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与素质提升问题探讨
2011-08-15管华
★ 管华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结合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主动提升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他们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推动科学发展观的长期贯彻和落实,以使他们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
与高校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相比,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社会属性、政治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认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具体而言,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政治坚定,学历较高
与新一代中共党员相同,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虽然与中共党员政治身份有所区别,但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角度是相同的,世界观也很少差异。因此,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时,有着相同的诉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吸引了大量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最集中的领域和部门。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基本上具有高学历,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们对时代发展趋势、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一般不轻信宣传和说教,他们开始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当前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
(二)关心政治,崇尚竞争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普遍关注当今国家大事,常常在教学和科研中主动联系当今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和教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崇尚竞争,渴望在竞争中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三)积极进取,追求民主
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期望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来服务社会,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此外,他们还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关心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重大改革,关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心高等教育和学校的各项事业,这使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有着强烈的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愿意和追求民主和参政议政的热情。
二、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
(一)恃才傲物,个性较强
高校新一代a党外代表人士文化水平较高,对许多事物大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有的较为清高,恃才傲物,个性过强,有些人虽然踏实敬业,工作成绩突出,并且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但只会埋头工作,不谙一般人情世故,容易与一般群众产生隔阂,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很小。
(二)思想不够成熟,行为有时过激
一些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兼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各类监督员之职,他们有不少机会在各级代表会、政协会、评议会上发表自己的政见、对各部门的意见等,他们的参政议政意见往往坦诚相见、直言不讳,有的甚至十分尖锐,不易被其他人士理解和接受,造成隔阂,在一些社会事务中极易被误解,或被边缘化。
(三)参政议政积极性高,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十分重视自身政治价值的体现,追求社会对自己的政治认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很高,在一切对政治问题能够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和场合,一般都会踊跃地表达个人的政治见解。然而,不少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目标只关注个人观点的表达,而较少考虑个人认识的完善程度及影响,仅把参政议政作为自我观点的表达平台,而较少考虑对社会的建设性;只满足于特定参政地位,不讲究自身参政能力提高,一定程度上有损民主党派职能的发挥;或只满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不具备为民参政意识,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
三、提升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的途径
(一)加强传统教育,促进思想建设
党外知识分子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历史的必然。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引导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学习历史,从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身上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拳拳赤子心,以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
(二)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质
要加强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学习政治理论,加强理论培训和政治引导,巩固党外代表人士同中共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提高其政治把握能力。通过学习,增进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共识,树立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观念;增进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共识,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增进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认识,坚定不移地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同时,民主党派上级组织应加强对政治学习的考察监督,统战部门要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加强引导和组织,建立监督和考评制度,激发党外代表人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培训,提高自身道德建设水平
新经济形势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党外代表人士的价值观存在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征。如传统伦理道德观趋于弱化而功利主义趋于浓厚,实现自身价值观欲望趋于强烈,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而对腐败现象忧心忡忡等。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在培训党外人士中的作用,通过学习培训,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品质修养。
(四)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提高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是一门科学,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提升。要逐步形成以参政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标准,不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通过不懈努力,使他们成长为能够担当起相应社会职能的党外代表人士。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充分发挥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增强党外人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级政府部门确定的思路提出正面建议,或进行不可行性论证,以利政府在决策时掌握实情、避免失误。通过各项实践工作,放宽党外人士的视野,使他们从学术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成长。
(五)创造良好宽松环境,促进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
党外人士走上领导岗位后,要能够充分发挥才干,尽快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就必须要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和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各级领导要给予他们充分信任,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有为。主动帮助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解除后顾之忧,在生活待遇方面与党内领导干部一视同仁,对他们的生活主动关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党外干部指导大局、把握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考察,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