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义工制度的运行与优化研究——以江苏JD公司为例

2011-08-21王友发林春华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参与率义工活动

● 王友发 林春华 何 娣

企业义工制度的运行与优化研究
——以江苏JD公司为例

● 王友发 林春华 何 娣

本文对影响现代义工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机制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以江苏JD公司为例,提出了优化义工制度的建议。

义工 义工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 优化

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译法,也称“志愿者”。现代义工事业在西方及我国港台地区十分发达,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1世纪以来,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改变,社会开始关注成功企业和企业家在社会领域的表现,政府出台了鼓励企业进行慈善捐助和义工活动的法律法规,学术界也增加了对企业履行社会慈善责任方面的研究探讨。但系统地以制度管理义工活动的企业在国内尚不多见,江苏JD公司首开先例,但其义工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借此案例对我国义工制度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西方及港台义工事业发展状况

1.企业开展义工服务的动因分析

企业开展义工服务的动力,既有企业追求社会经济效益的考虑,也有来自企业家、经营管理者作为现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追求。具体来说,企业开展义工服务的动因有:

(1)有利于提高员工忠诚度。与非营利性组织中的个体相比,企业义工有着更强的组织性、内在关联性和目标一致性。卡罗尔·可尼等人的研究显示,88%的雇员因了解企业的慈善行为而提高了对企业的忠诚度,53%的雇员因企业承诺关注各种社会问题而选择留在企业工作。显然,企业通过义工活动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企业义工活动的发生机制与非营利性组织有很大差异。企业义工活动通常依据企业的愿景及公益战略,并根据企业文化及自身特长确定其所服务的内容及方式。义工活动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员工的良好形象将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和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与公信度,增加其美誉度和消费忠诚度,并最终提高企业效益。

(3)有利于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现代企业所采用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往往导致内部成员之间缺乏情感的互动和交流。企业通过发动员工参与义工服务,可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风尚。

2.义工事业发展机制分析

(1)政府鼓励和法制保障。义工精神一直是美国文化一项不可或缺的要素,美国政府在1973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务法》。香港当局从1973年开始,陆续发表了《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之发展绿皮书》等,提出了社会服务各领域的目标及实施方针。台湾是全球第二个颁布 《志愿服务法》(2001年1月20日颁布)的地区,该法涉及到对义工的招募、训练、服务、管理、考核及奖励等各方面。

(2)企业积极参与。在西方,有社会影响的大企业一般都会按传统的方式创办基金来支持慈善事业。中小企业对于慈善事业也极为关心,多以资金和物资来支持慈善事业。不少企业招聘员工会将参与义工活动的时数作为参考依据。在香港,一些企业还专门拨出一定的工作时间,让员工去从事义工活动。

(3)机构运作规范。在台湾,义工组织机构一般会对义工提供培训。在香港,1970年成立了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致力于推广及发展持续的义工服务,推动各机构、团体及个人参与义工事业。

(4)激励措施到位。在美国,政府会将义工服务记录在案,达到一定天数,义工就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某种奖励。在香港,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做义工,并将义工服务记录作为学生品德评定和升学的依据之一。

3.境外企业义工制度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境外义工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对我们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国外企业存在差异,需要辩证地看待和吸取西方义工制度。

(1)以战略定位为基石。企业义工活动产生的是一种无形、潜在的效应,应将其看作一种需要长期巩固的战略资源来进行管理。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如何,都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开展富有自身特色的义工活动。

(2)以系统计划为前提。企业首先要合企业的发展愿景和员工的需求来审视义工活动主题。其次,企业要根据义工活动的主题,来权衡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3)有效的组织和控制是关键。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对企业义工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认真考虑如何鼓励员工参与义工活动,以保证满足义工活动的长期持续发展。

