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中卫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2011-08-15王典辉谢文军贺蕃蕃
王典辉 谢文军 贺蕃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卫生资源总量增长十分迅速,卫生产业发展大幅攀升。现实中的卫生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给卫生事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引起各级领导广泛关注,卫生产业的发展一时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卫生产业的特征
卫生产业是以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为主体,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医疗,以及相关行业和市场,是个既有盈利性又有非盈利性,既有公共投资、公共消费,又有私人投资、个人消费的特殊产业。卫生产业也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它同样具备“市场、供需、产业、价格、竞争”等市场的基本要素。但是,它同其它服务行业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不完全竞争性、供方垄断性、公益福利性和政府干预性。卫生产业化是卫生产业广义理解的延伸,是卫生产业不断形成、发展,不断完善成熟的全过程。卫生产业化是市场原则和政府干预的结合体,它在保持原有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限的投入,以需求为前提,以市场为调节的改革。卫生产业化的本质是在国家与政府有限调控和干预下,把卫生产业细分为盈利性与非盈利性,政府继续对卫生产业投入,但调整投入取向,抛弃平均福利主义,在保证为大多数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分化,从而达到更合理更公平的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不是最终产品,它对社会的贡献不能直接用产值或利润等价值指标去衡量,而是用这种服务所促成的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以及防病、治病的效果来综合评价。卫生服务潜在的经济价值因其产业化经营而得以实现,卫生服务业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本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属性,是其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两型社会”中卫生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稀缺的卫生资源与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卫生筹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卫生资源束缚了卫生事业发展,而且将近50%的卫生资金由居民个人负担,现金支付成为购买卫生服务的主要方式。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居民个人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不断上升。居民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1978年的20.43%快速上升为2001年的59.97%,成为卫生总费用的主要拉动因素,但从2002年开始出现回落,降至2007年的45.16%。这一现象,虽然个人支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是合理的,但是比例过高,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出来。即使按照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即PPP方法计算,也不过占到世界卫生总支出比重的3%。显然我们要用世界大约l%-3%的卫生资源,解决13亿人口这样一个庞大人口规模的医疗保健问题,可以说是全球性的难题,这并不亚于我国用世界上7%的耕地去解决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
(二)现行的卫生服务体系或办医模式客观上抑制和阻碍了社会对医疗需求的增长。尽管20多年的改革使我国的卫生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其高度集权和高度垄断的计划经济两大基本特征没有根本改变,卫生体制改革大大滞后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卫生产业的多元化、公有制实现的多种模式、医疗市场化程度大大小于经济多元化和市场化程度,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单一,无法适应不同层次对医疗保健的多元化需求,导致吃饭财政、无风险经营、工作效率低下、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又管医,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乏面对市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内在动力,以药补医,盲目扩大规模;人才要素流动性低,一方面医务人员待遇太低,留不住人,另一方面缺乏竞争机制不能淘汰不称职的医务人员。
(三)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服务满意度下降。目前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卫生服务满意度也有所下降。据有关报道,全国医疗纠纷投诉逐年递增,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医疗纠纷的投诉已成为消费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另据一项调查显示,最不合理的公益性服务收费中,医药费高居第一。
(四)卫生政策改革滞后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多年来,我们对卫生政策做了许多研究与改革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框架,对许多重要的政策走向,如医疗服务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还未达成共识。如在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鼓励扩大卫生服务供给而制定的价格体系很明显已不适应现在的情况。虽然卫生服务的价格调整社会敏感性很大,但这不是保持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的理由。事实上,现行的价格政策,如基本医疗服务低于成本收费,高精尖医疗服务高于成本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医疗服务的不规范行为。
(五)宏观调控失灵。目前政策的干预之手太多,形成多头控制。整个卫生系统按部门、专业和行政隶属分成不同的条条块块棋盘样的格局,卫生系统、企业系统、行业系统、部队系统等均有各自的医院,机构重复建设,多头管理,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尤其是企业医院、行业医院和基层医院运行不良,资源浪费严重。
三、“两型社会”中卫生产业的发展策略
