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过程中羊水栓塞5例抢救体会
2011-08-15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海口570203)
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且十分凶险的产科并发症,其病死率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在70%~80%,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2005年6月~2010年12月,在分娩过程中我院共发生羊水栓塞5例。现将其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羊水栓塞患者5例,年龄28~33岁,孕周37~39周,其中胎儿娩出35min 1例、胎儿娩出45min 1例、胎儿娩出60min 1例、催产素静滴过程中2例,5例均及时发现,立即使用抗过敏药,2例经子宫全切,2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均痊愈出院。
抢救体会:羊水栓塞大多数发病突然,常来不及做实验室检查,患者已经死亡,因此为及早诊断,必须熟悉发病诱因和前驱症状。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产程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症状,如产妇在分娩过程突然出现胸闷、烦躁不安、寒战、呛咳、气急、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紫绀、抽搐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羊水栓塞,有些甚至无明显症状,待至产后出现流血不止、血液不凝时才被发现。应尽早采取措施,争取抢救时间,备好抢救药物及器械。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医护人员都需冷静、沉着,立即投入抢救。①吸氧:取半卧位或抬高头部肩部卧位,加压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保证供氧,减轻肺水肿,改善脑缺氧,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用大号静脉开通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必要时行深静脉穿刺,以备快速补液、用药及输血。③抗过敏治疗:一旦疑诊羊水栓塞应立即按医嘱静注地塞米松20~40mg,也可用氢化可的松500mg静注。④解痉挛:心率慢时将阿托品1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ml中,每10~20min静注1次,直至患者面色潮红、微循环改善为止。罂粟碱与阿托品合用扩张肺小动脉效果更佳。30~90mg阿托品加入25%葡萄糖液20ml中静注,能解除平滑肌张力,扩张肺、脑血管及冠状动脉。⑤抗休克:在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补足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回升,可用多巴胺2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自20滴/min开始,根据病情调节滴速。⑥纠正心衰:用毛花甙丙0.4mg加入50%葡萄糖液20ml中静注,必要时1~2 h后可重复应用,一般于6h后再重复1次以达到饱和量。⑦纠正酸中毒:早期及时应用5%碳酸氢钠250ml静滴,能较快纠正休克和代谢失调。⑧肝素:羊水栓塞发生10min内,DIC高凝阶段应用肝素效果佳,主张间歇静滴,肝素5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0ml中在30~60min滴注完毕;使用时注意观察凝血时间。
讨论: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发生DIC、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综合征。其好发因素有高龄产妇,多产妇,过强宫缩,急产。常见诱因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缩过强或强制性子宫收缩,子宫体或子宫颈有病理性开放的血窦,巨大儿死胎等。抢救治疗原则有抗休克,抗过敏,解除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纠正凝血障碍;防治肾衰及感染;正确处理产科问题。产程处理过程中预防羊水栓塞的措施要及时,人工破膜时要专人守护,不同时进行剥膜。掌握缩宫素应用指征,应用催产素时要专人守护,避免宫缩过强,在宫缩间歇时行人工破膜。羊水栓塞可发生于产前、产时、产后,产后出现流血不止、血液不凝,黏膜、皮肤、针眼出血及血尿等,应考虑羊水栓塞,尽早采取抢救措施。羊水栓塞重在预防,关键是以高度的责任心,详细了解病史,严密观察病情,及早消除诱发因素。做好产前沟通、记录并签字,使孕妇及家属了解羊水栓塞是一种少有而凶险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使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尽量配合抢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