al.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ReCell system of epidermal cells delivery versus classic skin graft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s[J].Burns,2007,33(8):996-972.

猜你喜欢

原代表皮自体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改良无血清法培养新生SD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艾迪注射液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中CYP1A2、CYP3A2酶活性的影响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