(一)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措施,强力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卫生事业,首先明确发展方向,全面实施卫生改革与创新,按照十七大文件精神及新的医改政策大手笔开展卫生改革,推行“先行、先试、先导”工作理念。第一步,加大营利性医院建设,鼓励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卫生区域创立民营医院及股份制医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鼓励卫生人自主创业,推动卫生产业全面发展。第二步,实施管办公开,突出卫生主管部门抓监督执法,抓管理职能,消除卫生主管部门既管医院又办医院的不良局面。防止“奶娘效应”(等、靠、要)发生,让医院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主管理。对公益性部分由政府补偿与医院补偿相结合,确保公益性医院职能;第三步,全面完善医疗四大体系建设,确保卫生事业与卫生产业同步发展,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四步,盘活现存各种卫生资源,使卫生资源发展最大化,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又一增长极;第五步,人大、政府、新闻等部门应加大对卫生部门监管力度,对不改革或阻碍改革的人和事给予严厉抨击,对于改革中业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并将改革业绩纳入个人及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同时也作为领导干部使用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卫生产业观,深化卫生产业认识。“卫生事业”到“卫生产业”不仅仅是名词的替换,更是观念的更新。这样理解,一是有利于政府和社会正确认识卫生行业。可以为大胆地采取政策和制定政策扫清观念上的障碍。二是有利于突出卫生活动的经济原理,引进经济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理念,积极运用产业政策促进卫生资源化配置。三是有利于提高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意识,促进卫生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只有真正把卫生事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办,才能使其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卫生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确立卫生事业是第三产业的观念,破除不讲核算、不计成本等传统观念,不固守企业与事业划分的旧框架,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律深化卫生改革,实现卫生服务社会化,医疗服务市场化,卫生经济管理企业化,医疗运作市场化,从而广泛开展卫生资源。利用政策手段促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发展,促进卫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强卫生产业的特异性研究,划清引导健康消费与诱导需求、控制不合理卫生费用与扩大医药保健消费、减轻疾病经济负担与抑制健康消费的界限,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鼓励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营造卫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发展卫生产业,从本质上讲是要使卫生服务同整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运行融为一体,要在所有制形式上向多元化和混合化方向发展,尽快改变卫生投资体制单一化的卫生经济结构。积极支持和吸引社会资金或国外资本参与卫生资源配置,有利于形成满足社会医疗需求和符合市场公平的竞争机制,有利于迅速构建与新型医疗保健制度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制。从目前情况看,非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民营化将是卫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四)加快卫生产业法制建设步伐,科学规范产业市场。卫生产业的发展更多依赖市场机制,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可偏废。卫生服务的效率由市场决定,卫生资源的配置由政府调控。解决卫生产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除了提高社会投资者的素质和认识外,根本点在于加快卫生法制建设,依靠完善的卫生立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政府监控,并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依法办医、群众依法监督的局面。当前亟需解决的是尽快建立规范的监督和管理体系,鼓励社会参与管理和投资办医热情。
(五)研究卫生产业市场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发展卫生产业要把市场作为重心,加快发展卫生产业要着重研究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的市场及需求前景,特别是着力研究医疗服务、卫生保健市场,研究如何调整供给结构,转变供给方式,拓宽供给范围与内容,拉开供给档次,提高供给的质量与效率,使供给更加适应需求,从而实现供给创新。卫生机构要研究扩大现有市场、开发潜在市场、创造新的市场,努力扩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消费空间,真正满足日益提高和变化的市场需求。
(六)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为促进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应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基于湖南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可适当降低企业项目申报的门槛标准,提高资助比例,并区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海外归国人员来湘创办的新药研发型科技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新药研发是产业化的基础,医药产业资金资助范围应明确包括这类企业。此外,还应进一步扩大政策的扶持领域,在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国际认证(注册)和产品出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建议省委、省政府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农科院、湖大、国防科大等相关科研院所、大学为平台,联合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组建中部地区卫生产业研发中心,提升我省及中部地区卫生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成为企业“助推器”。
(七)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拓展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规划的制订和完善,以规划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结构。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示范作用,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改造,做大做强,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快高新开发区、浏阳生物医药园、金州新区等特色医药功能区建设。研究部署新的“金州新区”建设产业基地,浏阳、长沙等地要设立药物制剂生产基地,在宁乡及其他县市设立中药原料药生产基地,拓展新的医药产业发展空间。
(八)加强人才培养,确保我省卫生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我省卫生产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湖南卫生相关人才现状,建议省委、省政府拿出专项经费培养和引进一大批MHA(医学管理硕士)、生命科学、卫生职业经理、卫生创意、医疗器械等专业人才,服务湖南卫生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国内外卫生产业专家、学者来湘创业,并配套创业资金,研发经费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