二、江苏JD公司的义工制度及其优化

江苏JD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是中外合资的大型纸业公司,是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铜版纸生产企业之一。2006年,JD公司的部分员工自发组织成立了爱心社团,成为了该公司义工活动最早的雏形。但由于缺乏组织和管理,其影响力十分有限,活动难以维续。随后,JD公司将义工制度作为2007年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经工会组织讨论,2007年9月,公司初步出台了 《义工活动管理办法》,以引导、规范义工活动。

1.运行现状

义工制度运行前两年卓有成效,从2007年的814人次参加义工活动,服务社会总时数6404小时,增长到2008年的2082人次,总时数15687小时;2009年更是增长到3933人次,总时数达29247小时,比2008年增长了84.47%。义工活动参与人次从2007年到2009年出现了几何级的增长速度,充分体现了义工制度出台后的管控效果。本文对所采集的2009年义工活动的数据分析如下:

(1)按职务分析:从表1可看出,不同职级员工对义工活动有着不同的认可度。在各职级员工中,参与义工活动积极性最高的职级是值班主管/课助理,参与率达98.13%,参与率最低的是操作员/课员这个职级,参与率仅18.67%。

基层员工由于工作性质和自身教育受限,对义工活动关注较低;从副领班到值班主管,他们的参与率逐步上升,说明他们正处于追求社会需要的时期,愿意以更多的奉献来争取社会和公司对自己的认可及赞誉,以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和空间;从副课长到处长级,参与率逐步降低,副课长到处长级主管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和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其参与度相对较低。

(2)按部门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部门之间差异性较大,参与率最高的信息部高达144%,参与率最低的选包处仅为25%,管理部门明显高于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的员工对义工活动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而基层员工由于工作性质和自身教育原因,对义工的认识度相应较低,参与义工活动的积极性也偏低。

表1 各职级员工义工活动的参与率

表2 各部门义工参与率分析

(3)按年龄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JD公司参与义工人员的年龄分布基本上与公司员工年龄分布一致,但41岁以上的员工参与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26岁到30岁之间的员工参与率为最低。

(4)按工龄分析:从图2来看,按照员工到职年限来分析,到职11年的员工参与率较高,到职7年的员工相对而言参与程度偏低。JD公司的劳动合同规定,超过10年工龄的员工就可以签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而其对企业的忠诚度也相对较高。而到职6年及以下的员工,往往正处于初步积累工作经验阶段,其参与义工活动的积极性也较差。

(5)按学历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学历越高的员工参与义工活动的积极性也越高。原因在于,这些人对人生价值及社会价值的理解程度会相对较高,故对义工活动的意义和需求融合度也较高。

(6)按时间分析:由图4可以看出,参与一次性全天8小时义工活动的员工人数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时数段。这可能与该公司的义工管理制度有关。

开展义工活动,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效应方面。笔者在JD公司的员工论坛上搜索到关于义工的帖子,在2009年共有25条相关记录,其中正面帖5条,中性帖8条,负面帖12条。2008年至2009年在JD公司内刊上刊登关于义工的文章仅有两篇,外部新闻媒体对JD义工活动的报道仅有一篇。可以看出,员工社对JD公司义工活动的接受理解程度还不是很理想。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员工对义工活动的认知度不高。从职务分析上看,无职务普通员工的参与率仅为18.67%,远远低于平均参与率;从在时间分析上看,只参与一次义工活动的员工比例占大多数;从部门分析上来看,生产部门员工参与率远低于管理部门,这说明普通员工对于义工活动的认知度明显不足。二是信息沟通与舆论引导不足。从舆情分析上可以看出,员工网上论坛关于义工的负面帖,主要是由于员工对于义工活动性质内容不了解、交流沟通不足所造成的。三是义工活动管控措施不完善。由于JD公司义工活动主要是从时间上进行考核管控的,缺乏对工作量的管控,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四是缺乏社会福利机构的支持。由于JD公司义工活动完全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其活动开展的难度相对较大。

3.义工制度的优化研究

JD公司的义工制度,虽然促进了义工活动的开展,但由于其缺乏顶层设计,始终存在层次低、效果差、融合度低的缺陷,且员工参与的自发性、社会舆论的认可度方面也相当缺乏。因此,需对JD公司义工制度进行优化研究设计。

(1)内容优化。内容优化主要包括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特性等。在工作地点上,除医院、车站、福利院等原有义工点外,还可增加文化博物馆、会展中心、公园景点、中小学等新的义工点,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义工服务机会。在工作内容上,可优化为:给患者提供排队、咨询、解释、护送、取药、陪同检查、取送检查报告单等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公司和义工点的沟通,及时了解义工点的需求,以便对工作内容进行及时改善。对于工作特性的优化,应该多安排一些特别专项活动,如大型群体性活动、社区专项支援活动等,让员工在参与义工活动的同时能发挥自身专长,在完成难度较大的工作的同时,得到相应的认可与尊重。

(2)管理优化。义工活动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为避免义工活动中的不当行为给公司带来负面效应,建议增加管控措施:一是增加不定期的巡检工作,并派专人定期与义工点沟通交流,了解员工参与义工活动的真实情况。二是定期召开义工联络员会议,以及时了解员工意见,并对员工的建议与要求及时做出响应。三是对定期更新义工记录,加强对义工活动的约束。

(3)激励优化。义工制度的推行与完善,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义工参与度。在义工制度的修订中,也要兼顾惩戒的内容。首先,企业应加强行政管控。对员工不满4小时义工时间的,可取消其当年度“优秀员工”的评选资格;副课长级以上职务者不满8小时义工时间的,其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甲等以上。同时,对于义工制度的考核,企业可适当增加奖励的范围和幅度。一是增加爱心员工名额。对于爱心员工的奖励,可从目前每年评比10名爱心员工增加到20名。二是增加行政奖励。对于优秀表现的员工,可给予爱心员工嘉奖一次,连续三年被评为“爱心员工”者,可给予记功奖励。三是加大部门配合力度。对于配合度高的部门加大奖励,每年评选出前三名 “义工活动热心部门”。

(4)宣导优化。针对存在的信息沟通与舆论引导不足问题,JD公司应该注重义工活动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做好宣传导向工作。一是通过内刊进行宣导。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媒体平台加大义工活动宣导力度,让更多员工了解和增加对义工的认可度。二是利用企业员工论坛进行宣导。可以在网上多宣导义工相关知识和精神,并转载其他网站的义工活动专题,让员工了解义工活动,更加理解和支持公司的义工活动。三是开展优秀部门和员工专题征文活动。通过征文活动让员工写出自己对于义工活动的理解以及改良建议等,利用员工自身的影响力来提升员工对于义工活动的认同。四是加强外部媒体宣导。在公司举办大型专项义工活动时,可邀请相关新闻媒体进行采访和报道,以扩大公司的义工影响力。

1.潘雪:《引入义工服务制度构建和谐图书馆》,载《图书馆》,2007年第3期。

2.陈晶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与特色》,载《青年探索》,2011年第1期。

3.李立清:《SA8000对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启示》,载《企业经济》,2005年第6期。

4.安国启:《志愿行动在中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5.陈五洲、陈方:《企业慈善——新时期我国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载《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16期。

6.沈蓓绯:《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青年志愿精神高涨之动因探析》,载《青年研究》,2010年第2期。

7.朱希峰:《遍地是志工-台湾社会福利服务中的志愿服务》,载《社会福利》,2007年第2期。

8.唐晓容:《企业参与志愿行动的功能及模式—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载《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9.吕蓉蓉、陈沙麦:《台湾义工慈善组织发展的思考与借鉴》.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8期。

10.赵爱燕:《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1.周勇、鲁金玉:《企业志愿者活动:实现CSR 的一个有效路径鉴》,载《企业经济》,2011年第3期。

江苏大学)

■责编 岳晋闽 Tel:010-68345891 E-mail:hrdyjm@sina.cn

猜你喜欢

参与率义工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我国生育率的变动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分析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要当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